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契丹古墓遭劫難 寧靜山村疑問多(1 / 2)

門外,雨還在下著。一道閃電劃過,小山村的輪廓一下子變得清晰可辨,刹那間那輪廓又消失了……這時候,黃禿子、二狗子被公安人員帶上了警車。至此,一樁隱藏在小山村的特大盜墓案漸漸浮出水麵,案件的背後還有什麼秘密呢?

1992年6月28日,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在額倫科爾沁旗東罕山蘇木東山梁突然被盜挖,這一消息令多方人士震驚。很快,《國家文物報》記者寫的一篇題為《額倫科爾沁旗發生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被盜特大案件》的內部通訊,通過《文物要情》上報到上級有關部門,不僅得到了高層官員的高度重視,並且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偵破此案並追繳流失的珍貴文物。

隨後,由當地公安、文物考古等部門組成的“6·28”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被盜特大案件專案組立即組織一批精幹力量,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支持以及文物考古研究部門的配合下,一方麵對此案進行全力偵破,另一方麵對東罕山蘇木東山梁的古墓區域進行圍封保護,並及時搶救發掘被盜古墓。

初夏的額倫科爾沁旗東罕山蘇木似乎一下子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就連山巒、河流的表情都顯得那麼凝重。

發掘過程中,文物考古部門工作人員在清理第一座墓葬時發現了一塊用灰色砂岩做成的墓誌銘,墓誌銘有一米見方,在題為《大契丹國東京太傅相公墓誌銘並序》的墓誌中,密密麻麻的用1210個楷書文字記載了墓主人耶律羽之屬皇族近支的顯耀世係,及其生平事跡。由此證實被盜古墓正是契丹貴族的一個重要人物——耶律羽之的墓葬!

耶律羽之到底是契丹帝國的什麼人物?

墓誌銘證實,耶律羽之是大遼王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堂兄弟,屬皇族顯貴,是遼代的開國元勳,東丹國左丞相,具有極其顯赫的地位。

一時間,在額倫科爾沁旗發現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的消息不脛而走,並迅速擴散,不禁驚動了國內考古界,而且在民間也引起了巨大轟動。在引起轟動的同時,人們不僅迫切地要目睹古墓的真容,而且更是急不可待地等待著另一個消息的出現——誰是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的盜墓賊?

1992年9月,額倫科爾沁旗公安局在國家公安部等多方的支持配合下,曆時近三個月,一舉破獲了契丹帝國大貴族耶律羽之墓特大被盜案,追回被盜、流失、倒賣的稀世珍品文物200多件。

令人不解的是,在案件破獲的同時,遠隔額倫科爾沁旗東罕山蘇木以西50公裏處的一個叫馬家燒鍋的小小村莊,兩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被神秘逮捕。

……

那天夜裏,正下著雨。

二十幾個村民圍坐在一起,在村部開會。

主持會議的是馬家燒鍋村的村長王拴柱。

王拴柱人高馬大,長著一個發紫的酒糟鼻子。他喝了一口水,說:“人來齊了嗎?今天這個會,很簡單。我就講幾句,秋收都挺忙的,不耽誤大夥兒的時間。這個……改革開放以來啊,我們馬家燒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這個……怎麼說呢,我們有覺悟,有思路,村委班子坐窩把會議精神落在了實處。要說咱這馬家燒鍋的曆史發展啊,那都是曆史的車軲轆推著轉的,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人們哈哈一陣大笑。

此時此刻,王拴柱並不知道,會場裏將要發生什麼事,他接著說:“說起馬家燒鍋的曆史來,咱還得從‘酒’字說起,因為這個村的近代起源跟酒有關係,包括我這酒糟鼻子……”

人們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年輕人不知道,你聽我給你們叨咕叨咕,那是很早很早的時候,這塊兒地盤上還沒有人煙。有那麼一天,不知從哪來了一家子人,老老少少十來口,他們挑著筐,背著鋪蓋卷兒,一路逃荒要飯來到這裏。時值正午,天氣悶熱,一家人便停住腳步,來到路邊一棵孤榆樹下歇息,準備過了晌午再趕路。這時候,當家的放下挑筐,環顧了一下四周,隻見這裏背靠群山,放眼望去,那山上的柴禾又高又密;山下是耕田犁地的沃土;腳下又有一條清流彎彎曲曲地順川而淌,水聲悅耳動聽;不遠的山間隱約可見人間煙火,那些人家隻有遙望細看才能看得見……當家的看完了四周的景色,然後毛下腰從河裏捧一把河水仰脖咕嘟咕嘟地咽入肚子裏,頓時,他渾身清爽、眼睛發亮、精神抖擻,於是啊,再也不想挪動腳丫子了。就這麼著,一家人當即大興土木,坐窩在平地上挖了一個一尺多深的地槽,在上麵支起木架,鋪上一些柴草,搭起了一座能容得下一家老小的窩棚,就算在這兒落了腳。過了幾年的光景,這戶馬姓人家憑借著滿山好燒的柴禾和自家人種出的高梁、苞米、蕎麥,支起大鍋,接上溜子,燒起酒來了。這燒酒的酒氣很快飄過了東梁西溝,遠處的人家便紛紛提著燒酒壺來打酒喝,久而久之,喝酒人掛在嘴邊上的馬家燒鍋這個名字就叫出去了。在幾年的時間裏,不斷有逃荒要飯的、闖關東的、上壩後拉鹽的人途經馬家燒鍋,一看這地方的水土能養人,接著也來落戶紮根,都說這兒是塊風水寶地。估摸著也沒用多久,馬家燒鍋就鋪鋪拉拉地形成了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