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1 / 2)

《搜神記》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54443650061,7084161014245100575,7264930453998554174,7222920244208077876,7077842494586637342,726709024112142239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怪奇小說在日本有著深厚的土壤和悠久的曆史。自古以來,日本各地區、各時代的民間傳說及神話故事為怪奇、幻想題材作品的創作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素材。在日本古典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兩本民間故事集《今昔物語集》(成書於平安時代末期)與《宇治拾遺物語》(成書於鐮倉時代初期)中就有大量怪奇、幻想風格的篇目。

幕府末年、明治時期,結束了長久鎖國狀態的日本開始與西方各國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西方近代文學也被大量翻譯、介紹到日本。這一時期,形式內容一直較為單一的日本怪奇、幻想文學開始嚐試模仿、吸收歐美幻想小說中的各種元素。在得到新的滋養後,原本植根於古老東方文化中的日本怪奇文學迅速成長、蛻變,逐漸展現出了近代的麵貌。二十世紀初,怪奇幻想文學在日本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

而在這個時代的日本,最引人注目的怪奇小說作家,就是岡本綺堂。

岡本綺堂本名岡本敬二,明治五年(1872年)出生於東京。其父岡本敬之助在幕府時代曾是一名下級武士,明治維新後進入英國公使館任書記官。綺堂自小就學習漢文、英語,這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報社擔任記者,同時開始了小說和戲劇的創作。

在綺堂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說類型有兩種:一是捕物小說,二是怪奇小說。前者即《半七捕物賬》係列,是以江戶時代為背景的偵探推理小說,被認為是“捕物文學”的開山之作。不過,這篇序裏要聊的當然是後者——岡本綺堂的怪奇小說。

綺堂開始創作怪奇小說的時期大致是在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正如上麵所提到的,這一時期的日本怪奇幻想文學受到了西方的不少影響,綺堂的作品也不例外。寫作技巧暫且不論,在題材上他就常常借鑒西方元素,比如本書中收錄的《樹蛙》一篇中的西洋玩偶。另外,綺堂在小說裏還多次直接提到對他影響頗深的作家柯南·道爾及其作品(他還曾將丹尼爾·笛福、喬治·麥克唐納、安布羅斯·比爾斯等眾多歐美作家的怪奇小說譯介到日本,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文學創作對西方元素的吸收借鑒在這一時期極為常見,但綺堂作品的特色在於,適度引入西方元素的同時,並未失掉傳統日本怪奇小說的特點。他的怪奇小說中仍然保留了傳統日式怪談的那種貼近生活、陰冷詭異但不刻意追求獵奇、恐怖的風格。

即使在當時看來,綺堂的很多作品裏也有非常濃厚的古早時代氣息。彼時江戶時代剛結束不久,日本雖然已開始了全麵的近代化改革,但很多古老的風土人情並未徹底改變、消失,這為他創作以江戶時期甚至更早的時代為背景的怪奇小說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綺堂本身出生於一個原武士家庭,又在明治時期的東京生活了多年,甚至還在擔任記者時麵會過勝海舟、榎本武揚等幕末風雲人物,應該說,綺堂對江戶時代的民風民俗、社會狀況非常了解;另外,因果報應、泛靈論等佛教和日本民俗中的思想在綺堂的作品中也時有體現。如此一來,其創作出的怪談故事自然就顯得非常“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