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物質的存在(1 / 1)

凡是物質就必須存在才有意義嗎?

這千百年來都是同樣一輪月亮,靜靜地掛在夜幕中央,什麼也不說,就這樣冷漠地俯瞰著人間。

星星臥倒在河漢裏,璀璨著,不論你見或不見,它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比起這千古同光的星月,山坡上的樹木乃至更微小的草芽蟲豸,反而顯得更有生氣。

河畔的風緩緩地走過四季,帶著青草林木的芳香來到少年的眉梢,他仰臥在褐黃地土地裏,眼中有數不清的迷茫。

少年年紀不大,叫洛思。大抵有十歲左右,這無憂無慮的年紀與他迷惘的神情似乎總有些不協調。

洛思愣愣地望著夜空,他總覺得自己應該不止十歲,現在也不該在這個地方。他想不起自己的過去,準確來說是想不清過去的事情,好似他昨天還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覺醒來回到這熟悉得有些詭異的生活。

但是自己隻有十歲,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村落,又怎麼會有村子以外的記憶呢?

人的大腦接收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在麵對這些殘缺不全的記憶的時候,大腦往往會自動補全,這就是造成記憶和現實有偏差的原因。

年紀輕輕的他覺得這個世界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具體又說不上來,所以他現在異常煎熬,整個人都快要割裂開了。

他這半年來和同村的小夥伴們抽陀螺,下河抓魚遊泳,跳繩還有捉迷藏什麼的都記得很清楚。但是半年之前的記憶非常混亂,他一想起來就頭昏腦脹,這讓他和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非常強的割裂感。

種種原因導致他一會兒像個孩子一樣興高采烈,一會兒像個中年大叔一樣陰沉暴躁。

他總體來說又是一個非常理智克己的人,在理智能夠控製的範圍內都不喜形於色,這讓他這半年來仍然能夠和村子裏的人好好相處,顯得不是一個異類。

至少他相比其他人要正常得多。

他家屋子旁邊緊挨著李大媽的屋子,她老伴一年前就走了,說是癌症。現在一個人住在屋裏,反而比以前不喜歡開燈。

至於為什麼一個人?她老伴死後,幾個兒子就比以前回來得更少了,好像少了一個人探望時間就理所當然地應該減少一半一樣。

農村老人不喜歡開燈是很普遍的,他們勞碌半生,就固執地認為節約點電費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了。

但是李大媽年紀大了,眼神很不好,白內障似乎成了一道邁不過的坎,遲早的事。屋裏家什擺放雜亂無章,農村裏少有規規矩矩擺放家什的習慣,常用的東西永遠不會好好待在存放它的地方。而且她兒子還很有錢,萬萬沒有道理節省這電費而不開燈的理由。

對此,村裏人的說法是窮大方,她們家裏發達了就富小氣,摳門唄,自己都占不到便宜,別人?那更是休想!

李大媽的手溫度很低,不似正常人的體溫,他覺得很怪。

她喜歡燉一些豬蹄湯什麼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以為她體寒需要溫補。但是她胃口很差,基本上吃不了第二碗。

村子裏的人往往沾親帶故,洛思叫她李大奶奶。她有時會分他一點燉肉,他很喜歡吃,但是她不太愛出門,總叫他進去吃。屋子裏麵基本不開燈,黑漆漆的一片,他有些抗拒那種感覺,大多數時候都拒絕了好意。

李大奶奶看見他路過總歸是要客氣一下的,盡管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