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個很普通的年份。
農曆八月初六,一個很普通的日子。
兩者連在一起,也很普通,但對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這是我最近的親人的生日,母親的生日。
在湖南省嶽陽市汨羅市一個叫古侖的地方,1956年的農曆八月初六,在一個孩子已是一大堆的家庭裏,又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第七個孩子,女孩。在她之前,家裏有了三個姐姐和三個哥哥。
孩子多了,母親的出生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
此後的六年裏,母親又迎來了她的兩個妹妹。
是的,這就是母親的兄弟姐妹們,外公和外婆兩人的九個子女。最值得慶幸的莫過於,從兵荒馬亂的抗日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休養生息階段,外公外婆共生育了九個子女,也養育了九個子女,讓他們得以全部長大成人,並生兒育女。
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此後會用專門的文章來寫我的外公外婆和他們的不容易。
這裏我要說另一個不容易,那就是母親的不容易。在一家之中,比較小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要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肯定是不容易的。母親做到了。
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她便和哥哥姐姐一起,做事情有條有理,得到外婆的肯定。
在她上學之後,她每天上學之前要完成家裏的任務,挖野菜喂豬。放學回來,仍舊要先做完家裏布置的家庭任務,再完成作業。
盡管如此,母親在小學階段成績一直是班級最前列,常常是第一名。
這裏我有一個記憶上的盲區。父親的回憶,母親當時是讀了初中的,隻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沒有幾個人能好好讀書。我的回憶,母親似乎是小學畢業之後就沒有能正常讀初中。現在想想,父親的記憶應該是準確的。母親的學業,戛然而止於初中畢業。
當時,母親在班上的成績依舊是名列前茅。但是,因為母親的哥哥姐姐當兵的當兵、讀高中的讀高中,因此,班主任老師根據成績提議將讀高中的機會給我的母親,卻被另外一個家庭阻撓了,他們的阻撓理由是,不能所有的發展機會都給了我母親一家。
於是,母親失去了讀高中的機會。
母親對此耿耿於懷,隻因為搶到那個讀高中名額的人,完全沒有好好讀書,而是將這個機會白白浪費掉了。
不過,母親不是那種怨天尤人的類型。她很快又一次脫穎而出,在田野上。
成為一名農民,她便安安靜靜將農民這個職業做好。她幹活不僅舍得觀察和學習,還舍得賣氣力,很快,她便成為了十裏八鄉的幹活能手,一個人掙的工分超過一個精壯勞動力。
母親的任勞任怨和踏實刻苦,也讓母親逐漸成為了外公最看重的女兒。外公看來眼裏,疼在心裏,很快就開始想辦法改變母親的命運。
隻是,一個人的命運改變,是有很多波折的。外公給母親爭取到的改變命運方案,很快又因為家裏人的考量,成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