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出發的文學新力量(1 / 1)

熊焱

成都曆史悠久,人文薈萃,三千年城址未遷,兩千年城名未變,成都以其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得天獨厚的文學環境、蔚為大觀的文學氣象,締造了恢宏、不朽的文學豐碑。司馬相如、揚雄、楊升庵、巴金、李劼人等文壇大家在此出生,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陳子昂、李商隱等詩歌巨擘,或在此為官,或在此客居,或在此遊曆,均為成都留下了家喻戶曉、彪炳史冊的名篇佳作。尤其是詩歌,已成為這座城市獨有的、鮮明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自古詩人例到蜀”,成都以其雄渾壯闊的文化底蘊、優雅閑適的生活品位、獨樹一幟的城市氣質,成為文人們爭相朝拜的文化聖地,孕育了“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為傳承成都悠久的文學之光,弘揚博大精深的天府文化,整合省市文學資源,凝聚成都文學力量,培養成都文學新秀,扶持和推進成都青年作家的快速成長,成都市作家協會聯合四川文藝出版社推出“成都作家·新力量”書係,努力將其打造成一套有品質、有格調、有責任的文學精品。每年遴選三到五位有潛質、有衝勁、有良好創作前景的成都文學新人,為他們出版個人專著,麵向全國發行。這裏的文學新人,不僅僅隻是年齡上的新,還是創作手法、文學理念的鮮活、前衛、開放。本輯推出的三個文學新人分別是青年小說家小乙、楊斐,以及青年詩人朱光明。小乙以紮實的敘述、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成都這片土地上的打工者、都市白領、小鎮平民、商人等小人物的人生冷暖和悲歡離合,揭示了紛繁世相中普通民眾的生活現場和精神世界。楊斐的小說沒有追隨雞毛蒜皮的日常生活的創作大流,而是以詭異的想象、魔幻的意象、斑斕的片段構建另一個真實的,而又遠離於庸常的現實困境的世界,去展示一係列幽微、曲折的精神圖景。朱光明從小在鄉村長大,年少時叛逆的他卻有著一種極具“正統”的詩歌抒情,他以溫暖的筆調、澄明的吟唱,去回首歲月,打量現實,俯身自然,從中探詢人與世界、生命與自然的多重聯係。在這個浮躁而快速的時代裏,朱光明詩歌中宛如明月清風一般的抒情秉性,恰恰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詩歌品質。

文學青年是文壇的後備力量和生力軍,他們以更加開放、先鋒、新銳的文風,為文壇帶來新鮮的氣息和活力,形成新的文學形態、題材類型和創作理念。毋庸置疑,當下生機勃勃的文學青年必將成為文壇未來的中堅力量。其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甚至有可能成為卓越不凡的文學大師。

近年來,成都的青年文學隊伍不斷壯大,比如顏歌、七堇年、餘幼幼、程川、羅铖、吳小蟲、王棘、楊斐、朱光明、賈煜、唐一惟、潘玉渠、寧航一、簡杺、佐橋、龍小羊、謝雲霓、劉采采等一大批80、90後青年作家、詩人快速成長,風格各異,佳作頻出,為成都文學的錦繡大觀增添著熠熠光華。我期望著,更多的成都的年輕作家們能夠勤耕耘,多奮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