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公文(1 / 1)

什麼是公文

1.(1)公文區別於其他文章的主要之點是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與規範格式的文件。

(2)機關或組織行使職權、實施管理的活動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條件。

(3)增強公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便於公文的處理和管理,必須強調公文體式規範。

(4)公文形成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他社會組織,這些機關或組織的組建依據是憲法、法律、章程、決定。

公文的產生與發展

★★★

2.(1)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後期,出現了一種體式較為完整的甲骨文書。在我國,作為國家管理工具的官文書的產生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曆史了。

(2)徐望之《公牘通論》“人類有政治之組織,即有法令,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牘。”《荀子•勸學篇》說:“《書》者,政事之紀也”。《尚書》(又稱《書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彙編本。恩格斯指出:“從鐵礦的冶煉開始,並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

(3)《周易·係辭》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4)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文書工作的確立時期。秦代出現的“書”、“奏”,是我國最早的上行公文。自秦漢以後,據徐望之《公牘通論》所計,公文種類,不下六七十種。

文書、文件和公文

3.(1)“文書”一詞,最早見於西漢賈誼《新書•過秦(下)》。漢代以後,文書作為公文與案卷的含義才逐步被確定和沿用下來。

(2)“文件”一詞,大約在清代末年才出現。

(3)我國古代官府之間往來的公事文書在三國以後,多稱公文。

公文的特點

★★★★

4.公文具有很強的現實效用性。它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指公文是由法定作者製成和發布的,以領導者個人的名義發文,在個人名字前麵都應冠以機關的名稱與職務。(2)公文有法定的權威。(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指現實效用)。

(4)公文有規範的體式(主要包括公文文體、文麵格式)。(5)公文有規定的處理程序。

公文的作用★★

5.(1)公文是機關公務活動的文字記錄,因而具有憑據記載作用。

(2)規範性公文的行為規範作用與社會道德規範不同,它具有強製性。

公文的分類★★★★★

6.(1)根據憲法的有關規定所製發的文件,稱之為法令文件。

(2)從公文的行文關係上來劃分。可劃分為:①上行文。如請示、報告。②平行文。如函。

③下行文。下行文(指揮性公文)一般常用指示、決定、意見、通知、批複等。

(3)從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閱讀範圍來劃分,可將公文劃分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和公布文件。秘密文件。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涉密文件隻交主要領導人閱辦。

(4)從公文製發機關的性質來劃分,可以將公文分為法律、法規文件、行政文件和黨的文件。限定在黨的組織和黨員中閱讀和傳達的文件,稱黨內文件。

(5)從公文內容的性質與作用來劃分:①指揮性公文。如命令、決定、指示、政策性通知等。②規範性公文。條例、規定、規則、章程等。③報請性公文。這類公文主要是報告、請示等。④知照性公文。如公報、公告、知照性通知等。

(6)按照公文的來源,可分為:對外文件、收來文件和內部文件。指揮性公文:上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機關或群眾發出的用以領導和指導工作的公文。

公文的文種

★★★

7.(1)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規定了黨的機關公文文種有14種,即: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公報;報告;請示;批複;條例;規定;函;會議紀要。

(2)一份公文的文種並不是隨意確定的,它是根據發文機關的權限、發文機關和收文機關之間的關係以及發文的具體目的和要求而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