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由此可見,“姓名”對人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姓名,由姓和名組成,也稱名字。人的姓名,是人類為區分個體,給每個個體給定的特定名稱符號,是通過語言文字信息區別人群個體差異的標誌。由於有了姓名,人類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語言產生以後才出現的,各個民族對人的命名都有很多習慣。這種習慣受到曆史、社會、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製約,一個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義。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姓名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各民族的姓名文化中,堪稱最獨特、最豐富的典型代表。中國人的姓名,在文字還沒有被創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當然,那時的名字隻是一個符號。文字產生之後,姓名才具有了個人文字標識的功能。中國的姓與名,經曆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但在中國古代,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與氏,後有名、字、別號。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義不同。
姓名學的研究者一致認為,中國人的“姓”產生於遠古的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姓”字的創造,正反映了母係氏族公社時期的曆史特點。那時,同一個老祖母的幾代子孫生活在一起,由這個血緣關係組合成的原始集體就是氏族。“氏族”這個名稱是後人給出的,氏即姓,族即家族。氏族就是同姓同祖的大家族。氏族裏的男女,“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當時“母親”是最神聖的,而始祖母則是氏族的主持者和領導者,起著維係氏族血緣團結的重要作用。生活在母權製度時代,“姓”自然要與母親聯係在一起,這就是姓從“生母”的曆史根源,也是“姓”產生於母係氏族公社時期的曆史印記。
上古時期創立姓氏的主導思想是以生母為本位,以女性為核心。許多有關姓氏起源的傳說以及最古老的一批姓氏用字,都清楚地反映了這個基本意識。
隨著文明的推進,時代的進步,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精神需求的不斷升華,人們對子女的身心與未來投以更多的關注。因此,那種注重“名分”的東方文明,也就必然使人們把給子孫後代起名看成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名之得,可以成龍;一名之失,可以成蟲。”一個孩子,如果能有一個響亮吉順的名字,那麼,就像是一隻“雛鳳”披上了五彩絢麗的羽毛,他美好的未來讓人無限遐想。
同樣,對於一個公司或產品來說,好的名字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廣告效應,而且也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階梯,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它不僅是企業、品牌的代稱,同時也代表著經營者的追求和信念。
有鑒於此,我們參閱了大量的史實、資料,編撰了本書,力求為各層次的讀者,各種類型的公司和機構提供全麵、合理、實用、到位的起名思路、方法。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我們得到了眾多師友的鼎力協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由於時間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讀者指正!
編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