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其實,李耳雖然豁達無為,並因此成就無為道,可裏麵很多的是基於他一直堅信著太清老子必然成聖。因為這個必然,他即使什麼都不做,也可以成就斐然。但是,這並不說,他一點都不在意自己穿越的身份。
或許以前,他是不在意的。可是親眼看見了玄都被劫雷洗禮了之後呢?真的是一點都不在意嗎?肯定是不可能的。可是李耳又清楚的知道自己既然成聖,那就代表了天道的認可,至於其他的,似乎是可以不再計較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心裏還是掛念著的。
這一次,李耳算是解去了心頭最後的包袱,心頭執念一消,便就是心境的直線提升。心境的提升帶動的就是道行法力的提升。到了李耳的這個高度,單純的修煉法力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因為根本不可能有哪個聖人的法力有不精純的情況,頂多就是誰的密度更高一些罷了。
他們需要的是問心以及問道。前者修的是心境,後者修的是道行。問心可以通明心境,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讓自己的思維明晰,不過分的糾結執著在某一件事務上,以至於釀成不可期的後果。而問道,則是對自己選擇的道路的更深的體悟,更加的貼近知識,接近真理的過程。
而其實李耳他一般不修道行,你當然也可以認為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論知識他在現代見得多了,完全不需要去悟去歸納。李耳之所以能到這個高度,道行的因素肯定是有的,但更主要的就是心境,因為他的心境符合了無為道的主體,於是他的修為就竄上來了。
現在,李耳因為心境的再次突破而導致了修為的提升。本來,李耳的修為就是聖人裏最高的,現在更是無限接近於合道之前的鴻鈞。要知道,鴻鈞的修為之所以高,原因並不在於他的天分,而在於他的天命。他生來注定了就是道祖,自然要有與之相符的修為。
雖說是道祖,鴻鈞卻不是萬法皆明。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講,造化道是所有的裏麵範圍最廣的,幾乎包含了所有的道,但這也隻是從某種程度上講罷了。實際的說起來,鴻鈞和他下麵的聖人走的不是同一條路線。
鴻鈞自己是教育為主,幹的是老師的活。而他收的那些弟子,第二代的聖人們,則是以天道為目標,走的從政的道路。換句話說,鴻鈞求的是知識,而第二代的求的卻是實力。
李耳現在算是比一般人,甚至是鴻鈞更為的與天道想象了,或許他沒有後者與天道更為的接近。但是造化道的大愛與無為道的冷漠,顯然是後者跟更為符合天道的主旨。
不過,即使是提升了,李耳還是比鴻鈞和羅睺弱。從這方麵看,似乎他提升與不提升都沒有什麼區別了……不過,李耳也不會為這種事覺得遺憾就是了。
三十三天上的太清宮裏,李耳把自己一個人關在了靜室裏。其實本來是不需要那麼麻煩的,因為統共太清宮裏就他一個人,連個伺候的童子都沒有,哪都是一樣的靜。但是考慮到最近越發的喜歡在他這裏蹭住的兩個弟弟,李耳不得不把自己塞的更隱秘一些。
帝俊的河圖洛書裏蘊含星辰之道,而星辰往往又和命理相連,所以依靠河圖洛書,伏羲可得到先天八卦,帝俊也可明晰過去未來。而李耳手裏拿得出手的寶貝就一個功德玄黃塔,太極劍,太極圖,以及一根扁拐。
其中功德玄黃塔和太極劍算是頂級的法寶,一防一攻,不僅本身法寶的品級就高,還不沾因果,基本上李耳有了這兩件其他的什麼法寶都可以送人了。扁拐是天道送的,具體的能力……沒怎麼用過也沒怎麼研究過。而太極圖,則是一開始就注定好了的他的成聖法器,可鎮壓氣運的。但是鑒於功德玄黃塔和太極劍都有鎮壓氣運的作用,與之相比太極圖似乎有些雞肋?
不過太極圖好歹也是先天至寶,出生更是在李耳之前,所以裏麵必然是擁有著盤古的開天過程的記錄。李耳若是可以觀摩一二,體悟一二,則道行法力必然一日千裏。
但李耳並沒有選擇這樣做。他並不缺道行,也清楚自己要超越天道是千難萬難,而別的人要超越他亦是如此。所以,他就好像有潔癖一般,並布怎麼想要去看盤古的開天過程。你當然可以認為他傻,而李耳隻是偏執的覺得,雖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若留下什麼石頭粉末就不大好了。他有那麼資本來追求純粹的道。
所以,李耳選擇使用的是太極圖最後一個比較突出的功能——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