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路經金盤山,程咬金得知領兵飛馬去迎。這金盤山腳下有個地方,叫渡官口,是入金盤山的必經之路。因兩邊石密山陡,中間路段狹窄,是一個險要去處,不知已折了多少軍官商人。
來到金盤山的一大隊人馬中,就有一百騎兵,四百步兵,共計五百餘名軍士。中間擁護著五車貨物,和四個貌美女子。
為首的軍官騎一匹踏雪烏騅馬。那馬兒體健肉實,四個蹄腳毛發雪也似的白,膚色棕黑發亮。程咬金見著,心中又喜又愛。軍士正走到官渡口,正好瞅見眼前走來一班人馬。那為首的軍官心裏倒吃一驚,從截道者的麵相和妝容來看,軍士已有幾分確定是這山裏的劫匪。
看見來的隻有兩百個小嘍囉,張眼望望四周,並無增援和埋伏,這名軍官心裏暗暗偷喜:“我此番前去青州境內,是為給新任青州知府獻禮拜賀,路徑此地,卻遇到截道的匪賊。如能抓著這幫賊人,必是大功一件,何不強似送禮?”思索片刻後,那軍官輕蔑一笑,厲聲喝道:“你們這群山匪,賊頭賊腦,專做些禍國害民的勾當,見著本官路徑此地,理應回避,怎敢來劫我的道?我們做官的不去尋你等這群賊人,你們卻非要跑來納命,倒省了我們許多力氣。”
這名軍官二十出頭,樣貌不揚,六尺身材,卻略顯黑胖矮挫。從他的年齡和囂張的勢頭,料定是個剛任職的新官。有見過魔王厲害的士卒,心裏早就慌了,忙著勸說長官道:“還望大人息怒,小的冒昧鬥膽一言:我們此番苦走一遭,隻為去藍城給新任知府獻禮道賀,不巧路過這金盤山,與這裏的大王相見,常言道:遠道而來便是客,不如就客氣一些,再略備些禮物送給大王,好讓大王心歡,大可不必兵戎相見,也可省去許多麻煩哩。”那軍官聽得下屬如此說辭,惱怒道:“我們隊裏個個都是錚錚軍漢,你反倒替山匪說話,亂我軍心,是何道理。他們這般猖狂,都是軍人裏多了些個像你這般貪生怕死的小人,專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以至養成賊勢,先計你五十軍棍,到得青州再跟你理會。”那小官不敢再言語,隻得勒馬退回。他心知程咬金的厲害,幾次打退前來剿匪的大批軍士。因此,附近州縣的官府都怕他。
如今這位軍官不曉事理,程咬金心裏不平,隻想修理他一番,好讓他長長見識。
那軍官見得程咬金有幾分閻王麵相,心知他有一身好武藝,自己不敢上前,便拽緊馬繩原地不動,喝令左右看護在側。程咬金看在眼裏,心裏暗笑。那軍官道:“誰來拿住這廝,本官必有重賞!”隻見軍隊裏捧出一員大漢。
那漢子有八尺身材,肌肉健碩,手提著一杆長槍,一看便知是個練武之人。隻見那人怒瞟一眼程咬金,拱手道“劉知縣莫憂,且看我拿這廝。”劉知縣一看,大喜,回應道:“有閆捕頭出馬,必擒得此賊,去到青州,我定會上表給你升職加薪。”那捕頭叩頭領命,雙腳猛的一踢馬肚,大喝一聲,挺槍搠來。程咬金提斧相迎。戰不到十個回合,捕頭見程咬金武藝高強,心知戰他不過,特意賣個破綻,勒轉馬頭便往回趕。程咬金加速追去,隻一斧頭,從他英冠頂端直劈下來,官帽連同腦袋瞬間分做兩半。捕頭的腦漿和鮮血迸濺四射,劉知縣也被嚇得心頭一顫。
劉知縣心裏慌亂,連忙說道:“誰來擒住這廝,我賞他五百貫錢,布匹糧食一具應有盡有。”常言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無人敢應,五息過後,隻見從軍中走出兩人兩騎,相繼來到軍隊前方,跟知縣搭禮說道:“我兄弟兩個願往。”劉知縣一看,正是兩個當牢節級,亦是同胞兄弟,因父親是軍中校尉,他兩人也算得上是武官之後。劉知縣叮囑道:“這匪頭了得,你倆且當心,切不可大意。”那兩個人異口同聲道:“劉知縣且寬心,我兄弟兩個一出,必能擒住此賊。”兩人話音剛落,隨即手提大刀,挺身上前。程咬金也不慌,隻冷冷一笑,便提斧來迎。不到二十回合,又被程咬金一斧頭一個,雙雙砍落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