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你。”顧辭安當晚回家找到常發奎,讓他幫忙在村裏找一個做飯好吃、啃吃虧、人品好的人年輕人去他吃食鋪子裏當大廚,一個月兩百文。
此外他鋪子還缺三個負責揉麵、擀麵的人,一個月一百文。
負責揉麵的需年後到鋪子幹活,可以提前自己在家練習。
最初他打算隻招一個,隨著鋪子裏麵食種類繁多,一個揉麵的員工不夠。
以前一個員工揉麵一個月三百文,等年後三個員工揉麵,一個員工一百文。
他也不是隻會壓榨員工的東家,在他鋪子裏表現好,日後會統一漲月銀的,隻不過第一年月銀的確不高。
顧辭安對常發奎實話實說,他提前說清楚,讓有心思去他鋪子裏負責揉麵的人有心理準備,謹防日後不幹,指責他是騙子。
常發奎對此事很傷心,短短三日找到了四個符合條件人選。
對於顧辭安特意交代的揉麵一事,常發奎原封不動的把話帶給他物色的人選,尋求意見。
待人家同意後,一同帶到顧辭安家。
常發奎找的人都是人品好、家裏條件困難的人。
有顧辭安開的吃食鋪子,他幫助了村裏好幾個條件困難的人,被縣裏評為最為村民們負責任的村長,這是從前從未有過的待遇。
得到誇獎的同時,他也為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擺脫從前的困境而感到高興。
常發奎帶去四個人選全是年輕漢子,年齡在十五歲至十七歲之間。
他認為解救一個家庭,從孩子抓起。
比起每日辛辛苦苦上前撿柴掙的那點兒裹腹錢,不如去顧辭安鋪子學點兒手藝,有個穩定的活計幹。
之前他物色的沈繼、沈離兄弟二人在顧辭安開的麻辣燙鋪子當大廚,一個月三百文錢。
他找的另外兩個,也在麻辣燙鋪子當小二,一個月兩百文。
據說負責在麻辣燙鋪子洗碗的三個洗碗工,原先是叫花子,現在洗碗每個月一百文。
再也不用過在外露宿,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啦。
常發奎瞧沈灼言手裏織著小墊兒,感歎灼言小子技術比他們村女子、哥兒的手藝還好,不愧是莫秋娘的兒子。
正事辦完,常發奎交代幾句後,離開沈家。
教常發奎帶來的四個人做麵食、揉麵、揪麵、擀麵一事落在了莫秋娘的肩膀。
莫秋娘在不耽誤他們幹活的情況下,每天教他們如何做麵食、擀麵揉麵,顧辭安偶爾會在一旁監督。
“東家夫,我交給你的布料,你給顧東家縫小墊兒了嘛?”女粉絲找上門問。
“已經織完一個,夫郎坐在上麵試過了很軟乎,夫郎很喜歡。”沈灼言織的第二個小墊兒也已接近尾聲。
他織的小墊鋪了一層厚厚的棉花,不用擔心硬的問題。
“那便好,衣裳你也盡快縫,我等著顧東家穿在身上呢。”女粉絲付了沈灼言五十兩銀票。
她係好荷包道:“剩餘七十兩銀子,等你何時把衣裳縫完再付。”
女粉絲瞧了一眼沈灼言織的小墊兒,大紅色的圓小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