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漢順帝(1 / 3)

《後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67020903100713992]}],"102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2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7,"start_container_index":102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2},"quote_content":"《後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67020903100713992]}],"106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6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1,"start_container_index":106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quote_content":"《後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6702090310071399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6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start_container_index":106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86764830,7077845868778359816,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2073298467501161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42727]}],"120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2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後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67020903100713992]}],"2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start_container_index":2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7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7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86764830,7077845868778359816,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2073298467501161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4272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友情提示:從這一章開始,有腦血栓或者心髒不好的朋友就別看了,因為從漢順帝開始,基本上都是狗皇帝,被氣出點兒啥事兒我可不負責)

1.1黃雀

漢安帝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死訊卻被瞞得死死的,除了某些太監和女人以外沒有一個人知曉。

這一年三月十號下午(漢安帝死於十號上午),閻皇後、閻顯(閻皇後的哥哥),以及宦官樊豐、江京秘密聚集在一起商議道:“如今陛下死在路途之中,他的親生兒子濟陰王劉保卻因為年齡不夠,還在洛陽而沒有前往封國。如果陛下死去的消息傳到洛陽,那麼身在洛陽的那些大臣們一定會聚集在一起,擁立濟陰王為新任漢皇,到時候將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災禍。所以,不如秘不發喪,等趕回洛陽以後立一個孺子為皇帝,到時候皇後,哦不,太後您也能順理成章的臨朝執政了。”

閻皇後覺得此提議極有道理,便依計而行,秘不發喪,同時命隊伍以極快的速度往洛陽趕。

十三號,閻皇後一行人順利抵達了洛陽。

十四日夜,閻皇後突然發喪,然後自尊為太後,主持朝政,並立閻顯為車騎將軍,控京師兵權,儀同三司。

掌握了兵權以後,閻太後再無顧忌,遂立濟北王之子,現在還在繈褓之中的劉懿為漢朝新任皇帝。

同時,為怕濟陰王劉保再掀什麼波瀾,閻太後嚴令禁止,不得劉保進宮哀悼自己的父親。劉保因此悲痛不止,飲食不進,幾日之間便瘦了好幾圈兒。宮廷內外文武無不對此表示哀傷。

四月,宮廷大換血,閻太後命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將宮廷安全牢牢把在手中。至於三公則用李郃為司徒,劉熹為太尉,兼管尚書事務。

原本的太尉馮石被升為太傅,之後卸磨殺驢。

本月十三號,閻顯突然在宮廷之上上奏彈劾,說耿寶和他的同黨中常侍樊豐、虎賁中郎將謝惲、侍中周廣、野王君王聖(漢安帝他奶媽子)、及王聖的女兒伯榮等結黨營私,作威作福,理應全部判處大逆不道。

閻太後當即批準,遂將王聖母女流放雁門,其他彈劾之人皆下獄處死,不準臨死申辯。

六月,閻太後大赦天下,詔令先帝(漢安帝)之前所巡行之處皆減本年田租一半。

七月,西域長史班勇征發敦煌、張掖、酒泉等郡六千騎兵和鄯善、疏勒、車師前國組成聯軍向車師後國發動總攻擊。

車師後國現在已經沒有了北匈奴這個強大的後盾,所以根本不是聯軍的對手。於是,本次大戰車師後國大敗,被斬殺八千餘人,聯軍將車師後國國都團團圍住。

十月初,尚在繈褓之中,剛剛成為小皇帝不到一年的劉懿突然身患在當時不可治愈的重病。閻太後也沒怎麼當回事兒,哪怕這小孺子死了,再立一個孺子上來不就行了。

可就在這時候,一場陰謀卻在宮中開始成型。

劉懿患病的當天晚上,濟陰王的謁者長興渠鬼鬼嗖嗖的潛入了皇宮的一處陰暗的小屋中。當他打開這房屋之門,嚇得趕緊將屋門關上。因為十幾個宦官正像看著一個蛋糕一樣在看著長興渠,讓他不寒而栗。

幾息過後,長興渠壯著膽子走到一名宦官的身前小心翼翼的問:“孫長侍,這麼晚了,不知召喚我到此有何要事?”

孫程陰狠狠的道:“長興兄,我就直說了吧,我們這些人想要扶立濟陰王上位,不知道濟陰王敢不敢一搏。”

這話一說,長興渠暗道果然,然後直接和孫程道:“孫兄,實話實說,我家大王當然敢幹,不然也不會派我到這來見你了,不過恕兄弟直言,這等一錘子買賣的事情不是大生便是大死,誰都不敢貿然決定,如果起事的人就隻有在座這些的話,這個力量是不是有點~~~”

長興渠話沒說完,但任誰都知道這話中的意思,就是怕一群宦官力量不夠。可孫程卻全不在乎的道:“我們這些人怎麼了?我告訴你,有些事情不在力量夠不夠,而是在你敢不敢去做!濟陰王為先帝獨子,血統的合法性及眾人的擁護之心毋庸置疑,閻氏一族倒行逆施,早就失去了天下人心。我敢拿生命來保證,隻要濟陰王肯幹,整個京城的官員全會支持他!”

長興渠想了半天,然後狠狠的點了一下頭,之後坐在眾人中間堅定的道:“說說你們的計劃……”

本月二十日,宦官江京和閻景道:“北鄉侯(劉懿)已經患病多日不見好轉,怕是危險了,我想新的繼承人應該及早確定,以免發生什麼不可預知的危險。不如現在便征召諸王之子前來京城,挑選最小之人重新繼位。”

閻顯覺得很有道理,便將此事彙報給了閻太後,閻太後遂命各地諸侯王將自己的幼子送至京師。

二十七日,在一眾皇子還沒能來到京師之時,北鄉侯劉懿突然病死,閻太後秘不發喪,並關閉宮門駐兵把守,等待著那些王子們的到來。

十一月四號夜裏,孫程突然齊聚十八個宦官(王康、王國、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然後突然對章台門發動了攻擊。

當天夜裏,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章台門隻有江京、劉安、李閏和陳達在此。於是十九個宦官一起發力,分分鍾便將江京、劉安和陳達的腦袋砍了下來。隻留一個李閏沒有殺掉。

為什麼呢?因為李閏常年在宮中任職,口碑極佳,為宮中侍衛所認同,所以孫程等人沒有殺他,反而對其畢恭畢敬的道:“大人,我們想讓您帶頭擁立濟陰王為帝,不知道您答不答應。”

李閏看了看這些眼冒凶光的宦官,又想了想現在的局勢,以及濟陰王血統的高貴性,之後把心一橫,直接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這之後,李閏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和他們共同到達西鍾樓下迎接早已在此等候的濟陰王為新任皇帝。這便是東漢皇朝的第七任皇帝,漢順帝了。

漢順帝見已有不少士兵支持,便立即奔赴南宮,並命孫程等把守禁門,斷絕內外交通,然後登上南宮雲台,分別派遣使者前往京城中一眾官員的家中將他們請到南宮。

漢順帝知道,隻要等到這些官員到達南宮,自己成為新任皇帝的事情就鐵板訂釘不會再有任何問題了。

與此同時,閻顯還不知道危機已經慢慢向他逼近,還沉浸在睡夢之中(今日閻顯在宮中值班,所以現在正在宮中睡覺)。

可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聲大吼:“什麼人!不知道現在車騎將軍正在休息嗎?”

XX:“我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拜見將軍,必須現在通報,晚了就來不及了。”

侍衛:“不管什麼消息都不行,現在車騎將軍正在休息,有什麼事還等明天”

閻顯:“讓他進來。”

砰,那前來通報消息的人也不管什麼規矩了,直接推開閻顯住所的大門慌張的道:“將軍,小人宮中黃門樊登,有重要的事情要向將軍稟報。”

閻顯表情略帶不悅的道:“樊登啊,我知道你,看把你急的,緩一緩,有什麼事慢慢說。”

樊登:“我的將軍,現在可不是慢慢說的時候了。孫程等十九人脅迫李閏造反,現在宮廷已經被濟陰王控製,濟陰王本人也已經入駐南宮,並廣發聖旨,讓所有的京中官員往南宮一見。恕小人直言,如果等到百官入朝,到時候大人您的末日也就到了!”

話畢,閻顯騰的一下從床上跳了起來。此時的他已經六神無主,完全沒有了之前的淡定。

見閻顯走來走去半天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無奈的樊登趕緊道:“大人,您就是急也沒有用,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趕緊用太後的詔命征召越騎校尉馮詩和虎賁中郎將閻崇,讓他們立即帶人進入宮中,將一眾叛賊全部剿滅。還有,現在您的弟弟閻景也在宮中值班,大人應該馬上讓他回府,將府中所有的士兵全都帶過來援助您剿賊”。

閻顯:“對,對,樊登,你馬上以我和太後的名義前去馮詩和閻崇的住所,讓他們趕緊出兵。”

樊登:“諾!”

閻顯:“來人!”

下人:“在!”

閻顯:“你,趕緊去叫醒我弟弟,讓他迅速回府搬兵援救。”

下人:“諾!”

就這樣,兩波使者全都出發了,那麼事情的進展會順利嗎?我們先來看樊登那一路。

那樊登先是到達了馮詩的大營,然後直接拿著車騎將軍的印信和馮詩道:“將軍!車騎將軍和太後說,隻要能拿獲濟陰王的,便封萬戶侯,能拿獲李閏的,封五千戶侯!現在正是建功立業之時,時不我待,還請將軍快些行動。”

馮詩:“好,使者稍微等我片刻,我這就整頓士兵前往救援。”

一聽這話,樊登安心了,可笑容可掬的馮詩回到內室以後,臉色卻變得陰沉無比。進而對一旁的手下道:“宮內的線人回來了嗎?”

手下:“啟稟將軍,已經回來了。”

馮詩:“現在宮中什麼情況?”

手下:“如此這般……”

馮詩:“局勢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嗎?恩~~,去,把那樊登給我殺了,然後緊閉大營,不準任何人進出!”

手下:“諾!”

如此,樊登求援一路以失敗告終。

再看閻景一路。

話說那閻景得到了閻顯的命令以後不敢有半點兒遲疑,趕緊帶領自己僅能調動的一些侍衛,想要奔出宮去,將府中所有的士兵全都收納。

可就在閻景到達南止車門之時,接到漢順帝命令的尚書郭鎮也帶著羽林軍前來南止車門封路了。

他見到閻景以後直接將其攔在了南止車門。

閻景拔刀直指郭鎮怒吼:“不要擋道,都給我滾開!”

見此,郭鎮也不廢話,直接拿出了漢順帝的詔書當眾宣讀漢順帝的旨意。

宮中的這些羽林軍全都知道已故漢安帝隻有漢順帝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在心中都認為隻有漢順帝才能真正的繼承大統。所以當郭鎮宣讀漢順帝詔書的時候,這些跟隨著閻景的羽林衛士,全都默默的放下了把在刀柄上的手臂。

閻景見此又驚又怒,不等郭鎮宣讀完詔書,閻景大罵一聲“詔書是假的”便揮刀直接砍向郭鎮。

那郭鎮也是個練家子,見此沒有半點兒驚惶,而是非常瀟灑的一個轉身,直接躲過了閻景的進攻,然後順勢將腰中寶劍抽出,噗呲就是一下,閻景直接被刺成重傷。

接下來,那些跟隨著郭鎮的羽林衛士順利將閻景生擒。

至此,閻顯兩路求援皆告失敗。閻氏再無半點兒勝算。

次日,宮廷已完全被漢順帝控製,閻氏一黨皆被關押入獄,隻剩下閻太後一人在北宮瑟瑟發抖。

漢順帝沒有再和這老娘們客氣什麼,直接派人到北宮將玉璽和虎符全都搶到手中。而就在這個時候,身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全都聚集在了宣德殿。

漢順帝當眾宣布了閻氏一族的罪惡,並將其滿門皆誅,隻留閻太後一人打入冷宮,終年不得再踏出一步。至於其他之前跟隨閻氏一族的人,漢順帝全不追究。

之後,漢順帝官場大換血,任命當初為自己求情的將作大匠來曆為衛尉,之前曾參與為自己求情的諸多官員也都升官提拔。罷免司空劉授,並任命少府陶敦為新任司空。

最後,漢順帝大大大大的賞賜了參與政變的那些宦官。十九個宦官全都被封了侯,並且給予一定的官職和封地,各位來看一看吧。

孫程,列侯,賞食邑萬戶。

王康,列侯,食邑九千戶。

黃龍,列侯,食邑五千戶。

彭愷、孟叔、李建,列侯,食邑四千二百戶。

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列侯,食邑四千戶。

魏猛,列侯,食邑兩千戶。

苗光,列侯,食邑千戶。

此十九人便是漢順帝時期的東漢十九侯了。不過這還沒有完,遠遠沒有。

除了封侯及賞賜食邑外,漢順帝還給予了這十九人大小不一的官職,這頭開的那是相當霸道。從此,東漢之宦官開始幹預國政,權利逐漸可傾朝野。

本年,東漢有戶九百六十多萬。口,四千八百多萬。墾田六百八十多萬頃。

1.2十九侯的危機

公元一百二十六年正月,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司徒李郃皆被免去官職,漢順帝用太常桓焉出任太傅,大鴻臚朱寵出任太尉,少府朱倀出任司徒。所用之人皆之前對自己有恩之輩。

當時朝野上下都在暗地裏悄悄議論漢順帝,說他任人唯親。

同月,閻太後卒,漢順帝隆重的安葬了他,畢竟除了極少數人以外,誰都不會和死人過不去。

同月,漢順帝大赦天下並發布詔書,明裏暗裏的說他爹那時候怎麼怎麼樣,我當政以後將會怎麼怎麼樣諸如此類。

還是同月,楊震的門生虞放、陳翼一齊到朝廷為楊震鳴冤,說楊震一生為國盡忠,希望漢順帝能夠尊重死者,讓楊震能夠安心魂歸九泉。

漢順帝一是敬重楊震的為人,二是痛恨自己老爹所做的一切。於是當即任命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賞錢一百萬,並用三公之禮將楊震厚葬於華陰。

當時,楊震遠近的親友全都趕過來為楊震吊喪。而就在一眾人為楊震舉行葬禮之時,一隻一丈餘高的大鳥竟然直接降落在靈堂之前。郡太守因此將此情況如實報告給了洛陽。

漢順帝認為楊震為大鵬轉世,正直剛勇,於是親自下令,又給楊震追加了一羊、一豬的中牢進行祭祀。這事兒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二月,隴西鍾羌反漢。護羌校尉馬賢第一時間率軍對其進行攻擊,結果大勝,斬殺了一千多號鍾羌士卒,使得鍾羌重新向漢朝投降,涼州再一次短時間內得到了安寧。

五月,漢順帝下令幽、並、涼三州刺史,命此三邊之地以後每年秋天都要進行大閱兵,州刺史要親自坐鎮檢查,一旦發現有地方的士兵訓練不精,必須在第一時間拿下。

再看京城。

本年八月,身在京城的司隸校尉虞詡出事了。

話說自漢順帝繼位以後,司隸校尉虞詡隻在數月之間便連續彈劾了馮石、劉熹、孟生、李閏等人,並將他們全部搞倒。其執法極為嚴格,不管什麼公卿大臣,不管什麼皇親國戚,隻要你犯罪被虞詡抓住了,那沒說的,直接彈劾搞倒。

朝中那些文武百官因此對虞詡極為不滿,都說他執法太過於苛刻,完全沒有人情味,和大漢儒家治國的溫和方針有所不符。

三公更是聯名彈劾虞詡,說他違反常法,於盛夏之際大肆逮捕和關押無罪的人,致使吏民深受其害,給大漢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

漢順帝特意因為此事召見虞詡,讓他針對於此事給一個合理解釋。

虞詡並不畏懼,而是直言道:“陛下,對於我之前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可申辯的。我隻是想說,凡國之滅亡,政權崩盤,貪汙腐敗絕對是第一要犯!無罪能出其右。對於這點不知道陛下是否認同?”

漢順帝想了想,然後道:“你繼續往下說。”

虞詡深深一拜,然後道:“臣自從為司隸校尉以後,一直都在查處京城之中的各個權貴,可查來查去臣發現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大漢京師中的官員權貴們,他們一個個腰纏萬貫,生活奢靡,這種等級的生活,光靠他們每年每月發的那些餉錢是絕對不夠的。所以臣便開始調查他們。結果卻驚奇的發現,這些人真的從來都沒有運用手中的職權來克扣國家金錢為自己謀私。那麼這些錢都是從哪裏來的呢?結果臣通過層層調查發現,地方上的百姓想要得到推薦,便各種賄賂當地官府。當地官府想要推薦,便要賄賂州中刺史。州中刺史想要升遷,或者躲避中央調查,便要賄賂京中官員。總之,如果你想要上位,就必須要付出,不然根本沒有任何機會。那麼這些收受賄賂的京官又是誰呢?我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盤根錯節。所以三公恐怕受到牽連,這才誣陷微臣,想要置我於死地。微臣並不怕死,但死了之後還會有誰來管這個事情?還會有誰敢去冒著得罪天下權臣來處理這個事情。微臣言盡於此,還請陛下三思。”

話畢,漢順帝沉默了,沉默了好久好久。最終,漢順帝什麼都沒做,既沒有懲處虞詡,也沒有批評三公,甚至也沒有對當時的製度做出改革。為什麼呢?因為牽連實在太大,太廣。就像之前虞詡說的四個字,盤根錯節。

按說故事進行到這就應該結束了吧。可遺憾的是,還沒有。

話說在漢順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叫張防的小太監成天貼身伺候,漢順帝和他的關係非常不錯。

後來,漢順帝被廢掉了太子的位置,這貼身小太監也就被趕走了。

再後來,漢順帝通過政變重新奪回了皇位。這張防也就再次回到了漢順帝的身邊,被漢順帝提拔為中常侍。

這之後,張防仗著是漢順帝身邊的寵臣,便各種收受賄賂,各種請托,以至於宮中被這廝弄得烏煙瘴氣。

而此種敗類虞詡是絕對不會放過的,於是便開始瘋狂的彈劾張防,一次又一次的請求漢順帝將其法辦。但漢順帝非常喜歡張防,所以便將這事兒壓下來了。

最後,剛烈的虞詡怒了,直接把官服一脫,將自己關到廷尉署裏麵去了。

漢順帝聽聞這件事以後又是鬱悶又是疑惑,於是便遣人前往廷尉署詢問虞詡這樣做的緣由。

虞詡根本沒客氣,直接和漢順帝的使者道:“先帝晚年的時候曾重用樊豐,偏愛王聖、伯榮,致使皇室正統遭到廢除,差那麼一點兒便使社稷滅亡。如今,張防玩弄權術,瘋狂收受賄賂,恐怕災禍就要再次降臨到我大漢的身邊,大漢距離滅亡也已經不遠了。我不願意和張防這等敗類共處於一個朝堂之上,所以將自己關到了廷尉署,免得重蹈了當初楊震的覆轍。”

這話說得,簡直太不客氣了,漢順帝直接被虞詡氣瘋了,不過漢順帝卻沒有殺掉虞詡,而是將他罷免,然後送到左校去做苦工。

乍一看下,如今的虞詡好像再不會有東山複起之日。可張防卻知道,虞詡現在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漢順帝早晚還會啟用他,不然就憑之前虞詡那大逆不道的直言,漢順帝就有一萬個理由誅殺他。

可最後漢順帝沒有殺他,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而一旦等到虞詡再次複出,那麼遭殃的一定便是他張防無疑了。所以張防當然不肯放過虞詡,遂運用手中的職權到處找虞詡的茬。沒幾天的功夫便將虞詡毒打了四五次之多。

這時候的虞詡已經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所以張防不敢再對其進行毆打,乃命一獄吏裝作好心的樣子來勸虞詡自殺,以結束這種慘無人道的日子。

可虞詡卻根本沒鳥這個裝作好心的獄吏,隻不過冷笑著道:“嗬嗬,我知道是誰派你來的,你回去轉告你的主子,就說是我說的。我虞詡,哪怕是死在千刀萬剮之下,也要讓遠近的人都知道是誰害死了我。”

沒說的,張防根本就搞不定虞詡。

次日,朝會之上,百官剛剛站定,不等三公發言,十九侯中的浮陽侯孫程便站出來和漢順帝道:“陛下當初起事之時,最痛恨的便是那些禍國殃民的奸臣、佞臣!深知任用奸佞之輩便會使國家顛覆。可如今,陛下您繼位以後卻縱容包庇奸佞,您又有什麼資格來責備先帝的不對?司隸校尉虞詡為陛下盡忠,最後反倒遭受逮捕囚禁。中常侍張防貪贓枉法證據確鑿,可卻安安穩穩的立於朝堂之上,陛下您就是如此治國嗎?”

此時,張防就在漢順帝身邊,孫程瞪著一雙銅鈴般的眼睛對張防嘶吼道:“奸佞之輩說的就是你這個畜生,你還有什麼臉麵站在我眾多大臣之前,給我滾出去!”

“這,這”。

看了看已經青筋暴起的孫程,又看了看默不作聲的漢順帝,張防哀歎一聲,隻能無奈退走東廂。

見此狗已走,孫程接著和漢順帝道:“臣請陛下立即逮捕這個狗東西,以防他前去陛下奶娘處求情,讓陛下難做。”(又他X是奶娘,我發現從東漢中葉開始,奶娘怎麼都這麼牛*呢?)

漢順帝:“這~~~,這個,內個賈愛卿啊,你對這個事兒是怎麼看的呢?”

賈朗,東漢尚書,和張防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這個事兒誰都知道,所以漢順帝一張口孫程就知道漢順帝要搪塞他。

果然,那賈朗一張口就極力為張防辯護,並誣陷虞詡,說他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見孫程又要暴走,漢順帝趕緊製止道:“行行行行,今兒這事就先議論到這,容朕想一想再做計較。”

可就在大臣們都退了下去,各自返回府中路上的時候。虞詡的兒子虞豈頁(豈和頁是一個字,打不出來,各位見諒)卻帶著虞詡一百多個門徒堵在了中常侍高梵的馬車前麵,並集體給高梵下跪,聲稱現在虞詡在獄中已經要被張防折磨死了,請求高梵大人有大量,能夠將虞詡給拯救出來。(士人現在都需要給宦官磕頭來辦事兒了,由此可見,現在宦官的權利已經到了一種什麼樣的地步)

同樣身為中常侍,那高梵也對張防備受漢順帝的寵愛而羨慕嫉妒恨,正巧這時候這些士人都有求於他,還證據確鑿,何不答應這些士人,再把張防搞掉呢?

於是,想要一石二鳥的高梵直接答應了這些士人的請求,然後返回皇宮,將現在虞詡在左校的遭遇如實稟報。

張防,確實是太過於囂張了,漢順帝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保不住張防了,不然非得落個昏君之名不可。

於是,無奈的漢順帝隻能將張防流放到邊疆,並將其黨羽賈朗等六人全部免為平民。

至於虞詡,漢順帝雖然不想再用他,但礙於孫程等人的“逼迫”,隻能重新啟用虞詡,並任其為尚書仆射。至於司隸校尉,不好意思,你還是別當了,省得弄得整個天下的官員都驚恐不安。

可不管怎麼說虞詡都是被放出來了,還重新做了朝中大員。孫程還是成功了。可就在次日,一堆官員卻集體彈劾孫程,說他咆哮朝堂,說他不分尊卑,希望漢順帝能將十九侯等一眾宦官全部趕出京師。

漢順帝也確實為之前被孫程“逼迫”,進而趕走張防而懊惱,所以當即批準了眾人的建議,將孫程等十九侯全部改封到偏遠的地區,並勒令他們趕緊滾蛋。

這事兒發生以後,虞詡心中非常非常的愧疚,雖有心幫忙,但現在這種情況他還真就不能出頭,不然結黨營私的罪名就跑不了了。到時候不僅僅是自己,甚至連孫程都有可能遭遇殺身之禍。

於是,虞詡偷偷找到了司徒掾周舉,幾乎是跪地懇求他勸司徒朱悵拉孫程一把。

那周舉也十分敬重虞詡的為人,便答應了他,勸朱悵為孫程求情。可朱悵卻害怕被牽連,推脫道:“這個,皇上現在正是發怒的時候,如果我單獨去替孫程求情難免不被波及,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吧,過一段時間。”

話畢,朱悵就要送客,可周舉卻直接站起來厲聲道:“大人!您現在的年齡已經超過八十歲了,卻依然位列三公高位,這是國家給您的恩賜,是大漢授予您的榮耀。可如今,正是需要您為大漢盡忠的時候,您卻百般推搪,明哲保身。請問您還想得到什麼?還能得到什麼?我怕這之後,您的官位雖然能夠保住,但定會被後人辱罵,在史書中留下濃厚的一筆!說多無用,您自重吧!”

話畢,周舉瀟灑轉身,直接退去了。

周舉走後,朱悵想了好久,最終哀歎一聲,還是單獨去找了漢順帝,並對其說道:“陛下,您當初在西鍾樓之時,如果不是孫程等人拚死效命,您如今怎能坐得如此高位?現在大位已定,可您卻去計較孫程等人微末的過失,進而重罰,完全不顧及當初的情感。我想請問陛下,如果這些人在封地遭遇了什麼不測,或者想不開而自殺了,您就不怕擔下千古罵名嗎?”

懼怕後人的辱罵,這招對古人十個人中八個受用。

果然,當漢順帝一聽承擔千古罵名這幾個字以後,當時就慫了,於是立即撤回了之前的處罰決定,並趕緊派人阻止十九侯前往所謂的“新”封國。

可讓人鬱悶的是,別的次要的人都找到了,就最重要的孫程沒有找到。

這貨哪去了?難道死了?

當然不是,那孫程自打聽說漢順帝要將他趕出京師以後,直接將漢順帝之前賞賜給他的封地印信及金銀財寶全部退還,然後竟然逃到洛陽附近的大山之中不出來了。

漢順帝都快被這莽夫氣蒙了,那怎麼辦?總不能涼辦吧?無奈的漢順帝隻能遣人前去洛陽周圍的各個山頭搜山,最後終是將孫程給搜了出來。

這之後漢順帝先是宣布解除處罰,然後再將之前的封地還給孫程。最後好說歹說才將孫程重新請了回來。

漢順帝,我真是服了。

1.3班勇之殤

公元一百二十六年八月,鮮卑對代郡發動突然襲擊,斬殺太守李超,大大寇掠而還。

同月,鮮卑又突然襲擊了南匈奴,南單於不堪其擾,遂上書洛陽,請求漢順帝能派人修複朔方以西之壁障,盡量阻擋鮮卑人的侵入。

漢順帝準奏,並征調黎陽兵到中山以北駐防。

同時,漢順帝還下令增加北方駐軍的郡國兵編製,製定了終身訓練製度。(時漢朝經濟已見回轉)

十月,車師後王再也抵擋不住聯軍的進攻,遂向班勇投降,表示從今以後為大漢馬首是瞻。

但班勇很明顯信不過這個北匈奴的死忠,乃廢其王位,立車師後國前任國王的兒子加特奴為王。

至此,西域東部除焉耆一國以外,已全部重歸漢朝的統治。

十月下旬,成功收複了車師後國的班勇並沒有解散聯軍,而是率一眾聯軍繼續向北方行進,攻擊駐紮在此地的北匈奴呼衍王所部。

呼衍王不敢和聯軍交鋒,率部倉皇往西北本部而逃。

得此訊息,班勇親率聯軍騎兵瘋狂追擊,終於在呼衍王所部逃回本部之前將其追上,並一舉斬殺兩萬餘人。呼衍王所部幾乎被殘殺殆盡。

北單於聞聽此事以後極為憤怒,當即率一萬騎兵向東攻擊車師後國,意圖重新立威。

可就在北匈奴騎兵抵達金且穀之時,班勇亦命曹俊率聯軍萬餘人前往此地阻擊北匈奴軍隊。

那北單於有可能是被漢人給打怕了吧,見聯軍來到以後,竟然連抵擋都不敢便向後撤退。

曹俊見敵軍未戰先卻,感覺機不可失,遂命部隊即刻對北匈奴發動了狂攻。

結果,北匈奴大敗,損兵數千,北單於狼狽而逃,北匈奴骨都侯亦被斬於馬下。

公元一百二十七年正月,漢朝國喪期過,漢順帝命中郎將張國率漢朝和南匈奴聯軍共同向鮮卑發動進攻,勢必要給鮮卑強盜一個“小小”教訓。

結果,還真是一個小小的教訓。那張國率聯軍到達鞬以後,隻是寇掠一番便率軍回國了,此舉給鮮卑大人都幹懵了。最早,他聽聞漢匈聯軍氣勢洶洶而來的消息以後極為緊張,乃迅速征調全國軍隊。本以為要經受一場大戰,整了半天這就完了?鮮卑大人有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

二月,遼東鮮卑再次寇掠遼東玄菟郡。烏桓校尉耿曄緊急征發邊境各郡和烏桓騎兵,組成了一支數萬人的聯軍,緊趕慢趕終於在這些鮮卑人撤退以前將其堵住並予以圍殲,捕獲甚眾。

此一役,使得遼東鮮卑損失慘重,遼東鮮卑很多種部之長感到恐懼,怕再過一段時間後漢朝和烏桓會一舉滅掉遼東鮮卑,遂率部眾前往遼東向漢朝投降,前前後後共有三萬人之多。

三月,班勇上奏朝廷,聲稱現在西域諸國已經全部投降漢朝,隻剩下一個焉耆而已,所以希望朝廷能夠允許他帶兵出征焉耆。

敦煌太守張朗聽聞此事以後急速派人往洛陽,挖門盜洞的走關係,金銀財寶那是杠杠的往外送,隻求一樣,那便是也能讓他參與其中。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升官發財嗎?

非也,張朗雖為邊地重郡太守,但卻貪汙腐敗無惡不作,最後東窗事發,被朝廷某些官員所彈劾,所以正麵臨著罷官斬首的生命之危,這才主動請纓,意圖戴罪立功。

京城的那些大佬們收錢辦事,乃在朝堂之上極力稱讚張朗,希望漢順帝能夠允許張朗戴罪立功。甚至漢順帝的奶娘都收到了張朗的賄賂,祈求漢順帝讓張朗隨同班勇的部隊出征焉耆。

這麼多人都替張朗說好話,我估計要是高、文、景、武等皇帝早就怒了。可漢順帝並沒有怒,反而見這麼多人替張朗求情,認為張朗還是個人才,於是便批準了張朗的奏請,讓他率三千漢軍往班勇處協助班勇。

結果,班勇倒黴了。

那班勇早就聽說過張朗在京城人脈很廣,為了不得罪他,就分給了他兩萬士兵,讓他走北道向焉耆進攻,自己則另外帶領兩萬士兵走南道,向焉耆發動進攻。同時,班勇還和張朗約定日期,在XX日共同抵達爵離關,然後對焉耆發動攻擊。

張朗表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可當他分兵以後卻日夜兼程向焉耆疾奔,在約定日期前好幾日便到達了爵離關,然後對此地發動了瘋狂的進攻。

見聯軍陣容龐大,元孟害怕爵離關攻破之日便會被殺,便主動向張朗投了降。

於是,張朗輕輕鬆鬆便拿下了焉耆國。

這之後,張朗根本沒通過班勇便上奏表於洛陽為自己表功,同時,為了突出自己的英勇貢獻,張朗還極力貶低班勇,說他延誤日期,聲稱所有的功勞都是自己的。

而漢順帝身邊的奶娘和那些大臣也在一旁煽風點火。於是偏聽偏信的漢順帝根本不經過調查便免去張朗的罪過,並以延誤軍情之罪將班勇罷免,關入牢獄之中。

1.4梁皇後上位,東漢葬歌的唱響

七月,日食現,同時,太尉朱寵和司徒朱悵也都已年老,所以漢順帝“準”其免官回鄉養老,之後任命太常劉光為太尉,參尚書事。光祿勳許敬則出任司徒,協助其處理日常事務。

公元一百二十九年正月,年滿十五歲的漢順帝為自己舉行了加冠典禮,再一次向天下表達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之後大赦天下,賞百官金帛數量各不等,天下男子每人一爵。已經做了父親的,還有孝悌、力田,則每人賞賜爵位兩級,孤寡老人等生活無法自理者,官府則賞帛一匹。

五月,五個州發生水災,漢順帝下令宮廷節儉,然後以陰陽不和為由將司徒許敬、太尉劉光、司空張皓全部罷免。

八月,用宗正劉崎出任司徒、大鴻臚龐參出任太尉、王龔出任司空。

九月,尚書仆射虞詡上奏朝廷:“安定、北、上三郡山川險要,沃野千裏,土地非常適合放牧。那裏的河水既可以灌溉農田也可以運輸糧食,可先帝時期,天災人禍不斷發生,致使我國經濟水平呈直線下滑。先帝等為了節省更多糧食,便收縮了防線,將此三郡的百姓全都撤回來了。如今,天災已去,人禍已平,我大漢經濟開始複蘇,這時候正是收複三地之時。所以臣請陛下將多年前住在三地的民眾全部遣還回本藉,讓他們從今以後在此生活。這樣,國家每年不但會多生產很多糧食,還使得我關中地區擁有了屏障,不必再擔心羌人的騷擾。”

漢順帝準奏,本月便予以實施。

駐紮在三郡一帶的羌人見漢朝人要重新取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土地,所以一個個全都遠遁,不敢和漢朝人叫囂。

十一月,鮮卑再攻朔方,大掠而去。

十二月,於闐王放前擅自誅殺一個西域小國拘彌國的國王,並立拘彌國的王子為新任國王,逼迫他們每年都要向於闐上供。

爾後,先斬後奏的放前遣使往洛陽送了很多貢品,意圖破財免災,讓漢順帝批準拘彌國從此成為自己的屬國。

當時很多大臣都對放前這一先斬後奏的行為大為不滿,遂建議漢順帝出兵討伐於闐,以起殺雞儆猴之效。

可漢順帝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派遣使者往於闐,命放前放了這個叫拘彌的西域小國,取消每年上貢品的命令。

但放前卻當著整個於闐文武的麵拒絕了漢朝使者的要求,使得漢朝大丟麵子。兩國也從這一時刻開始關係緊張,貌似一觸即發。

公元一百三十年十月,京師定遠侯府,此時整個定遠侯府邸都被一個女人的謾罵聲所淹沒。

陰城公主(漢安帝之女,漢順帝的姑姑):“班始!你算個什麼東西,本公主下嫁給你那是你班家的福氣,別說是你,就算是你爺爺班超也不算個什麼,還不是我們皇室說廢就廢的存在?你竟然敢給我偷偷摸摸的在外麵……”

班始:“閉嘴!我告訴你,你侮辱我可以,但絕對不能侮辱我的爺爺,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陰城公主:“呦嗬~~~?不客氣?你敢對老娘怎麼不客氣?你還敢動我不成?要是你真有那膽量,我還敬你是個爺們!老娘今天就說了,你爺爺也和你一樣,都是……”

噗呲,沒等陰城公主這潑婦罵完,一把冰涼的匕首便插進了她的胸膛之中,堂堂大漢公主,就這樣死於班始刀下。

陰城公主的死訊很快便傳到了皇宮之中。漢順帝盛怒以極,當時便命人將班始以及他的兄弟姐妹們全都收押至大牢。

十月下旬,班始和他的兄弟姐們全都被斬殺於洛陽鬧市之中,並陳屍示眾。班氏一族,從此再未出現在東漢的曆史之中。

公元一百三十一年三月,有官員上奏朝廷,聲稱伊吾一帶(新疆哈密)土地肥沃,距離西域最近,北匈奴經常以此地為跳板寇掠漢朝邊境,所以希望漢順帝能按照先輩之法,重新在此地屯兵,這樣一來方便控製西域諸國,二來也可以抵擋北匈奴的寇掠。

漢順帝準奏,於是在本月,數百漢軍屯駐伊吾,並設伊吾司馬一人。

當初漢安帝當政時期,由於天災人禍不斷,所以漢安帝一心隻發展農業經濟,進而忽略了文化上的事情,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博士便不再講習,儒生們也逐漸懈怠離散,以至於到現在,太學的房舍都已經倒塌殆盡,校園成了菜園或者荒地,牧童、樵夫甚至在裏麵割草砍柴。

對於此種現狀,一些官員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們上奏漢順帝,請求重新修建太學,再興儒家文化。

漢順帝批準,於是漢朝在本年九月重新修繕了太學,建房二百四十幢,房間一千八百五。博士得以重新開始講學。

同月,鮮卑再寇漢朝邊境。護烏桓校尉耿曄調兵強將雖然還是很迅速,但這回鮮卑人學奸了,搶了一個地方就跑,根本不給你耿曄堵後路的機會。於是怒火中燒的耿曄直接帶著集結完畢的士兵殺到了鮮卑人的領地,同樣一頓三光而回。

與此同時,大漢西北地區。

護羌校尉韓皓在這個月將湟中地區的屯田兵轉移到了賜支河和逢留河兩河之間,使得這些士兵更加的接近了諸羌地界。諸羌首領懼怕不安,因此相互簽訂盟約,交換人質,積極備戰。

漢、羌雙方再一次大戰已一觸即發。

可就在這時候,韓皓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被朝廷召回了洛陽,同時命張掖太守馬續來接替了韓皓護羌校尉的位置。

馬續接任護羌校尉以後,在第一時間將屯田軍重新撤回湟中,使得諸羌的緊張之心得以緩解,眼看就要爆發的漢、羌之戰得以平息。

同月,於闐王放前想要緩和和漢朝之間的關係,遂命自己的儲君親自往洛陽向漢順帝進獻貢品,漢順帝得了麵子,對於闐的責備之意也就不是那麼強烈了。

十月,一些大臣認為漢順帝繼位已經有些年頭了,可這些年來卻從來沒有立過皇後,所以請求漢順帝在次年正月之時選立皇後。

在當時,漢順帝所喜愛的貴人一共有四個,對這四個中的每一人漢順帝都非常喜愛,所以對於選立皇後這檔子事兒非常犯難。當時有一個小宦官,他見漢順帝因為此事如此頭疼,便建議讓漢順帝抽簽來決定。漢順帝覺得是這個道理,便打算將此事交給老天,讓四個貴人輪番抽簽。

可這事兒傳到大臣之中卻將他們給雷懵了。選皇後那是什麼級別的大事?怎麼可能用抽簽這種如此兒戲的方法來決定呢?

於是,眾多大臣聯名上奏漢順帝,阻止了他看似愚蠢但卻十分英明的決定,並建議漢順帝從四個貴人中間挑選出最賢德的貴人來封為皇後。

賢德,賢德……我身邊那四個愛妃中誰最賢德呢?想來想去,漢順帝最終選出了最為賢德的梁貴人來作為新一任的大漢皇後。

於是公元一百三十二年正月,梁貴人正式成為了東漢新一任皇後,同時也宣告了東漢之葬歌正式開唱。

梁皇後,本名梁妠,是以後的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恭懷梁皇後弟弟的孫女。梁妠在很小的時候便“文武雙全”,不但對紡織、刺繡等女工方麵極為擅長,還喜歡讀各種史書,從中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驗(看沒看到?又是一個精通曆史的娘們。我之前怎麼說的了?告訴你們,喜歡曆史的女人就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的,還真別不信)。

到小梁妠九歲的時候,她已經比較精通《論語》和《韓詩》了。梁商對這個小女兒的才華非常驚異,便時常對自己的兄弟們道:“咱們的先祖曾經拯救了無數的河西民眾(疑似梁慬),雖然沒有因此而得到高官厚祿,但積累的陰德一定會得到回報。倘若這種回報能夠庇護子孫的話,我相信這個人一定就是梁妠了。”

所以從小梁妠九歲開始,梁商就開始著重培養她了。

那麼身為一個女人,走到什麼地步算是最高峰呢?這個我不用說大家也知道。

於是到公元一百二十八年後,也就是小梁妠長成十三歲以後,梁商便通過關係將梁妠送到了後宮之中,並買通了當時的相工茅通(相工:一個專門為後宮嬪妃看相的公務員,很多時候一句話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嬪妃的前途),讓他多為自己的女兒說說好話。

基於此,茅通隻見了梁妠第一眼便對其大加讚賞,簡直把這小妞吹到了天上有地下無,所以梁妠很快便在後宮中出了名,進而被漢順帝所相中。

也許是這個小梁妠真的很漂亮吧,反正漢順帝寵幸了他第一次後便對這女人無法自拔,有時候連續一周都會待在梁妠的寢宮而不去找尋其他的嬪妃。

可熟讀史書的梁妠非但不是那麼高興,反倒是教育起了漢順帝。她是這麼說的:“陽以博施恩澤為美德,陰以不獨寵專幸為仁義。如果後宮中的嬪妃們都像螽斯一樣不妒忌,那麼帝王一定會子孫滿堂,洪福則由此而興。希望陛下能夠時常思考一下如何均施恩澤,雨露均沾,這樣小妾我也不會因此受到妒忌和誹謗。”

這話說完,漢順帝可真的是對這個小貴人另眼相看了,所以從這時候便認定梁貴人是一個非常賢良淑德的女人。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好像是,也好像不是。

1.5好壞建議

公元一百三十二年二月,海賊曾靚在會稽起義,相繼攻殺三縣之長,寇掠很多物資,可不到一個月便被本郡郡國兵所剿滅。

三月,揚州賊人章河以神鬼妖道迷惑眾生,聚眾起義,竟相繼攻克了四十九個縣邑,並殺長史,建立政權,大赦天下,不收貧困者年稅,以此收買人心。

漢順帝對於此事極為重視,立即組織了中央野戰軍和揚州一帶郡國兵協同作戰,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消滅了這股勢力。

雖然這前後兩次起義都被漢朝在極短的時間內平定了,但僅僅兩個月便一連出現兩次叛亂,這在漢安帝天災人禍極端嚴重的時期都沒有出現過。漢順帝,你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人生了?

四月,漢順帝封梁皇後之父梁商為執金吾,其餘梁氏一族也皆有分封,梁氏,從這時候開始崛起。

七月,太史張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預測地震方位的候風地動儀,此地動儀能夠粗略的測算出即將發生地震的方位,比國外地震儀足足早了一千七百多年。

九月,遼東鮮卑寇掠大漢河東一帶,風來風去。可護烏桓校尉耿曄在數日之後便還以顏色,命烏桓酋長戎末魔率領烏桓騎兵殺到了遼東鮮卑的境內,瘋狂寇掠而回。

遼東鮮卑大人非常憤怒,遂於幾日以後親自組織大批量騎兵前往攻擊烏桓部落。

耿曄自不會讓其得逞,乃率兵屯駐於無慮城,以抵擋鮮卑人的進攻,同時還可以側援烏桓。

鮮卑大人見耿曄行動如此迅速果決,隻得暫時撤兵,以待後發。

十一月,因為現在漢朝貪汙腐敗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有貪的厲害的地方甚至大大的影響了當地民生,以致之前接連出現農民起義,所以尚書令左雄上書漢順帝,請針對於此進行整改行動:“臣,左雄,請奏陛下。當初宣帝時期,地方官吏如果經常調動,則下民不能安居樂業。如果官吏任職時間較長,那麼人民便能得到教化,官員也肯用心為國家辦事,一個人的政績便一點一點的出來了。國家也能憑借這些人的政績來給他們升遷,安排他們進入京城出任相對適合的官職。所以宣帝時期的地方官吏都比較稱職,人們得以安居樂業,漢代優秀的地方官吏在那一段時期也是整個漢朝最為鼎盛的。而現在,一個縣的縣令或者縣長卻經常更換,有少的甚至幹不到三年就會去別的地方任職,這麼短的時間內是很難幹出政績的。所以那些到任的地方官便有了別的心思,再不就欺下瞞上,胡亂建造改革,沒有半點兒效用便可以此來作為政績,再不就貪汙受賄,瘋狂往自己褲兜子裏劃拉錢財,等下台之後便一生無憂。所以我大漢現在的官場風氣便是以濫殺無罪小民被認為有威嚴,擅長搜刮錢財被認為有能力。相反,能約束自己,安定人民的人則被認為是低劣軟弱,奉公守法則被認為是沒有治理一方的才能。現在的那些地方官們因為一點小小的怨恨便會對無辜的百姓施以肉刑,隻一個心情不好便能讓一戶人家家破人亡。他們把人民看作是自己的仇敵,征收苛捐雜稅比虎狼還要凶殘。朝廷派往地方的監察官雖然左一批右一批,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被這些地方官收買,進而與他們同流合汙,沒有半點兒效用。因此,地方官吏中,善於弄虛作假的,最終能夠通過賄賂得到政績。而那些踏實肯幹,不賄賂監察官的,最後反倒會被誣陷詆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話,我大漢再過不久便將不複存在。所以我建議,延長各個地方官在當地的任職時間,隻要不是升遷就不能隨便平級調動。對於那些真正愛護百姓的人,要及時增加他們的俸祿,不能使真正有能力的人沒落。而對於那些不尊法律,貪汙腐敗的畜生,則要用法律的手段來懲治他們,並終生不得錄用。同時,朝廷還要選用家庭富裕、清白的年輕儒生來擔任監察使一職,每次前往地方調查都要微服出巡,這樣才能讓陛下真正的了解地方民生。如此,地方官吏作威作福的道路就會被堵塞,弄虛作假的手段也會慢慢杜絕,全國各地的人民也會因此安居樂業,我大漢便會萬年不朽,還請陛下能夠準許。”

對於左雄的這個提議,漢順帝深感認同,畢竟前一段時間接連出現了兩次農民起義,這絕對不是閑的沒事兒就能整出來的。

所以,漢順帝當即批準,並打算在次月便予以實行。

可當這個消息傳出去以後,朝中大臣們和各個地方官們全都慌了。為什麼?還用說嗎?一旦此改革予以實施,他們能撈到的錢便會大打折扣,更甚至會受到法律的製裁。

於是,這些官員們分批賄賂漢順帝身邊的宦官和奶娘,讓他們沒事兒的時候在漢順帝麵前說說“好話”。

而這些沒根的東西和那老奶娘收錢辦事,也不知用的什麼辦法,反正最終這事兒還是黃了,漢朝官場也是越發的黑暗。

1.6懲善揚惡

公元一百三十二年十二月,漢朝在玄菟郡複置屯田六部,增加玄菟郡的武力布防,進而應對遼東鮮卑。

同月,漢順帝亦下令在湟中新增屯田軍五部,以防止鮮卑和羌人的寇掠。

如此,算上之前五部屯田兵,現在漢朝在湟中的屯田兵已經增加至十部。

十二月末,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漢朝還算是風調雨順,所以國庫有點兒錢了,漢順帝便開始修建西苑,並大規模裝修宮殿,分分鍾將國庫敗壞幹淨。

公元一百三十三年,漢順帝聽說民間有一個叫郎顗的人對天象研究的非常透徹,便派人邀請至朝中為官。

可郎顗並沒有前來洛陽,而是寫了一封奏折請使者帶回了洛陽交給漢順帝觀看。

此奏折是以漢朝最近一段時間的天象來推演未來及即將要發生的事情,還針對於現在漢朝貪汙腐敗遍地的現象來預示即將發生的天災。

漢順帝看過此奏折以後隻是認為很好,但卻沒有半點兒行動,並在當月再次派遣使者往郎顗處,請他至朝中任職。

郎顗見這次來的使者沒有提及半點兒有關他之前奏書的事情,便對漢順帝大失所望,說什麼都不肯往洛陽任職。

三月,漢順帝接連封其奶娘宋娥為山陽君,梁商之子梁冀為襄邑侯,使得朝中清流大震。

要知道,這兩個玩意兒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漢順帝他奶娘各位都知道是什麼揍性了,我也不再多說,那梁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梁冀,天生聳肩,眼睛往豎了長,看人斜視,說話經常嘟嘟囔囔,人們根本聽不懂是什麼意思,其醜比之春秋第一醜的那位老先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人家老先生是大教育家,學富五車。但梁冀呢?隻不過能粗略的認識幾個字而已,就是一盲流子。

按說這也就算了,咱也不能以貌取人。可偏偏這貨還是個痞子,仗著家族的勢力無惡不作,周圍的朋友也盡是些雞鳴狗盜之徒。如果讓這貨掌握了大權(漢朝皇帝給那些皇親國戚們走後門通常都是先封侯後封大官),那本就貪汙腐敗遍地的漢朝就將更加暗無天日。

所以,當漢順帝連封了兩人以後,尚書令左雄立即跳出來勸諫漢順帝:“陛下,高皇帝曾經定下過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大功不得封侯的製度。宋娥與梁冀,兩個人對國家並無大功,所以貿然冊封他們真的不符合製度。當初安帝時期曾封江京、王聖等人,於是引發了地震,導致了日食。難道陛下還想重溫當初的故事嗎?現在青州正在發生饑荒,盜賊也還沒有徹底平息,所以陛下實不應該顧念個人之間的小恩小惠而使朝廷綱紀受到損害,還請陛下三思啊。”

漢順帝:“夠了,封兩個人的爵位而已,哪裏有你說的那麼嚴重,不要再說了。”

左雄好像沒有聽到漢順帝的話一般,繼續爭辯道:“書中聖賢常說,沒有一個君主不喜歡忠良正直的臣子,沒有一個君主不討厭阿諛奉承之輩,但縱觀曆朝末期,在它即將毀滅的時候,沒有一個朝代不是忠良獲罪而小人受寵。因此,那些末代的君王們都喜歡聽誇獎他們的話,而不喜歡批評他們的話,如果陛下您是賢君,還請聽我把話說完。”

漢順帝:“……”

左雄:“根據我尚書台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縱觀曆朝曆代,沒有一個君王會將自己的乳母封為列侯並賜予食邑的。隻有先帝時期曾經將其乳母王聖封為了野王君,並賜予食邑。結果,王聖陷害您,險些釀成了大禍。她在世的時候就遭到了天下人的詛咒,身死以後天下臣民更是拍手稱快。所以這天下的人對乳母封侯皆充滿了厭惡。您的乳母宋娥雖然對國家沒有大功,但也不是王聖那等大奸大惡之徒,陛下為什麼一定要將其封侯,讓其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呢?至於梁冀,我不想多說什麼了,陛下隻要隨便派一個人出去打探一下便知道外人對其的評價,所以陛下您實在……”

漢順帝:“不要再說了。”

左雄:“陛下!”

漢順帝:“朕叫你不要再說了!君無戲言!朕說出去的話,難道還要咽回去嗎?出去!”

左雄失望以極,對漢順帝深深一拜後便退了出去。

可梁冀他爹梁商卻知道自己兒子是個什麼德行,就像左雄說的,隨便派出去一個人打聽一下就能將梁冀的惡行打探的一清二楚,所以梁商不敢冒險,趕緊向漢順帝辭去了梁冀的封地。

可漢順帝偏是不準,就這樣來來回回辭了十多回漢順帝才不情不願的收回了賞賜梁冀的封地。

四月,漢庭在隴西複置南部都尉官,增加在隴西的軍事編製。

同月,京師地震,漢順帝因此罷免司空王龔,用太常魯國人孔扶擔任司空。

六月,京師再次地震,這次震動比較嚇人,甚至都將洛陽的大地震得向下塌陷。左雄、李固、馬融、龐參以此哭求漢順帝,磅磅磕頭求他將宋娥的封地收回,並將其趕出皇宮,另外祈求漢順帝將梁冀等一幹人全部免官(梁冀的封侯事件黃了以後,漢順帝為了補償梁冀,所以給他大封官爵,直接提到了步兵校尉,成為東漢中後期京師五大校尉之一)。

這幾個人全都是京城清流中的代表人物,漢順帝實在無法再行推脫,便隻能暫時收回宋娥的封地,並讓她退出皇宮,在自己的府宅中生活。

可宋娥不甘心,非常不甘心,便和皇宮中的宦官們勾結在一起,共同網羅虛無縹緲的罪責來誣陷李固。

漢順帝連查都不查便將李固關到了牢獄之中。幸得大司農黃尚及梁商出麵求情,漢順帝這才免去了李固的牢獄之災,但卻將其一腳踹出了京城,將他安排到一個小地方擔任縣令。

而此時的李固,他的心已經死了。他不僅對漢順帝灰心以極,還對漢朝失去了信心。

於是,李固辭去了縣令的職位,從此回到故鄉隱居養老。

七月,宋娥和諸多宦官再次勾結司隸校尉,讓他去告太尉龐參的黑狀,司隸校尉哪裏敢得罪這個權傾天下的老奶娘,便從其言,又虛構了很多罪責給龐參,並上報漢順帝,就如同李固之故事。

結果,龐參亦被免去官職。至於其他像左雄、馬融等輩,也從此進入了漢順帝的黑名單之中,再也沒得到過升遷。

東漢,在漢順帝的帶領下正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深淵。

1.7烏桓之反

公元一百三十四年四月,漢朝駐車師後國的車師後部司馬率領車師後王加特奴突然向北匈奴總部發動了襲擊。因為這名不知名的車師後部司馬隱蔽工作做的非常到位,所以北匈奴全無防備,被打得狼狽不堪,北單於隻率少數部眾落荒而逃,其餘部眾全都落入了車師後部司馬的手中,甚至連北單於的母親也被這車師後部司馬生擒。

經此一役,本來便已是苟延殘喘的北匈奴再遭重創,距離徹底消失在亞洲已經越來越近了。

七月,鍾羌首領良封等突然率兵進犯隴西和漢陽,其行動來去如風,搶完就跑,兩地郡國兵根本奈何不了。漢順帝因此任命前任護羌校尉馬賢為謁者,帶領中央野戰軍和本地郡國兵主動出擊鍾羌。

馬賢到了隴西以後,直接命護羌校尉馬續為先鋒,帶領周邊郡國兵先行從西南道出擊,自己則帶領中央野戰軍坐鎮後方,從北道緩慢迂回前進,給予馬續聲援。

結果馬續根本就用不到馬賢的力量,自己率領郡國兵便將鍾羌打的大敗而逃,有力的震懾了隴西一帶的諸羌部落。

當初,漢順帝之所以能順利的繼承皇位,這和宦官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再加上十九侯中還有很多的忠直剛烈之士,所以在漢順帝心中,宦官是一個十分純潔高尚的職業,裏麵的人大多也都是一心奉公的廉潔之士。於是在公元一百三十五年二月,為了感謝這些“崇高人士”為自己做的貢獻,漢順帝專門為宦官頒布了一個新的製度,那就是宦官死後,他們的養子可以繼承他們的爵位和食邑。

這破天荒般的政策一頒布立馬引來朝中諸多清流的不滿。禦史張綱(張皓之子)更是上書漢順帝,稱文帝和明帝的時候,中常侍不過兩人,賞賜寵愛親信的黃金也不過數金,其餘的財產幾乎全都用在國家正道上,百姓得以家家富足,安居樂業。可最近,沒有功勞的小人卻不斷得到官位和食邑。這本也就算了,現在還允許這些小人再將國家的財產轉送給其他的小人,這根本就不是保護人民、重視國家,所以還希望漢順帝能夠收回成命。

可漢順帝根本就沒搭理他,還是自顧自的頒布了這項命令。

於是自此以後,宮中宦官多收養子,然後利用手中的權利想方設法給自己的養子升官,“內外結合”。

在如此背景之下,宦官的權利將越來越大,越來越牢固。

公元一百三十五年四月,漢順帝意圖用梁商為大將軍,可梁商心中顧忌很多,因為現在梁氏一族在梁皇後這個大背景的襯托下本就強悍至極,如果再將大將軍這個漢朝軍中第一順位的官職拿下的話,鐵定會遭受滿朝文武的妒忌。尤其自己還是外戚,如果權勢過高的話,朝廷中的那些清流必視自己為眼中釘肉中刺。他梁商可不想在以後的史書中留下“厚重”的一筆,於是堅決辭讓大將軍的職位,說什麼都不肯擔任。

可這一次漢順帝是鐵了心,一定要讓梁商接受大將軍之職,每次看到梁商,不管是在什麼場合,漢順帝和他討論的都是這事兒。

後來,梁商隻能裝病在家不再上朝,意圖躲過漢順帝的冊封。

可漢順帝竟直接派遣使者拿著詔書到了梁商的家中,當場封梁商為大將軍(凡重大官職必須在宮廷之中任命)。

梁商見實在躲不過去,便隻能親身前往皇宮,接受了大將軍的職位。

可自這以後,本就溫文爾雅的梁商更加的低調,不管見誰都沒有架子。為了表示自己也是清流中的一員,梁商還征調巨覽、陳龜、楊倫和已經歸隱的李固為自己的手下心腹。

李固當初的命就是梁商救的,所以雖然不願再涉及官場,但為了報恩,也隻能投靠了梁商。

接觸了一段時間以後,李固發現梁商雖然不是什麼有能力的人,但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相反的,這梁商還通曉儒家學問,且謙虛恭敬。

於是,李固向梁商列出了一大堆整頓吏治的改革措施,希望梁商能向漢順帝建議一下,這樣漢朝還興許有救。

可梁商看過這個改革計劃以後隻是狠狠的誇讚了李固一下,卻並沒有去向漢順帝建議。

這是為什麼呢?

一、梁商本身就是外戚,他族中甚多子弟都在京城之中為官,多多少少都貪汙受賄過,如果按此計劃彙報漢順帝,梁氏一族必受牽連。

二、現在漢朝基本上滿朝皆貪,如果此奏由自己來上,那麼自己必定會成為全民公敵,到時候梁氏一族必受四方打壓。

三、此計劃哪怕是上奏給了漢順帝,漢順帝也絕對不會聽,因為他身邊的那些宦官和奶娘也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阻止漢順帝,這並不是沒有前科的。

綜上而論,無論從哪一點來考慮,梁商都不會將李固的計劃彙報給漢順帝。

而其結果就是,從這以後,心灰意冷的李固也再沒有向梁商獻過一次改革計劃。

十月,久為漢朝抵擋鮮卑屏障的烏桓突然反叛了漢朝的統治,在本月突襲了雲中地區。度遼將軍耿曄(不知何時改為度遼將軍)並沒有慌張,而是立即集中了雲中一帶的郡國突騎兩千餘人前往阻擊。

那些烏桓騎兵見耿曄親自率軍前來征伐,隻稍稍接觸便戰敗而逃。耿曄並未對此離奇現象抱有懷疑,而是當即率全軍進行急速追擊。

可就在耿曄追擊到沙南之時,突然殺聲四起,無數的烏桓騎兵從四麵八方向漢軍衝殺而來。耿曄已知中計,但具有多年戰陣經驗的他沒有絲毫慌張,而是立即命士兵下馬結防騎之陣,然後用漢朝強悍的弓弩去射擊這些衝殺而來的烏桓騎兵。

漢朝的弓弩,其技術傳承於戰國時的韓國,後來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現在,其殺傷力已是天下之最,同時也是四方騎馬民族最為畏懼的武器,所以這些烏桓騎兵還沒等衝到漢軍近前便被漢軍射得人仰馬翻。

烏桓大人不敢再衝,隻能將漢軍團團圍住,意圖和漢軍消耗下去,反正漢軍隻有隨身軍糧,吃食並不能堅持幾日。

可就在次日夜晚,漢軍已經重新補充了體力,耿曄立即率領他們對烏桓人進行了突擊。

耿曄帶領的這些漢軍騎兵都是當時最為精銳的專業突騎,突擊能力自是沒的說,所以烏桓所謂的包圍圈根本扛不住他們,分分鍾便被突出了一條口子,然後揚長而去。

對此,烏桓大人感覺極為羞辱、憤怒!於是率軍對漢軍展開瘋狂追擊。

但同樣都是騎兵,人家耿曄已經先一步離去了,你上哪去追?所以,當這些烏桓騎兵追上耿曄的時候,人家耿曄早已經進入藍池城,並做好防禦措施了。

攻城?烏桓大人不敢,但就這麼退去烏桓大人還非常不甘心,便隻能將藍池城團團圍住,走一步看一步吧。

可漢人卻不會給你烏桓人這個時間。因為當北方的狼煙燃起之時,身在洛陽的漢順帝便已經知曉了。

於是,漢順帝下令邊郡各地,必須要在一個月之內組織士兵前往救援藍池。

所以一時之間,整個北邊地頻繁調動,果然在十一月就組織了一支規模較大的軍團前往藍池。

那烏桓大人見漢援軍即將到達,隻能無奈撤退。

1.8河南尹梁冀

公元一百三十六年七月,一天朝會上。

現在的漢朝,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過清流在朝中奏事了。那些在朝會之中向漢順帝彙報工作的要麼就是中立派,要麼就是宦官和外戚們的走狗。

為什麼呢?因為那些敢於向外戚和宦官叫囂的清流們要麼被趕出了京城,要麼就被罷為了平民,甚至有的官員被殘忍的殺害,以至於現在還在朝中的清流之士少的可憐,哪怕還剩那麼幾個也勢單力孤,便是心中有所想法也不敢再和漢順帝提及了。

對於此種現象,漢順帝表示很奇怪,不明所以,於是在這一天的朝會上,漢順帝叫出了張衡,詢問他對於現在的朝政有什麼想法。

那些緊隨著漢順帝身邊的宦官們害怕張衡說他們的壞話,於是一個個都拿凶狠的目光來欻欻張衡,用眼神殺來威脅。

張衡自是不畏懼這些宦官,但同時他也知道,自己說什麼漢順帝都不會采納,反而會賠掉性命。與其這樣,還不如閉口不言。於是張衡隻是對漢順帝敷衍了事便默默退去了。

可哪怕是這樣,這些宦官依然對張衡不放心,害怕哪一天這個人會壞了自己的大事。於是這些宦官通過種種手段來誹謗張衡,終於在這個月的末尾將張衡趕出了京城,讓他到河間國擔任一國之相,意圖借河間王之手弄死張衡。

當時的河間王是哪位劉氏宗親史書未有所表,隻說這河間王霸道驕奢,不遵守法度,再加上河間國在河間王的糟糕治理下土豪遍地,黑社會層出不窮,所以法度非常的混亂。

漢順帝身邊的那些宦官們認為,類似於張衡這種極清廉之官到河間國以後早晚會和河間王產生矛盾,進而被河間王所殺,所以才讓張衡前去河間國。

但結果卻大大出乎這些宦官所料。史書中也沒有表張衡是怎麼做的。反正就是他到河間國沒多長時間,河間王就被張衡收拾得服服帖帖。一個月之內,河間國那些不守法度的豪族和黑社會全都被張衡一鍋端掉,整個河間國在瞬時之間上下肅然,百姓們都對張衡的治理稱讚有加。

這之後,張衡大力發展河間國的農業和經濟,隻短短一年時間,河間國便成了全國GDP提升最快的一國。

可朝廷並沒有因此提拔張衡。為什麼?因為漢順帝根本就不知道張衡的政績,他的政績全都被宦官和宦官的狗腿子們封的死死的。

這之後連續三年的時間裏,河間國在張衡的治理下越發繁榮,幾乎每一年張衡的政績都是最好的,但漢順帝依然不知道,似乎在他的心中已經將這個能臣給忘得一幹二淨。

三年以後,心灰意冷的張衡上書漢順帝,請求辭去河間相的職位。而直到這時候漢順帝才想起漢朝有張衡這麼一個人。

好像三年以後的漢順帝也知道這麼繼續下去不行了吧,總之不管什麼原因漢順帝沒有批準張衡的辭呈,反倒將其調到宮中擔任了尚書令一職,但當時漢朝已經烏煙瘴氣,張衡就算是擔任了尚書令也再沒有了什麼作為。

算了,不說了,漢朝已經距離滅亡越來越近了,我們還是再將目光瞄回公元一百三十六年吧。

這一年十月,也就是張衡被趕出京城的三個月以後,澧(裏)中、漊中、象林蠻皆反對漢朝統治。至於原因,則是當地官府欺壓這些少數民族,不但給他們增加稅款,還各種欺詐。這些蠻子派人到京城去告禦狀,但卻都被宦官的那些狗腿子擋了回去,所以漢順帝根本就不知道地方的情況。三蠻在無奈之下隻能反叛漢朝的統治,為自己拚得生存和自由。

十二月,白馬羌開始襲擊漢朝邊境,諸羌也在這一時間段蠢蠢欲動,準備瓜分東漢這個大蛋糕。

然而我們的漢順帝現在在幹什麼呢?嗬嗬,他正在瘋狂的提拔梁冀呢。

話說自從朝廷的那些清流們一個一個被趕出京師以後,漢順帝便再無顧忌,遂瘋狂提拔梁氏一族,各種任人唯親。梁冀更是從侍中之位一路升遷(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一直坐到了執金吾一職。

可就是這樣漢順帝依然不滿足,遂於本月再提梁冀為河南尹。

梁冀當上河南尹以後凶狠殘暴,為所欲為,隻要是他看上的,除了女人以外什麼他都要搶奪。

那麼問題來了,哪個男人不愛美女,憑梁冀的揍性,他為什麼不強搶民女呢?難道是他那方麵不行?

非也,主要的原因是梁冀的媳婦——孫壽。

孫壽這女人長得非常美麗妖嬈,不管是床上還是床下,她的手段都極為高超,所以梁冀被孫壽管的死死的,根本不敢有半點兒不軌之心。

那梁冀的諸多惡行雖然遭至河南百姓的不滿,但因為他的背景太硬,也沒有人敢說些什麼,更甚至在朝中的一些官員為了溜須梁氏一族,還在漢順帝的麵前誇讚梁冀,說他怎麼怎麼有能力,怎麼怎麼為國為民。而這些,漢順帝選擇全部相信。

當時梁商的門客中有一個叫呂放的人,對於梁冀的為所欲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將這些事全都告訴了梁商。

梁商聽聞以後大怒,把梁冀叫到身邊便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神罵。

梁冀懷恨在心,便買通刺客,將呂放殘忍暗殺。

同時,為了不讓梁商懷疑這事兒是自己幹的,梁冀還提拔了呂放的弟弟呂禹為洛陽令,對他非常非常好,並聲稱找到了證據,殺死呂放的正是京城的一戶大族。因為這一戶大族的族長和呂放曾有大仇。呂禹便對此深信不疑,於是直接帶人將這族長以及其族人、門客一百餘人全部殺死。

此喪盡天良的屠殺行動在當時震驚了整個京城,這完全就是視國家法律於不顧,但因為這後麵有梁冀的影子,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此可見,現在的漢朝已經黑暗到了一種什麼地步。

1.9烏煙瘴氣

公元一百三十七年春季,蠻族各部在三蠻的帶領下接連反對漢朝的統治,至本年春季,部隊的人數已經發展到了三萬之數。京師為此震動不安,漢順帝廣求文武雙全者為武陵太守,鎮壓一眾蠻族。

當時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臣以性命作保推薦了李進。漢順帝見實在無人可用,便死馬當做活馬醫,用李進為武陵太守,讓他平定叛亂。

然而這一用,還真起到了非常的效果。(李進,字子賢,在當時,他和趙雲的師傅童淵武藝並列天下第一,年紀沒有多大便已經屬於泰山北鬥級的武藝大宗師)

那李進進入了武陵以後,立即將全郡的郡國兵組織在了一起,然後親自帶著這些正規軍正麵迎擊數倍於自己的龐大蠻軍。

李進凡戰必衝鋒在前,手中寶劍讓他用的出神入化,沾之必死,漢軍在他的帶領下士氣節節攀升,悍不畏死,蠻軍在他的打擊下一退再退,不久便潰不成軍。

而就在蠻軍即將徹底潰敗之時,李進卻突然遣使和蠻族首領和談,並向此蠻族首領保證,隻要他李進作為武陵太守一天,就絕對不會欺壓蠻人,還會給他們非常好的政策,讓蠻族百姓衣食無憂。

現在的蠻軍已經兵敗如山,別說那李進好言相勸,就算是用武力來威逼他們投降他們也沒有二話。所以蠻族首領當即答應了李進的要求,率眾回到本來的領土。

這之後,李進確實沒有食言,他不但明令禁止郡中官吏不得欺壓蠻人,還創立邊市,和周圍蠻人做買賣,很快便將武陵的經濟帶了上去,使得這些蠻人和漢人之間相處的其樂融融。

與此同時,廣漢屬國都尉亦擊退了白馬羌。東漢周邊的兵禍皆被平定。

四月,京城發生了地震,在這地震過去的次日,一封匿名信不知通過什麼手段竟傳到了漢順帝手中(我覺得就是漢順帝身邊的太監幹的),信中說山陽郡宋娥這些年來勾結奸佞之輩陷害忠良,貪汙受賄,並且證據確鑿。

漢順帝最開始本想將這件事情給壓下來,但這匿名信不知何故又多出了許多,且相繼傳到了很多人的手中。

一時之間,朝野震動,雖然沒人敢在明麵上對漢順帝說些什麼,但輿論壓力已經將漢順帝壓得喘不過來氣了。

最後,漢順帝在萬般無奈之下隻能將宋娥貶為平民,並送其回到老家。黃龍、楊佗、孟叔、李建、張賢、史泛、王道、李元、李剛這九侯也受到宋娥牽連而被遣回封國,並削食邑四分之一。

五月,日南蠻、象林蠻等南蠻種族相繼反叛漢朝的統治,並攻殺縣邑官吏。交趾刺史得訊以後迅速征集郡國兵一萬餘人準備救援,但因為現在漢朝的那些官吏們貪汙腐敗嚴重,經常克扣軍餉,所以很多地方的士兵對於行軍打仗非常反感。這其中還要屬交趾和九真二郡為最。

所以,這兩郡的士兵拒不服從命令。甚至公然反對漢朝的統治,起兵造反。

於是,南部諸蠻無人治理,蠻族的勢力逐漸轉強。

八月,江夏又突然出現了一堆盜賊,他們攻殺邾縣縣長,搶奪本縣財物,囂張而去。

十月,現在朝中僅剩下的幾個清流之一,太尉王龔此時正在家中穿戴整齊。他手中拿著寫好了的奏書,表情一片肅殺便要出門去往皇宮。

家人見其表情如此鄭重,當即斷去了他前行之路,死活要看王龔手中的奏書。王龔不給看,他們便直接硬搶了過來。

結果,奏書之上全都是參奏中常侍等宦官的文章,說現在宦官幾乎權傾朝野,希望漢順帝能夠將這些宦官一舉斬殺,還朝廷一個朗朗乾坤。

王龔這些家人嚇蒙了,直接將王龔給趕回了家中,寧可死也不讓他前往宮中上奏,並同時舉了楊震的列子,說現在的漢順帝還不如當初的漢安帝,他就是死了也不會起到半點兒效果。與其這樣,為什麼還要去送死?

就這樣,在家人拚了命的阻止下,王龔才沒有前往宮中上奏。由此可見,現在的宦官已經囂張到了一種什麼地步,而漢順帝又昏庸到了一種什麼地步。

公元一百三十八年四月,九江蔡伯聚眾造反,他搶奪資源,殺害郡縣長官,然後隱秘於山川大澤之間。周邊郡國兵正要討伐,蔡伯卻派人到州郡宣布投降了。

漢順帝秉承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答應了他的投降請求。

於是,蔡伯一眾人平白搶奪了那麼多財物卻被判無罪,此舉使得天下唏噓。

五月,九真和交趾的叛軍見蔡伯投降了都沒有被判有罪,便也派遣使者往洛陽投降。結果,漢順帝再一次原諒了他們,並叛他們無罪。吳郡丞羊珍見這買賣這麼好做,便也想勾結親信造反,意圖搶的肚滿腸肥以後再向漢庭投降,可消息提前泄露,羊珍被當地政府一把手斬殺,謀反行動以失敗告終。

八月,漢順帝為增強漢朝的軍事力量,乃下詔大將軍、三公推薦將帥之才為朝廷任用。

當時,那些有點兒門路和關係的人聽聞此事都想讓家中的小輩們被推薦,但他們並沒有去走三公和大將軍的後門,而是一個個全都找到了朝中的那些宦官們,希望他們在大將軍和三公的麵前美言幾句,將自己的後輩們推薦上去,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太監如果去求大將軍和三公,他們一定會給麵子。

而這些宦官呢?來者不拒,就看誰給的錢多,隻要你給我錢,我便去大將軍和三公那裏推薦,甚至有膽大的直接找到了漢順帝推薦。

一時之間,整個宮廷烏煙瘴氣,太監們忙裏忙外的替漢順帝“搜刮人才”。

而在這些宦官之中,其中一個叫曹節的最得漢順帝歡喜(此曹節便是曹騰之養父,曹操的養曾祖父)。他就通過了委托,找到了大將軍梁商。

梁商哪裏敢得罪這個漢順帝身邊的紅人,樂嗬嗬便答應了曹節的請求。

這還不算,梁商還讓自己的兒子,梁冀和梁不疑與曹節結交,意圖更加鞏固梁氏一族在朝中的權利。

其他的那些宦官見曹節這老宦官左右逢源,羨慕嫉妒恨的不行。

於是,已經嫉妒紅了眼的中常侍張逵、蘧(渠)政和楊定便打算將曹節給拉下神壇。但具體應該怎麼做呢?難道要直接攻擊曹節嗎?

不行,曹節是現在漢順帝身邊的第一紅人,還和滿朝文武處的杠杠好,又得到了大將軍梁商的力挺,根本不是他們能動的了的。

所以,他們將目標轉移到了曹節身邊的親信上。

那誰是曹節的親信呢?不用說,現在曹節在宮中最親信的兩個人便是孟賁和兒子曹騰了。

於是,這三個中常侍便打算從此二人身上開刀,便上書漢順帝,稱曹騰、孟賁準備和梁商勾結,暗中征召天下諸侯王於京師,然後發動武裝政變,廢除漢順帝而新立諸侯王為帝。

嘿,你別看宦官在漢順帝麵前誣陷官員一忽悠一個準,真要是忽悠起宦官和外戚上,這漢順帝卻突然變得非常聰明賢德。

那漢順帝一聽張逵等人的話以後便哈哈大笑的道:“大將軍父子是朕身邊最親近的人,曹騰和孟賁都是朕最寵愛的宦官,他們在朕的身邊會得到最好的東西,怎麼可能會反叛朕呢?我看你們隻是妒忌人家得到我的寵愛而已吧。算了,退下吧,這次就算了,下一次不要再用這種小兒科的手段來哄騙朕了。”

我滴個媽媽,欺騙皇帝,那可是滿門誅殺的大罪,漢順帝就這麼輕輕鬆鬆的放過了他們,嗬嗬,如果漢順帝能對朝中的清流們也那麼仁慈的話,漢朝就不至於像現在這個樣子了。

可漢順帝雖然放了張逵一眾人,但這些宦官卻不會輕易罷休。反正現在已經將梁商和曹節等人都往死得罪了,不如狠下心來徹底將他們整死,不然等梁商一眾人回過神來,死的便是自己了。要知道,這些宦官和外戚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於是,張逵等人次日便假傳聖旨,準備逮捕自己的政敵,瞞著漢順帝將他們全部誅殺。到時候生米煮成熟飯,料想漢順帝也不會拿他們怎麼樣。

可這事卻提前泄露,漢順帝聞訊大怒,遂將張逵一眾人全都收押斬殺,這一次的亂局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不過從此件事也能看出來,東漢末期的宦官在漢順帝的縱容之下已經囂張到了什麼地步。不過這還沒到以後那個“張讓是我爹,趙忠是我媽”的皇帝登場呢,等到他登場的時候,東漢朝廷已經快被這些沒根的東西和外戚聯手禍禍黃了。

1.10南匈奴之禍

公元一百三十八年十月,燒當羌那離率軍侵犯金城,為校尉馬賢所擊敗。

同月,以幾個月前張逵“謀反”事件為由頭,京城中的宦官們開始狗咬狗,相互以此事進行攻擊。

於是,受到牽連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和此事沾不上半點兒邊的清流官員也因此而遭到了殃及。

梁商怕這件事愈演愈烈,進而動搖國本,遂上奏漢順帝,希望將此事趕緊結束。

漢順帝亦感覺事態的發展越來越超脫自己的掌控,所以提前結案,並下令宮中不準任何人再因此事參奏。

公元一百三十九年二月,漢順帝再升梁商之子梁不疑為侍中、奉車都尉,使梁氏一族在朝中地位更加鞏固。

同年,漢朝僅剩下的幾個清官中的張衡亦離開了人世。

公元一百四十年二月,南匈奴句龍王吾斯和車紐突然率部突襲了漢朝河西郡,搶奪了N多的物資。

這還不算,這兩個南匈奴人還找到了右賢王,忽悠他也帶著本部兵馬寇掠漢朝。而南匈奴右賢王見兩人所搶奪的資源實在眼紅,又聞聽現在漢朝的政治昏暗,乃從二人之計,將所轄兵馬分兩路突襲漢朝,一連攻破了代郡和朔方郡,所搶奪的資源無以數計。

度遼將軍馬續和護匈奴中郎將梁並聽聞此事以後,立即集結了兩萬多郡國兵開始對南匈奴展開報複,並襲擊了吾斯和車紐的駐地,大勝而回。

右賢王聽聞此事以後非常害怕,便聚集士兵防禦邊地,並遣斥候遍地,以防漢朝大兵什麼時候心血來潮再突他一下。

由是,漢、匈邊地一時之間處於箭在弦上的態勢,隨時可能擦槍走火。漢順帝對於此事非常重視,便遣使者往南單於處對此事進行調查。

那南單於本就沒參與此事,按說稍稍調查一下也就完了。可那使者卻狠狠的訓斥了南單於一頓,並逼迫他前往護匈奴中郎將梁並那裏道歉。

按說,這幫草原上吃烤羊肉,喝馬奶酒長大的漢子是很少有慫蛋的,可你還別說,偏偏這南單於便是這麼一個慫貨(難怪製不住這幫手下)。

他被漢朝的使者嚇破了膽,竟真的脫下帽子,赤著腳往梁並處向其道歉。

南匈奴人因為此事大恨,都認為這是漢朝給他們的侮辱,所以漢匈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

漢順帝因此大恨,直接將梁並給弄回了京城,並派遣了一個叫陳龜的為新任護匈奴中郎將。

可誰都沒能料到,這個陳龜要比梁並更加的不堪。

這貨上任以後直接將南單於和他的弟弟還有左賢王招到了大營,對他們一頓痛罵,通過種種理由逼迫他們自殺。

最後,南單於、左賢王以及南單於的弟弟沒有絲毫辦法,隻能自殺了事。

陳龜為什麼要這麼做?這究竟是為了什麼?有本事你對人家右賢王發去,這事兒來來回回的和南單於有半點兒關係?沒有,但人家陳龜就這麼幹了。我想,有可能是陳龜收了南匈奴某些人的賄賂了吧,畢竟人家一手就將現任南匈奴單於和第一、二順位繼承人全都給弄死了。

可這三人死後,事兒卻大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事兒以後,幾乎所有南匈奴人全都對漢朝同仇敵愾,無數的匈奴騎兵不斷遊走於漢朝邊境,蠢蠢欲動。

漢順帝真是被這幫豬一樣的貪官汙吏給氣蒙了,便以最快的速度將陳龜弄到了監獄裏,然後重新任命了護匈奴中郎將。

可這一切都晚了。

以右賢王為首,無數的南匈奴騎兵逐漸往漢朝邊境靠攏,小規模寇掠行動不斷上演,大將軍梁商因此上奏漢順帝,請朝廷遣數萬中央野戰軍往北邊境,並以度遼將軍馬續為主帥,準備防禦南匈奴即將而來的狂攻。

馬續得到中央派出的援軍以後,立即在北邊境布置了超大防線,守得叫一個水泄不通。南匈奴雖數次侵略,卻都沒得到什麼實惠。

而漢軍這邊呢,隻防守,不進攻。

三個月以後,馬續感覺禮數已經盡到了,南匈奴的氣也應該撒的差不多了,便派遣使者往南匈奴諸部,表達了漢室的歉意,並聲明漢朝皇帝已經懲罰了之前那些逼迫南單於的禍首,希望南匈奴能夠和漢朝“再續前緣”。

南匈奴右賢王和吾斯、車紐等部皆無反應,但其他那些隨大流的匈奴人這時候反漢的心情卻是沒有那麼堅決了。

所以,他們瞞著這些大佬偷偷投降了漢朝,隻一個月之內便走了一萬三千多口匈奴人。

吾斯等人見此大驚,如果再不采取行動的話,恐怕最後除自己的部眾以外,所有的南匈奴人全都會逃亡的。

基於此,吾斯和右賢王經過反複磋商以後,終是扶立了車紐為新任南單於,這才止住了南匈奴諸部投降的勢頭。

車紐上位以後,見漢軍來勢衝衝,人數眾多,實非自己一個南匈奴所能敵也,便勾結烏桓、西羌及各個胡族數萬人在同一天從各個方位向漢朝發動了突襲行動。

一時之間,並、涼、幽、冀四州皆被“胡匪”所侵,民不聊生。漢順帝無奈,隻能將各郡郡治向後遷徙,再一次收縮防線。

同時,漢順帝還命馬賢為征西將軍,率左右羽林五校精銳及各州郡郡國兵共十萬屯駐於漢陽郡,準備隨時對諸羌發動攻擊。

九月,馬續突然率全部漢軍向南匈奴發動攻擊。車紐不敢怠慢,遂命手下將領帶幾乎全部兵馬前往迎擊。

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漢軍進入南匈奴境內以後卻修築營壘按兵不動,就這麼死死的拖著匈奴人而不發動進攻,這令南匈奴人大為不解。要知道,漢軍進攻南匈奴戰線可是拉的不短,這麼拖下去的話糧草很快就會耗盡的。

不過很快,南匈奴人便知道馬續為什麼要拖延他們了。因為就在幾日以後,中郎將張耽突然率全部幽州突騎從東方突襲了南匈奴的王庭。

現在王庭之中的主力部隊基本上全都派出去抵擋馬續了,王庭之中僅有不到一萬的士兵,這如何能是漢軍的對手?

結果,漢軍在南匈奴王庭之中一頓屠殺,車紐見實在敵不過漢軍的突擊長槍和首環刀,便隻能宣布投降。而身在前線抵擋馬續的南匈奴士兵們見單於已經投了降,遂軍心渙散,每個人都有重新向漢朝投降的想法。

吾斯見大勢已去,隻能率本部兵馬提前逃走,投奔了烏桓人。

1.11狼將的悲鳴

公元一百四十年九月,率京師五部特種兵及各郡正規軍共十萬大軍的馬賢已經入駐漢陽數個月之久了。可這段期間馬賢從來都沒有向諸羌發動過哪怕一次進攻,隻是在漢陽紋絲不動,不知何故。

朝廷相關大臣聽聞此事以後集體彈劾馬賢,有說他畏敵怯戰的,有說他貪圖享受的,還有說他意圖不軌的,總之說什麼的都有,但漢順帝卻對這些人的彈劾呲之以鼻。因為馬賢這一輩子都在和羌人抗爭,且勝多敗少,具有相當豐富的戰爭經驗,所以說他畏敵怯戰是絕不可能的。

至於其他的漢順帝就更不相信了,要知道,馬賢為官這麼多年很少傳出過什麼“緋聞”,是漢朝少有比較自律的官員,士兵也願意為了馬賢而去戰鬥,所以漢順帝根本就不相信這些彈劾,他隻認為,馬賢有更大的圖謀,這才一直到現在都按兵不動。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為史料上根本沒有記載。史料上唯一記載的是,在一個月以後,也就是公元一百四十一年正月,馬賢竟然隻帶五六千騎兵進入且凍羌境內,並在行進至射姑山的時候被且凍羌的伏兵所擊,馬賢和其兩個兒子全都死於亂軍之中,至於戰鬥的過程,以及那謎一般的十多萬精銳哪去了,史料無一記載。

而這一次戰敗以後,諸羌完成了彙合,從此更加的強大且肆無忌憚。

本月下旬,擊敗了漢軍的諸羌種部全麵寇掠漢朝邊境,其中鞏唐羌最為“耀眼”,在十多天之內連續寇掠了隴西和三輔諸多縣邑。

朝廷新敗,對這些強盜在短時間內亦無可奈何。幸得武威太守趙衝率全郡士兵堅決抵抗此羌,這才使損失沒有進一步擴大。

但武威雖然得到了保全,其他地方的羌禍卻頻繁不斷,這就使得朝廷西北邊地成為了“亂世”,而但凡亂世,總能造就英雄。

當時西北的安定有一個叫皇甫規的普通平民,這個平民雖然沒有什麼尊貴的身份,但從小就酷愛兵法,年紀輕輕便通曉兵書百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天才。

當初馬賢屯兵漢陽,皇甫規就曾上書地方政府,聲稱馬賢必敗,請地方政府能將自己的奏策上交到洛陽。

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你還批評著名將軍馬賢的能力,你是不是太過於狂妄了?

地方政府的官員根本就沒拿他當回事兒,分分鍾便打發了。

可一段時間以後,馬賢真的敗了,並且這一次敗的過於徹底,連命都幹沒了。緊接著,羌禍來臨,邊地受災,安定自然也是首當其衝。

直到這時候,那個地方政府的官員才想起皇甫規這麼一號能人,遂命其為功曹,給了他八百正規軍,讓其率領部隊和西羌人交戰。

結果,皇甫規帶領的這八百正規軍但凡遭遇小團羌人都能大獲全勝,和漢軍一起與諸羌大集團軍作戰也經常能拿到首功,前前後後竟斬殺了數千羌人士兵。

地方太守有感皇甫規之功,遂將其提拔為上計掾,並給了他更多的士兵,讓他打擊羌人。

這之後,皇甫規頻頻出征作戰,凡戰必勝,沒過多長時間便將整個安定一帶的羌人全都給掃蕩清了。

由於武威和安定兩郡打擊羌禍非常成功,漢順帝遂重賞兩郡太守和將官,甚至單獨點名了皇甫規這個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此舉使得周邊各郡的太守和將官士氣大振,便開始在兩郡的帶領下展開全麵反擊。

諸羌侵略者見漢軍士氣複振,有感大事不可再為,遂退出漢朝領地,以待後續時機。

諸羌撤退了,可銳氣正盛的皇甫規卻不想這麼放過他們。現已經成為上計掾的皇甫規偷偷瞞著頂頭上司給漢順帝上了一封這樣的奏書:

“末將皇甫規請奏陛下,當初在西羌軍隊還老老實實的時候,末將就預言他們一定會再次反叛。當初在馬賢入駐漢陽的時候,末將就預言他必敗無疑!這幾年來,末將曾提出了好幾次西北戰略預言和應該采用的應對方針,最終全都言中了,但本郡太守卻始終不肯將末將的建議呈給陛下一觀,如今末將的能力陛下您已經看到了,如果不相信末將的話您可以派人來安定調查,如有半句虛言,末將願獻上頭顱。西羌,一個卑微的少數民族群體,他們兵器落後,文化近乎於沒有。在曾經,這些東西根本不敢侵入我大漢疆土半步,可如今為什麼如此的肆無忌憚呢?末將認為,這並不是因為國家安定,進而使得士兵們戰鬥力下降,而隻是因為四個字,‘貪汙腐敗’。朝中現在是什麼情況末將並不知曉,末將隻知道,現在邊境的這些將領們已經腐敗透頂。陛下您知道嗎?在和平安定的時候,這幫邊境所謂的將軍們各種克扣軍餉,並帶著士兵們騷擾欺辱百姓,無惡不作。在有異族入侵之時,這些將軍有半點兒微弱的功勞便會大肆宣揚,而遇到失敗便會通過各種途徑來隱瞞不報。於是邊境戰鬥力越來越差,統帥這些士兵的將領皆為豬狗之徒,不能有半點兒作為。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士兵都被怨恨的心情充斥著,被奸猾的將領統領著,所以他們上前不能痛痛快快的戰鬥立功,退後又不能維持溫飽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因而常常餓死在荒野之中,屍骨暴露於原野。這便是末將手握大計而歎息不已的原因啊。說這麼多不為別的,隻希望陛下能夠相信末將,給末將北地兩郡騎兵(突騎五千)和兩個邊郡的治理權。這之後,末將拿人頭擔保,這些羌族人便不能再進入我大漢邊境一步。非但如此,末將還敢在此立下軍令狀,十年之內必率本郡精銳突入諸羌種部,將其屠戮殆盡,永久解除羌禍。”

這封奏書雖然打破了很多所謂的潛規則,但卻讓我看到一名真正的狼將已經衝諸羌露出他那凶狠的獠牙,隻要漢順帝能夠將禁錮著這個狼將的牢籠打開,諸羌必會被這個如同狼一般的將領撕咬得血肉模糊。

但很可惜的是,漢順帝看過此封奏書以後並沒有半點兒理睬。他隻看到了一個背叛自己上司,以汙蔑同事而力圖升遷的無禮之徒。

皇甫規啊,看來距離你出頭還要等好久好久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