《上尉的女兒》reference_book_ids":[6992925677355797517]}],"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quote_content":"《葉甫蓋尼·奧涅金》reference_book_ids":[7000683418677677093,7024457817243290661]}],"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5,"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9},"quote_content":"《黑桃皇後》reference_book_ids":[702449102462596201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837年1月29日,“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普希金去世,時年38歲,整個俄羅斯陷入無盡的悲痛和惋惜之中。

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在沙皇主辦的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結識了反對沙皇專製的十二月黨人,逐漸形成了追求自由的思想。畢業之後,普希金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自由頌》、《致達耶夫》等反對專製的政治抒情詩,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也引起了沙皇的不安。1820年,普希金被派到俄國南部任職,從仕途角度看,相當於被沙皇變相流放。可是,他並沒有向沙皇屈服,反而加強了與十二月黨人的聯係,還創作了大量歌頌自由的浪漫主義詩歌。

1824,普希金被幽禁,但他依然繼續創作,思想也更加成熟。次年,他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悲劇《鮑裏斯·戈都諾夫》。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並派人秘密監視。普希金曾經對這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夠赦免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可是他的幻想很快破滅了,所以他拒絕了沙皇的拉攏,對自由的渴求變得更加強烈。

1830年,普希金完成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小說曆時7年才完成,是普希金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奧涅金是一個貴族青年,他厭惡本階層的空虛生活,同情下層人民卻無法與他們達成共識,想要改變社會卻缺乏行動的勇氣和能力,隻能在憤世嫉俗中虛度一生。普希金塑造的這個“多餘人”形象,第一次在俄國文學中展示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奠定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