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骨有不同的顏色,麵部顏色,則以青色最為高貴。俗話說的“少年公卿半青麵”,就是這個意思。黃中透紅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麵如枯骨著粉白色則是最下等的顏色。骨有一定的氣勢,頭部骨骼以相互關聯、氣勢貫通最為高貴,互不貫通、支離散亂則略次一等。總之,隻要頭上沒有惡骨,就是麵再好也不如頭好。然而,如果頭大而天庭骨卻不豐隆,終是卑賤的品位;如果頭圓而佐串骨卻隱伏不見,多半要成為僧人;如果鼻骨衝犯兩眉,父母必不長壽;如果顴骨緊貼眼尾而顴峰淩眼,必無子孫後代。這裏的富貴與貧賤差別,有如毫厘之短與千裏之長,是非常大的。
第二剛柔
【原文】
既識神骨,當辨剛柔。剛柔,則五行生克之數,名曰“先天種子”,不足用補,有餘用泄。消息與命相通,此其較然易見者。
【譯文】
已經鑒識神骨之後,應當進一步辨別剛柔。剛柔是五行生克的道理,道家叫做“先天種子”,不足的增補它,有餘的消泄它,使之剛柔平衡,五行如諧,盈虛損益與人的命運相通,這是在對比中就能很容易發現的信息。
【原文】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順而合。順者多富,即貴亦在浮沉之間。金與火仇,有時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貴非常。然所謂逆合者,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水形帶土則然,土形帶水,則孤寡終老矣;木形帶金則然,金形帶木,則刀劍隨身矣。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
【譯文】
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克相仇關係,這種關係稱為“合”,而“合”又有順合與逆合之分,如木生火、水生木,金生水,土生金,火生土,這輾轉相生就是順合。順合之相中多會致富,但是卻不會得貴,即便偶然得貴,也總是浮浮沉沉、升升降降,難於保持永久。金仇火,有時火與金又相輔相成,如金無火煉不成器的道理一樣,類而推之,水與土等等之間的關係都是這樣,這就是逆合,這種逆合之相非常高貴。然而在上述的逆合之相中,如果是金形人帶有火形之相,便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火形人帶有金形之相,那麼年齡到了30歲就會死亡;如果是水形人帶有土形之相,便會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土形人帶有水形之相,那麼就會一輩子孤寡無依;如果是木形人帶有金形之相,便會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金形人帶有木形之相,那麼就會有刀劍之災,殺身之禍。至於除此之外的那些牽強附會的說法,都是雜湊的模式,不能歸入文人的正宗理論。
【原文】
五行為外剛柔,內剛柔,則喜怒、跳伏、深淺者是也。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揚,近“蠢”。初念甚淺,轉念甚深,近“奸”。內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勝人以壽。純奸能豁達,其人終成。純粗無周密,半途必棄。觀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譯文】
前麵所說的五行,是人的陽剛和陰柔之氣的外在表現,即是所謂“外剛柔”。除了外剛柔之外,還有內剛柔。內剛柔指的是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激動或平靜的情緒和有時深、有時淺的心機或城府。遇到令人高興的事清,樂不可支,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而且事情一過就忘得一幹二淨,這種人陽剛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粗魯”。平靜的時候沒有一點張揚之氣,激動的時候也昂揚不起來,這種人陰柔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愚蠢”。遇到事情,初一考慮,看起來想得似乎很膚淺,然而一轉念,想得又非常深入和精細。這種人陽剛與陰柔並濟,其氣質接近於“奸詐”。凡屬內藏奸詐的人外柔內剛,遇事能進能退,能屈能伸,日後必有一番功業和名聲可以成就。既粗魯又愚蠢的人,剛柔皆能支配其心,使他們樂天知命,因此其壽命往往超過常人。純奸的人——即大奸大詐者,其心能反過來支配剛柔,遇事往往能以退為進,以順迎逆,這種人最終會獲得事業的成功。那種外表舉止粗魯,內心氣質也粗魯的人,隻是一味地剛,做起事來必定要半途而廢。——以上這一點,也就是“內剛柔”,往往被忽視,而且一般人十有八九都犯這個毛病。
第三容貌
【原文】
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胸腹手足,實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氣。相顧相稱,則福生;如背如湊,則林林總總,不足論也。
【譯文】
凡是觀人形貌,觀姿容以七尺軀體為限度,看麵貌則以兩隻眼睛來評斷。人的胸腹手足,對應都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互關係,都有它們的某種屬性和特征;人的耳目口鼻,都和四氣——即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相互貫通,也具有它們的某種屬性和特征。人體的各個部位,如果相互照應、匹配,彼此對稱、協調,那麼就會為人帶來福分,而如果相互背離或彼此擁擠,使相貌顯得亂七八糟支離破碎,其命運就不值一提了。
【原文】
容貴“整”,“整”非整齊之謂。短不豕蹲,長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鵲寒,所謂“整”也。背宜圓厚,腹宜突坦,手宜溫軟,曲若彎弓,足宜豐滿,下宜藏蛋,所謂“整”也。五短多貴,兩大不揚,負重高官,鼠行好利,此為定格。他如手長於身,身過於體,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羅紋滿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譯文】
人的姿容可貴之處就在於“整”,這個“整”並非整齊劃一的意思,而是要人整個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要均衡、勻稱,使之構成一個有機的完美的整體,就身材而言,人的個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頭蹲著的豬;個子也可以高,但絕不能像一棵孤單的茅草那樣聳立著。從體形來看,體態可以胖,但又不能胖得像一頭貪吃的熊一樣的臃腫;體態瘦也不妨,但又不能瘦得如同一隻寒鴉那樣單薄。這些就是本節所說的“整”。再從身體各部位來看,背部要渾圓而厚實,腹部要突出而平坦,手要溫潤柔軟,手掌則要彎曲如弓。腳背要豐厚飽滿,腳心要空,空到能藏下雞蛋則佳,這也是所謂的“整”。五短身體雖看似不甚了了,卻大多地位高貴,兩腿長得過分的長往往命運不佳。一個人走起路來如同背了重物,那麼此人必定有高官之運,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細碎急促,兩眼又左顧右盼且目光閃爍不定者,必是貪財好利之徒。這些都是固定格局,屢試不爽。還有其他的格局:如兩手長於上身(最好超過膝蓋),上身比下身長,再有著一副上佳之骨,那麼一定會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膚細膩柔潤,就好像綾羅布滿全身。胸部骨骼又隱而不現,文秀別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態的話,日後必然誌向遠大。
【原文】
貌有清、古、奇、秀之別,總之須看科名星與陰騭紋為主。科名星,十三歲至三十九歲隨時而見;陰騭紋,十九歲至四十六歲隨時而見。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貴。科名星見於印堂眉彩,時隱時見,或為鋼針,或為小丸,嚐有光氣,酒後及發怒時易見。陰騭紋見於眼角,陰雨便見,如三叉樣,假寐時最易見。得科名星者早榮,得陰騭紋者遲發。二者全無,前程莫問。陰騭紋見於喉間,又主生貴子;雜路不在此路。
【譯文】
人的麵貌之相有清秀、古樸、奇偉、秀致的分別。這四種相貌主要以科名星和陰騭紋為主去辨別,科名星在13歲到39歲這段時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陰騭紋,在19歲到46歲這段時間也可隨時看見。陰騭紋和科名星這兩樣都俱備的話,將來會成為人物,能夠得到其中一樣,也會富貴。科名星顯現在印堂和眉彩之間,有時會出現,有時又隱藏不現,形狀有時像鋼針,有時如小球,是一種紅光紫氣。在喝酒之後和發怒時容易看見,陰騭紋出現在眼角之處,遇到陰天或下雨天便能看見,像三股叉的樣子。在人快要睡著的時候最容易看見。有科名星者,少年時就會發達榮耀,有陰騭紋者,發跡的時間要晚一些。兩者都沒有的話,前程就別問了。另外,陰騭紋若現於咽喉部位,主人喜得貴子。若陰騭紋出現在其他部位,則不能這樣斷定,也就是不一定會得貴子。
【原文】
目者麵之淵,不深則不清。鼻者麵之山,不高則不靈。口闊而方祿千種,齒多而圓不家食。眼角入鬢,必掌刑名。頂見於麵,終司錢穀:出貴征也。舌脫無官,橘皮不顯。文人有傷左目,鷹鼻動便食人:此賤征也。
【譯文】
人的眼睛如同麵部的兩方水潭,神氣不深沉含蓄,麵部就不會清朗明爽。鼻子如同支撐麵部的山脈,鼻梁不挺拔,準頭不豐圓,麵部就不會現機靈聰慧之氣。嘴巴寬闊又方正,主人有享千鍾之福祿,牙齒細小而圓潤,適合在外地發展事業。兩眼秀長並插至鬢發處者,必掌司法大權,禿發謝頂而使頭與麵額相連,無限界,能掌財政大權。口吃者無官運。麵部肌膚粗糙如桔子皮的人不會發達。文人若左眼有傷則文星陷落而無所作為。鼻子如鷹嘴的人,必定內心陰險狠毒,喜傷人,(後麵)這些都是貧賤的征兆。
第四情態
【原文】
容貌者,骨之餘,常佐骨之不足。情態者,神之餘,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觀人精神,乍見觀人情態。大家舉止,羞澀亦佳;小兒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濁,細處兼論取舍。
【譯文】
一個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狀態的餘韻,常常能夠彌補骨骼的缺陷。情態是精神的流韻,常常能夠彌補精神的不足。久久注目,要著重看人的精神;乍一放眼,則要首先看人的情態。凡屬大家——如高官顯宦、碩儒高僧的舉止動作,即使是羞澀之態,也不失為一種佳相;而凡屬小兒舉動,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矯揉造作,反而愈是顯得幼稚粗俗。看人的情態,對於大處當然也要分辨清濁,而對細處則不但要分辯清濁,而且還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原文】
有弱態,有狂態,有疏懶態,有周旋態。飛鳥依人,情致婉轉,此弱態也。不衫不履,旁若無人,此狂態也。坐止自如,問答隨意,此疏懶態也。飾其中機,不苟言笑,察言觀色,趨吉避凶,則周旋態也。皆根其情,不由矯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嘩,疏懶而真誠,周旋而健舉,皆能成器;反之,敗類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譯文】
常見的情態有以下四種:委婉柔弱的弱態,狂放不羈的狂態,怠慢懶散的疏懶態,交際圓滑周到的周旋態。如小鳥依依,情致婉轉,嬌柔親切,這就是弱態;衣著不整,不修邊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無人,這就是狂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分場合,不論忌宜,這就是疏懶態;把心機深深地掩藏起來,處處察顏觀色,事事趨吉避凶,與人接觸圓滑周到,這就是周旋態。這些情態,都來自於內心的真情實性,不由人任意虛飾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諂媚,狂放不羈而不喧嘩取鬧,怠慢懶散卻坦誠純真,交際圓潤卻強幹豪雄,日後都能成為有用之材;反之,既委婉柔弱又曲意諂媚,狂放不羈而又喧嘩取鬧,怠慢懶散卻不坦誠純真,交際圓滑卻不強幹豪雄,日後都會淪為無用的廢物。情態變化不定,難於準確把握,不過隻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後誰會成為有用之材,誰會淪為無用的廢物,也能看出個二三成。
【原文】
前者恒態,又有時態。方有對談,神忽他往;眾方稱言,此獨冷笑;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言不必當,極口稱是,未交此人,故意底毀;卑庸可恥,不足與論事。漫無可否,臨事遲回;不甚關情,亦為墮淚。婦人之仁,不足與談心。三者不必定人終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譯文】
前一章所說的,是在人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態,稱之為“恒態”。除此之外,還有幾種情態,是不經常出現的,稱之為“時態”。如正在跟人進行交談時,他卻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轉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見這種人毫無誠意;在眾人言笑正歡的時候,他卻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見這種人冷峻寡情。這類人城府深沉,居心險惡,不能跟他們建立友情;別人發表的意見未必完全妥當,他卻在一旁連聲附和,足見此人胸無定見;還沒有跟這個人打交道,他卻在背後對人家進行惡意誹謗和誣蔑,足見此人信口開河,不負責任。這類人庸俗下流,卑鄙可恥,不能跟他們合作共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臨頭就遲疑不決,猶豫不前,足見此人優柔寡斷;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動感情的事情,他卻傷心落淚,大動感情,足見此人缺乏理智。這類人的仁慈純屬“婦人之仁”,不能跟他們推誠交心。然而以上三種情態卻不一定能夠決定一個人終身的命運。如果能夠反以上三種人而求之,那麼就幾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第五須眉
【原文】
“須眉男子”。未有須眉不具可稱男子者。“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此言眉主早成,須主晚運也。然而紫麵無須自貴,暴腮缺須亦榮:郭令公半部不全,霍膘驍一副寡臉。此等間逢,畢竟有須眉者,十之九也。
【譯文】
人們常說“須眉男子”,這就是將須眉作為男子的代名詞。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為還沒有見過既無胡須又無眉毛的人而稱為是男子。人們還常說:“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這兩句話則是說,一個人少年時的命運如何,是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運氣怎麼樣,則以看胡須為主。但是也有例外,臉麵呈紫氣,即使沒有胡須,地位也會高貴;兩腮突露者,就算胡須稀少,也能夠聲名顯達;郭子儀雖然胡須稀疏,卻位極人臣,富甲天下;霍去病雖然沒有胡須,隻是一副寡臉相,卻功高蓋世。但這種情況,不過隻是偶然碰到,畢竟有胡須有眉毛的人,占90%以上。
【原文】
眉尚彩,彩者,杪處反光也。貴人有三層彩,有一二層者。所謂“文明氣象”,宜疏爽不宜凝滯。一望有乘風翔舞之勢,上也;如潑墨者,最下。倒豎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長有起伏,短有神氣;濃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劍者掌兵權,如帚者赴法場。個中亦有征範,不可不辨。但如壓眼不利,散亂多憂,細而帶媚,粗而無文,是最下乘。
【譯文】
眉崇尚光彩,而所謂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閃現出的亮光。富貴的人,他眉毛的根處、中處、梢處共有三層光彩,當然有的隻有兩層,有的隻有一層,通常所說的“文明之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潤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濃又密。遠遠望去,像兩隻鳳在乘風翱翔,如一對龍在乘風飛舞,這就是上佳的眉相。如果像一團散浸的墨汁,則是最下等的眉相。雙眉倒豎,呈倒八字形,是好的眉相。而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的相,眉毛如果比較長,就得要有起伏,如果比較短,就應該昂然有神,眉毛如果濃,不應該有虛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切忌形狀像一條幹枯的繩子。雙眉如果像兩把鋒利的寶劍,必將成為統領三軍的將帥,而雙眉如果像兩把破舊的掃帚,則會有殺身之禍。另外,這裏麵,還有各種其他的跡象和征兆,不可不認真地加以辨識。但是,如果眉毛過長並壓迫著雙眼,使目光顯得遲滯不利,眉毛散亂無序,使目光顯得憂勞無神,眉形過於纖細並帶有媚態,眉形過於粗闊,使其沒有文秀之氣,這些都是屬於最下等的眉相。
【原文】
須有多寡,取其與眉相稱。多者,宜清、宜疏、宜縮、宜參差不齊;少者,宜光、宜健、宜圓、宜有情照顧。卷如螺紋,聰明豁達;長如解索,風流榮顯;勁如張戟,位高權重;亮若銀條,早登廊廟,皆宦途大器。紫須劍眉,聲音洪壯;蓬然虯亂,嚐見耳後,配以神骨清奇,不千裏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輔須先長終不利”、“人中不見一世窮”、“鼻毛接須多滯晦”、“短斃遮口餓終身”,此其顯而可見者耳。
【譯文】
胡須,有的人多,有的人少,無論是多還是少,都要與眉毛相和諧,相匹配。胡須多的應該清秀流暢,疏爽明朗,不直不硬,並且長短分明有致。胡須少的,就要潤澤光亮,剛健挺直,氣韻十足,並與其他部位相互照應。胡須如果像螺絲一樣的彎曲,這人一定聰明,目光高遠,豁然大度。胡須細長的,像磨損的繩子一樣到處是細彎小曲,這種人生性風流倜儻,卻沒有淫亂之心,將來一定能名高位顯。胡須剛勁有力,如一把張開的利戟,這種人將來一定當大官,掌重權。胡須清新明朗,像閃閃發光的銀條,這種人年紀輕輕就為朝中大臣。以上這些都是仕途官場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人的胡須是紫色,眉毛如利劍,聲音洪亮粗壯。胡須像虯那樣蓬鬆勁挺散亂,而且有的還長到耳朵後邊去,這樣的胡須,再有一副清爽和英氣的骨骼與精神,即使封不了千裏之候,也能當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須,如輔須先長出來,終究沒有好處。人中沒有胡須,一輩子受苦受窮。鼻毛連接胡須,命運不順利,前景黯然。短髭長大了而遮住了嘴,一輩子忍饑挨餓等等。這些胡須的凶象,是顯而易見的,這裏,就用不著詳細論述了。
第六聲音
【原文】
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譯文】
人的聲音,跟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聲音起始於丹田,在喉頭發出聲響,至舌頭那裏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裏發生清濁之變,最後經由嘴唇發出去,這一切都與宮、商、角、征、羽五音密切配合。看相識人的時候,聽人的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合,但是隻要聽到聲音就要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見到其人的廬山真麵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原文】
聲與音不同。聲主“張”,尋發處見;音主“斂”,尋歇處見。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大概以“輕”為上。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張唇,細言不露齒”,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鳴。急而不達,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譯文】
聲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是兩種不同的物質。聲產生於發音器官的啟動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啟動的時候聽到它;音產生於發音器官的閉合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閉合的時候感覺到它。辨識聲相優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著重從人情的喜怒哀樂中去細加鑒別。欣喜之聲,宛如翠竹折斷,其情致清脆而悅耳;憤怒之聲,宛如平地一聲雷,其情致豪壯而強烈;悲哀之聲,宛如擊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淒切;歡樂之聲,宛如雪花於疾風刮來之前在空中飛舞,其情致寧靜輕婉。它們都由於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揚而清朗,被列入上佳之口。如果是剛鍵激越的陽剛之聲,那麼,像鍾聲一樣宏亮沉雄,就高貴;像鑼聲一樣輕薄浮泛,就卑賤;如果是溫潤文秀的陰柔之聲,那麼,像雞鳴一樣清朗悠揚,就高貴;像蛙鳴一樣喧囂空洞,就卑賤。遠遠聽去,剛健激越,充滿了陽剛之氣。而近處聽來,卻溫潤悠揚,而充滿了陰柔之致,起的時候如乘風悄動,悅耳愉心,止的時候卻如琴師拍琴,雍容自如,這乃是聲中之最佳者。俗話說,“高聲暢言卻不大張其口,低聲細語牙齒卻含而不露”,這乃是聲中之較佳者。發出之後,散漫虛浮,缺乏餘韻,像荒效曠野中的孤牛之鳴;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斷續無節,像夜深人靜的時候老鼠在偷吃東西;說話的時候,一句緊接一句,語無倫次,沒完沒了,而且嘴快氣促;說話的對候,口齒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這幾種說話聲,都屬於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聲,有什麼值得跟以上各種聲相比的地方呢?
【原文】
音者,聲之餘也,與聲相去不遠,此則從細曲中見耳。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謂“禽無聲,獸無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散在前後左右者是也。開談多含情,話終有餘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士;口闊無溢出,舌尖無窕音,不唯實厚,兼獲名高。
【譯文】
音,是聲的餘波或餘韻。音跟聲相去並不遠,它們之間的差異從細微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出來的。貧窮卑賤的人說話隻有聲而無音,顯得粗野不文,圓滑尖巧的人說話則隻有音而無聲,顯得虛飾做作,俗話所謂的“鳥鳴無聲,獸叫無音”,說的就是這種情形。普通人說話,隻不過是一種聲響散布在空中而已,並無音可言。如果說話的時候,一開口就情動於中,而聲中飽含著情,到話說完了尚自餘音嫋嫋,不絕於耳,則不僅可以說是溫文爾雅的人,而且可以稱得上是社會名流。如果說話的時候,即使口闊嘴大,卻聲未發而氣先出,即使口齒靈俐,卻又不矯造輕佻。這不僅表明其人自身內在素養深厚,而且預示其人還會獲得盛名隆譽。
第七氣色
【原文】
麵部如命,氣色如運。命固宜整齊,小運亦當亨泰。是故光焰不發,珠玉與瓦礫同觀;藻繪未揚,明光與布葛齊價。大者主一生禍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譯文】
如果說麵部象征並體現著人的大命,那麼氣色則象征並體現著人的小運。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應該與後天遭遇保持均衡,小運也應該一直保持順利。所以如果光輝不能煥發出來,即使是珍珠和寶玉,也和碎磚爛瓦沒有什麼兩樣;如果色彩不能呈現出來,即使是綾羅和綿繡,也和粗布糙葛沒有什麼二致。大命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禍福,小運也能夠決定一個人幾個月的吉凶。
【原文】
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有終身之氣色,“少淡、長明、壯豔、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氣色,“春青、夏紅、秋黃、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氣色,“朔後森發,望後隱躍”是也。有一日之氣色,“早青、晝滿、晚停、暮靜”是也。
【譯文】
氣是一個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主要之神,在人體內部表現為人的精神,在人體表麵表現為人的氣色。氣色有多種形態:其中有貫穿人的一生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少年時期氣色為淡,所謂的淡,就是氣稚色薄;青年時期氣色為明,所謂的明,就是氣勃色明;壯年時期氣色為豔,所謂的豔,就是氣豐色豔;老年時期氣色為素,所謂的素,就是氣實色樸”,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年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春季氣色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氣色為紅色——火色、夏色,秋季氣色為黃色——土色、秋色,冬季氣色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月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每月初一日之後如枝葉盛發,十五日之後則若隱若現”,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天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早晨開始複蘇,白天充盈飽滿,傍晚漸趨隱伏,夜間安寧平靜”,就是這種氣色。
【原文】
科名中人,以黃為主,此正色也。黃雲蓋頂,必掇大魁;黃翅入鬢,進身不遠;印堂黃色,富貴逼人;明堂素淨,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鮮,決利小考;印堂垂紫,動獲小利,紅暈中分,定產佳兒;兩顴紅潤,骨肉發跡。由此推之,足見一斑矣。
【譯文】
對於追求科名的士人來說,麵部氣色應該以黃色為主,因為黃色是正色,吉色。如果有一道黃色的彩雲覆蓋在他頭頂,那麼可以肯定,這位士子必然會在科考殿試中一舉奪魁,高中狀元;如果兩顴部位各有一片黃色向外擴展,如兩隻翅膀直插雙鬢,那麼可以肯定,這位士子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祿已經為期不遠;如果命宮印堂呈黃色,那麼可以肯定,這位士子很快就會獲得既能夠致富又能夠做官的機會;如果明堂部位即鼻子白潤而淨潔,那麼可以肯定,這位士子必能科考入第。其他麵部氣色,如眼角即魚尾部位紅紫二色充盈,其狀似絢麗的雲霞,那麼可以肯定,這位童子參加小考,必然能夠順利考中;命宮印堂,有一片紫色發動,向上注入山根之間,那麼可以肯定,此人經常會獲得一些錢財之利;如果兩眼下方各有一片紅暈,而且被鼻梁居中分隔開來從而互不連接,那麼可以肯定,此人定會喜得一個寶貝兒子;如果兩顴部位紅潤光澤,那麼可以肯定,此人的親人如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必然能夠立功顯名並發家致富。由此推而廣之,足可以窺見麵部氣色與人的命運的關係的情形。
【原文】
色忌青,忌白。青常見於眼底,白常見於眉端。然亦不同:心事憂勞,青如凝墨;禍生不測,青如浮煙;酒色憊倦,白如臥羊;災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帶紫,金形遇之而飛揚,白而有光,土庚相當亦富貴,又不在此論也。最不佳者:“太白夾日月,烏鳥集天庭,桃花散麵頰,預尾守地閣。”有一於此,前程退落,禍患再三矣。
【譯文】
麵部氣色忌諱青色,也忌諱白色。青色一般出現在眼睛的下方,白色則經常出現在兩眉的眉梢。它們的具體情形又有差別:如果是由於心事憂煩困苦而麵呈青色,那麼這種青色多半既濃且厚,狀如凝墨;如果是由於遇到飛來的橫禍而麵呈青色,那麼這種青色一定輕重不均,狀如浮煙;如果是由於嗜酒好色導致疲憊倦怠而麵呈白色,那麼這種白色一定勢如臥羊,不久即會消散;如果是由於遭遇了大災大難而麵呈白色,那麼這種白色一定慘如枯骨,充滿死氣。還有青中帶紫之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這種氣色,一定能夠飛黃騰達,如果是白潤光澤之色,土形兼金形人麵呈這種氣色,也會獲得富貴,這些都是特例,不在以上所論之列。而最為不佳的,則是以下四種氣色:“白色圍繞眼圈,此相主喪亂;黑氣聚集額頭,此相主參革;赤斑布滿兩頰,此相主刑獄;淺赤凝結地閣,此相主凶亡。”以上四相,如果僅具其一,就會前程倒退敗落,並且接連遭災遇禍。
六曾國藩的遺囑
【原文】
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主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能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隻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