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文天祥舍身取義(2 / 3)

皇太子真金一直仁德,聽說崔斌等人被判死罪,急忙派屬下的飛毛腿去阻止,可惜已經來不及了。一時間遠近憤怒,民怨沸騰,益都千戶王著秘密鑄了一把大錘,與僧人高和尚謀計,要殺掉阿合馬。正好趕上皇太子跟著元世祖去了上都,留下阿合馬守燕京,王著就派兩個僧人到中書省,假稱太子要做佛事。結果被侍衛高觿、張九思攔下盤問,兩個僧人倉促間有些前言不搭後語,於是侍衛拿下他們審問,還沒有審出結果,樞密副使張易又假稱奉了太子的命令,率兵到東宮。高觿問他來意,張易對他附耳說:“太子有令,迅速誅殺左相阿合馬。”這話一出,幾個人似信非信,不得不派人出迎。王著派同夥冒稱太子,見一個,殺一個,奪路衝進健德門。這時已到二更天,王著來到東宮,傳喚文武百官,阿合馬揚鞭騎馬而來,王著手下的黨羽將他推落下馬,斥責他欺君害民,隨即舉起銅錘砸他腦袋,阿合馬頓時腦漿迸出,倒地而死。張易等人隨後又殺死中書郝鎮,抓住右丞張惠,宮中頓時大亂。高觿、張九思開門喊道:“這是賊人叛亂,哪裏是皇太子?”隨即命令衛士迅速捕捉亂黨。留守布敦擊倒偽太子,亂黨四處逃散。高和尚逃去,王著被捉住。高觿等人立即派人稟告上都,元世祖聽完,立刻命令和爾郭斯回京掃除叛黨。和爾郭斯拿住了高和尚、張易和王著,全都斬首示眾。王著臨刑大喊:“王著為天下除害,今天雖死,將來必定被人紀念,我死也值得了!”

叛亂平定以後,元世祖返回燕都,還以為阿合馬是冤死的,準備加以撫恤。樞密副使孛羅曆數阿合馬的罪狀,元世祖這才恍然大悟,說:“該殺!該殺!隻是冤死了王著。”又命人剖開阿合馬的棺材,剁碎屍首,扔給野狗吃掉,百姓們都來圍觀,無不拍手稱快。阿合馬的家產都被沒收充公,並且抓捕他的兒子忽辛。忽辛當時為江淮右丞,被捕後,大臣全都質問他,忽辛卻指著大臣們說:“你們哪個沒有私分我家錢財,怎麼還來問我?”參知政事張雄飛問忽辛:“我曾接受過你家錢財嗎?”忽辛答稱沒有,張雄飛說:“如此說來,我應當問你!”於是元世祖派張雄飛審清忽辛的罪行,然後將其推出斬首。元世祖又聽說郝鎮結黨作惡,也下旨拋屍。右丞耿仁也和郝鎮同罪,押下大獄處死。其餘奸黨一律革職,共罷免了官員七百一十四人,撤銷官府二百多所,朝廷總算恢複了正常。

接下來元世祖勵精圖治,派都實探察黃河源頭,命令郭守敬修訂曆法,焚毀道書,管理海運,免除了燕南、河北、山東的賦稅。召衍聖公孔洙為國子監祭酒,創辦浙東學校,這些做法都是仁政之施,被傳為美談。

忽然有個福建僧人上奏,稱土星犯帝座,必須防止變故。元世祖本來就尊崇僧侶,曾拜拔思巴為帝師,皈依佛教。如今聽到福建僧人告知危險,自然迷信起來。元朝平定南宋以後,江南多盜賊。漳州人陳桂龍及侄子陳吊眼,起兵占據高安砦。建寧路總管黃華叛亂,占據崇安、浦城等縣,自號頭陀軍,改用宋祥興年號。福州人林天成也揭竿響應。廣州人林桂方、趙良鈐等人發動萬餘人占據一方,號稱羅平國,改用延康年號。雖然經各路元帥清剿和安撫,或殺掉,或招降,叛亂還是沒有平定。自從福建僧人告變之後,朝廷又聽說有中山狂人自稱宋主,召集一千多人,其中還有一個是原來南宋的丞相。京城也得到匿名傳單,上麵寫著“某日要燒掉蓑城葦,率領兩翼兵起事,定會成功,請丞相放心”等語!先前宋帝趙?被擄到燕京,封為瀛國公,與南宋宗室大臣都寓居在蓑城葦。傳單出現後,元朝就把蓑城葦撤去,把他們遷到上都。有人懷疑丞相指的是文天祥,元世祖於是召見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