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1 / 1)

我唱得她心醉 我唱得她心醉

她努力不讓自己看來很累

歲月在聽我們唱無怨無悔

在掌聲裏唱到自己流淚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一九九九年末,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她來聽我的演唱會》。短短三百三十六個字的歌詞,唱盡一個女人半生的成長。十一年過去,它還留在耳邊,而我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自己。

我們都相信女人成長的軌跡與情感有關。因此,所有晦暗的舊時光才真正造就了今天更好的自己。

當你年少無知,當你懵懂地去愛、去受傷,就像全世界所有單純的傻瓜一樣,去相信一些必然會破滅的夢想……這些必然經曆的痛苦在時光的磨礪下都將變成鑽石,它的棱角也許依然會刺痛你,但它的光芒會讓你的人生更豐盛。

當年齡越大、越獨立,你對愛的感知就會越純粹。當所有附著在愛上的多餘的東西都被一一剝離,剩下的就隻是情感的原貌。它簡單、樸實、直接、美好。

時間和閱曆會讓你懂得:真正有能力去純粹地愛的時候,是在你有能力照顧自己之後。

成長是一門百感交集的功課,猶如在漫長的暗夜裏踽踽前行,你滿懷期待,你知道天一定會亮;但你並不知道還有多少個小時的黑暗需要忍耐。而在那些未曾見到破曉,為了等待破曉的時刻裏,你不會預知日出將有多麼美。

在讀者眼裏我是一個“寫愛情小說的作家”,從《巴黎沒有摩天輪》到《日光微瀾》,每一筆都寫給了愛情。其實愛情從來都不是成長的全部,也從來不是我所想要表達的主題:寧默找到屬於自己的“巴黎”,米瀾體會婚姻的意義,原榛領悟到“愛”的荒誕……愛隻是一根柔軟的導管,讓我們借由這段狹長而曲折的途徑了解自己內心的一切,包括夢想的重量,包括分享的幸福,包括承擔的含義。

成長的真正目的並不是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而是讓我們學會在自己的世界堅定地生存下去,麵對自己,即使失去了最重要的那個人都沒關係——世界還在,我還在。

在《浮島》這部作品裏,愛情已經不再是賴以呼吸的氧氣,而是我們頭頂的雲層,時而稀薄時而濃密。當關於愛的記憶成為人生中最大的懸疑,當所有真實的過去都被證明是一場完美的欺騙,你依然會有繼續生存的勇氣。哪怕曾經構建好的未來早已不複存在,哪怕你寧願活在一無所知的過去裏。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情是無法逆轉、必然發生的,黑夜固然漫長,黎明終將來臨。

人不能依賴記憶生存,然而如果沒有過去,怎麼遇見未來?

曾有一位朋友對我說過:人隻有通過回溯過去才能知道自己的未來。因為過去的我真實存在,而未來尚未發生。唯有從過去的經曆了解自己,才能知道我該去的未來在哪裏。

所謂的未來不是一段新感情代替舊感情,不是一個新伴侶填補舊空位,而是讓過去的時光像鏡子一樣映照出現在的自己,是親手擦去記憶的鐵鏽,讓所有的傷痛和快樂都熠熠生輝。

一直都很喜歡Joan Baez的一首歌,名叫《Diamond andRust》。Baez將這首歌寫給過去的戀人Bob Dylan,歌詞裏寫道:“我們都知道回憶能帶來什麼,那是鑽石與鐵鏽。”如果往事沒有答案,那就不要尋求答案;如果過去不堪回顧,那就默默收藏起來。終有一天,你將明白:經曆苦難之後獲得的平靜才是真正的平靜,經曆傷害之後重建的期待才是真正的期待。

時間總是誠實的。在二十六歲的尾巴上我寫下了這本《浮島》,也許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到了二十七歲。在時刻不停流逝的歲月裏,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隻有越來越成熟的自己。

當我們逐漸長大、老去,回憶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厚、越來越重。除了這些文字之外,我還能送給你些什麼呢?唯願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多年之後仍會想起我,就像一直陪伴你的老朋友——年輕時陪你戀愛、陪你受傷、陪你失眠、陪你期待、陪你成長,成熟後陪你回憶、陪你沉默、陪你發呆、與你對談。當我們一起回過頭,將看到時間的河流上正流淌著我們這些年來各自留下的軌跡以及共同度過的時光。為了擁有這些時光,我想,我會為你、為自己一直寫下去。

感謝一直關注著我的讀者們。

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

感謝我的編輯晴晴。

感謝留在我耳邊十一年的這首歌。

最後,我想借這部微不足道的作品向已故的張國榮先生致敬。世上總有些人或事是不可替代的,無論是否終將被遺忘。願張先生長駐光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