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1 / 1)

《懺悔錄》reference_book_ids":[7109046343171050526,7011431805437873188,7260811472643558463,7263389537148079159,7149097157318970398,726710888027704838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7,"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3},"quote_content":"《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reference_book_ids":[7267108881090743315,726338953341514858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社會契約論》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於1762年寫成的一本書。其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現代民主製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逐步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和18世紀末北美殖民地擺脫英帝國統治、建立民主製度的鬥爭。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序言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音樂家,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現代民主政體之父”。

盧梭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家庭,早年飽受艱辛,他自學成才,16歲時逃離日內瓦,此後,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活動。他多才多藝,除了思想領域的傑出成就外,在自然科學、文學、音樂、哲學、教育等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著有政治學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和《社會契約論》,教育專著《愛彌兒》,自傳體作品《懺悔錄》等,在其眾多經典著作中,《社會契約論》,又譯《民約論》、《政治權利原理》,是盧梭於1762年寫成的最重要的政治學著作。

盧梭在書中為我們描摹出了理想之國的樣子,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一個理想的社會應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係之上,國家則是自由協議的產物,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盧梭還認為,一切主權和立法權都屬於人民的集合體,政府隻是這個集合體事務的執行者,並不擁有主權;一旦政府濫權,人民就有權推翻它。

盧梭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建立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係。與約翰·洛克一樣,盧梭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盧梭聲稱,一個完美的社會是為人民的“公共意誌”(公意)所控製的,雖然他沒有定義如何達成這個目標,但他建議由公民團體組成的代議機構作為立法者,通過討論來產生公共意誌。《社會契約論》共分為四卷。第一卷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第二卷闡述主權及其權利,第三卷闡述政府及其運作形式,第四卷則對幾種社會組織進行了討論。

《社會契約論》第一次提出了“天賦人權”和“主權在民”的思想,但它剛一問世就遭禁,盧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國。然而,《社會契約論》所提倡的民主理論卻很快在世界上引起震蕩。它引發了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法國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的出處就是《社會契約論》。1789年,在法國國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人權宣言》中“社會的目的是為大眾謀福利的”、“統治權屬於人民”等內容,充分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精神。《社會契約論》還對美國的《獨立宣言》產生了重要影響,羅伯斯庇爾及列寧等都曾根據《社會契約論》的內容為自己的政權做出解釋。

《社會契約論》是世界政治法律學說史上最重要的經典之一,是震撼世界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號角和福音書。它闡述的許多原則原理不僅在革命之初就被載入法國《人權宣言》等重要文獻中,而且在革命後的長時期裏成為資產階級的政治法律製度的基石。盧梭的思想對後世思想家們諸多理論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