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卡努特用“沒打起來”安慰自己的兄弟,可實際上,等到卡努特留下人手維持秩序,自己帶著隊伍進了戰士大營之後,還是打起來了。
要知道,雖然卡努特帶回來的孤兒數量比需要領養子女的老人多一些,但男孩兒的數量就遠遠不足以滿足老人們的需求了——這個年代可沒有什麼“生兒生女都一樣”的提法,如果是養子,那麼將來養子的兒子也是自己的孫子,家族姓氏就算是延續下去了;如果是養女,將來嫁了人固然可以讓女婿幫襯自己,可除非對方的丈夫願意將自己的孩子繼承女方的家族,否則自己的家族一樣算是斷絕了。
為此,老人們自然要先搶男孩兒。而能夠在無兒無女的情況下活下來還活得很有脾氣的,哪個不是有些“分量”的?這些同樣有份量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不通的情況下,自然就隻剩下了唯一的選擇——開打。
好在老家夥們雖然脾氣大,卻還沒蠢到當著一群顯然驚魂未定的孩子們的麵白刃見紅的地步,雖然喊得一個比一個響,動手的時候卻都還保持了足夠的克製,沒有真的鬧出人命。
到最後,筋疲力盡且分出高下的老頭子們終於想起來,他們固然是想要收養那些孩子們,可孩子們答應不答應還在兩說……
不過,那些孤兒有了這麼一大場熱鬧看,也早都平靜下來,更弄明白了老頭子們的意思。作為無父無母的孤兒,能夠活下來,除了好心人的幫襯以及運氣足夠好之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足夠聰明——麵對這樣送上門的靠山,誰也不會蠢到拒絕,更不會因為自恃身份而挑三揀四惹這些未來的靠山們不高興。
於是,老頭子們早上還在向卡努特興師問罪,上午就打架完畢握手言和,中午的時候詢問了孩子們的意見,下午就把所有的孤兒領養完畢——那些得以領養男孩兒的,自然是一人隻能領養一個養子;而領養女孩兒的,則可以多領養一個,以便將來獲得姓氏繼承人的機會更多一些。
在所有的領養關係都確定之後,卡努特便讓教士們就愛能夠這些全部記錄在案,一式四份,領養者和被領養者各一份,在老人們所屬的地區教會存一份,烏普薩拉大神殿存一份,以此證明雙方的關係真實合法,確保雙方的利益,以及家族的延續。
所有這些事情都處置完畢之後,卡努特又額外設宴款待老人們,並向他們交代了前往英格蘭後的事情。
首先是關於莊園的——提到這個,老人們又緊張起來——老人們的莊園各有家奴照料,生產上不必卡努特費心;而禁絕海盜之後,各地治安也有保障,安全上也不必老人們擔心;至於莊園上的產出和收獲,如果老人們願意讓莊園裏的家奴處置,卡努特就不過問,而如果老人們對家奴不放心,那麼所有的莊園上的產出,卡努特都會按市價收購。莊園上每年賺到的銀錢,也可以委托北海商隊,在秋收後帶到英格蘭供老人們開銷。
然後是孩子們的——盡管考慮到路途遙遠卡努特並不建議老人們這麼做,但卡努特還是表示老人們隨時可以前往烏普薩拉看望他們的養子、養女,同時也可以讓人給他們的養子、養女帶東西、口信什麼的。
說到這裏,卡努特就又交給了老人們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艱苦的任務——識字。
能夠有自己的莊園,還會子嗣斷絕的老人,多半都是去過外國的,也多半會說幾國語言——至少,“找死”、“殺”、“賠錢”這些常用用語都是會的。
但是,會說一門語言,和會讀、會寫一門語言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了。因此,為了老人們能夠給自己的養子養女們寫信,也為了當養子養女們給他們寫信的時候他們能自己看不必假手於人,卡努特要求老人們就算無法掌握拉丁文、希臘文、德文和法文的閱讀書寫,至少必須掌握北地文的閱讀和書寫——至於學習的途徑,卡努特將老人們的莊園設在北地教會附近,為的就是方便老人們去學習北地文。
毫無疑問的,這個要求給老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老了老了,本想著可以安度晚年了,結果居然還要跑去學認字……
不過,卡努特的話也是有道理的——就算不考慮每次養子養女來信都要找別人給讀的問題,至少你得看得懂國王的令諭吧?不然不是還要鬧出這次這樣被人忽悠著跑來找國王玩命,結果發現完全是誤解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