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張土貴欺君正罪 平遼王雙美團圓(1 / 3)

太宗駕坐金鑾,降旨往天牢取叛賊張士貴父子出來對證,頃刻,張士貴父子女婿六人披枷帶鎖,赤足蓬頭,齷齪不堪,來到殿上。

太 宗 問:“張士貴,朕封你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父子翁婿多受王封,蔭子封妻,享人間富貴,也不為虧負了你。你不思以報國恩,反生惡計,欺朕逆旨,將應夢賢臣埋沒營中,抬你女婿何宗憲出來搪塞,迷惑朕心。還領人準備攻下皇都,你罪惡滔天,還有什麼話說?!”

張士貴泣淚,默不作聲。

太宗大怒,道:“將張士貴父子綁出午門斬首。” 錦衣武士口稱:“領旨。”

就在此時,尉遲恭突然看見張士貴對東班文武班內一位頂龍冠、穿黃蟒的人使了個眼色,他突然明白了,成清王王叔李道宗與張士貴有姻親,所以準備在朝堂賣法暗救張士貴。於是尉遲恭連忙俯伏金階奏道:“陛下,張士貴父子罪不可赦,若讓侍衛綁出,恐有奸臣賣法,放走張士貴,調換首級前來繳旨,那時候哪裏知道?不如臣親手用先王封贈的鞭將張家父子押到午門外打死。”

太宗準奏,張士貴嚇得麵如土色,渾身發抖。王叔李道宗大膽出班奏道:“陛下龍駕在上,老臣有事冒奏天顏,罪該萬死。”

太宗道:“王叔有何事要奏?”

李道宗奏:“張士貴父子屢有欺君之罪,理當斬草除根,但他父子也有一番功勞,所以老臣大膽冒奏,求陛下寬宏大量,放他兒子一條生路,好接張門後代。”

太宗見王叔保奏,隻得依準,於是降旨將張士貴最小的兒子發配邊外為民,餘者全部誅殺。

薛仁貴接著俯伏奏道:“陛下,臣家中有妻子,至今苦守破窯,等著臣衣錦還鄉,好夫妻相聚。還望陛下容臣到山西回家探望,好接妻子來京相聚。”

太宗聽奏,歡喜道:“薛王兄功勞浩大,朕加封你為平遼王,掌管山西,不必在長安隨駕。程王兄,你到絳州龍門縣督工,開銷錢糧,造平遼王府,完工之日,回朝繳旨。”

程咬金領旨。薛仁貴心中不勝歡喜,連連謝恩。

次日清晨,薛仁貴派人準備好船隻,百官相送出京,一路上威風凜凜,號帶飄飄,來到山西。合省府州縣大小文武官員,紛紛在碼頭迎接。薛仁貴見了,回想當初三次投軍的事,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薛仁貴上岸來到絳州龍門縣大王莊,派人探聽到了妻子的消息,並叫人把乳母和妻子接入府中,接著傳令大小文武官員盡回衙署理事。

王茂生聽說薛仁貴做了平遼王,正在府衙理事,就對毛氏道:“薛禮無恩無義,坐了王位,就忘記了我王茂生。”接著在家裏來回踱步,又走到門外,東一望,西一望。

毛氏大娘看了他覺得好笑,道:“官人,他沒來見我們,我們可以去見他啊。”

王茂生道:“說得也是,我們也沒什麼貴重東西好送,把家裏銀子全拿出來,買兩壇上等好酒送給他。”

夫妻二人商議已定,第二天挑了兩壇酒到絳州來。他們夫妻到了轅門,隻見送賀禮的紛紛不絕,都到號房掛號,然後稟告中軍,中軍再送進裏麵決定收與不收。王茂生夫妻立在轅門外,巡官大喝一聲,道:“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閃到一旁去。”

王茂生道:“差官,我和千歲爺是結義弟兄,勞煩通報一聲,說王茂生夫妻要見。”

巡官聽見道:“千歲爺會和你這花子結義?不要在這裏討打,快快走開。”

王茂生無可奈何,隻好將擔子放在一旁,自己來到簽房,看見投帖的有很多人,王茂生就將自己的帖子混在當中,中軍就遞到裏麵去了。

傳宣官稟上道:“外麵各府行台、節度,族中的禮單帖都在這,送給千歲爺觀看。” 薛仁貴看了,對外宣傳道:“族中人的帖子全部打回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