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四年,秋分時節,傍晚的夕陽照在一片麥田裏。不知是夕陽把麥田照的更燦金一些,還是麥田把夕陽映的更加的好看。勞作一天的農民大哥正扛著鋤頭抽著旱煙,快步的朝家的方向前進,準備回去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大遼國國都奉天城內,當今天子天聖帝正與朝臣商討著大蒙國使團一行的接待問題。禮部尚書吳守仁道:“此次前來和親的是當今大蒙國皇帝的嫡出二公主,使團大約三日後抵達,大蒙國當今太子親自護送這個妹妹出嫁。我大遼理應也派太子接待,但是由於本朝尚無太子,所以具體接待人選,還請陛下定奪。”
“內閣有何意見,說來聽聽。”天聖帝說道。
內閣首輔,中書令張洪達不動聲色的輕咳了一聲,中書侍郎樊忠心領神會的說道:“二皇子殿下為人持重,必能勝任此事。”一時間,朝堂上複議聲不斷。
“樊大人啊,你莫不是和朕在說笑吧。老二那叫為人持重?那應該叫木訥寡言才對。”此言一出,朝堂上跪倒一片,齊聲道:“臣惶恐!”
“好了好了,都起來吧。這樣吧,雲平世子正好在京中,讓他接這個差事吧。”張首輔聞言一驚,再也按捺不住地說道:“陛下,此事似乎不妥,畢竟長平王世子不是皇子,於理不合。”
“哎,老大早夭,老二木訥,老三整天研究書畫,對國事一直不上心,而且還是此次和親對象,老四年幼,實在都不是可用之人。誰叫朕的兄長生了一個好兒子呢,能者多勞吧。再者,雲平為長平軍副帥,也好叫北蒙人見識一下長平男兒的風采。此事就這麼定了,不必再議。”張首輔似乎還想說點什麼,但是始終沒有開口。
次日,正陽宮內,各宮娘娘帶著皇子公主們正在給皇後請安。娘娘們都是當今天子潛邸出來的老人兒,與皇後相識多年,相處還算融洽,屋子裏充滿著歡聲笑語。“好了,你們都退下吧,我有些乏累了。”皇後說道。隨著各位娘娘和皇子公主們的離去,正陽宮又恢複了往日的清靜。其實皇後本是一個愛熱鬧的人,無奈自己多年來一直沒有子嗣,每天苦哈哈的喝著禦藥房給熬的湯藥,卻始終不見好轉。
“娘娘,首輔大人求見。”皇後的貼身婢女說道。
“是哥哥來了,快請。”皇後道。張首輔滿臉愁雲的走進了正陽宮,說道:“微臣參見皇後娘娘。”
“哥哥不必拘禮,一把年紀的人了。”皇後答道。
“君是君,臣是臣,規矩是不能壞的。”張首輔說道。
“哥哥近來身體可好?”皇後問道。
“尚可,隻是確感精力不濟,怕以後不能繼續為陛下分憂。”首輔答道。皇後發現張首輔臉色不好,問道:“哥哥最近有煩心事?可是與大蒙聯姻有關?”
皇後見張首輔麵有難色,便屏退了左右。“確有一事,關於大蒙使團的接待問題。陛下已經下旨讓長平王世子接待大蒙太子一行。”張首輔說道。
“哥哥就是因為此事憂慮?我記得前幾年西域兩國使團來訪之時,也是由長平王世子接待的吧?”皇後說道。
“我的妹妹呀,此事非同小可,本朝雖尚無太子,也應由皇子負責使團接待事宜。但是現在陛下兩次三番的讓長平世子去,可見長平世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長平世子確是胸有韜略之人,為人也謙遜有禮。在京時協助陛下及各部辦差,向來穩重妥帖,朝中上下亦是有口皆碑。加之長平王父子掌兵多年,長平軍更是驍勇善戰。妹妹這麼多年卻一直未有子嗣,東宮空懸,怎能叫我安心呐。”首輔說道。
皇後聽完此番言語,臉色比張首輔還要凝重。並不是因為長平世子,而是因為提及了她多年的心病,那就是膝下無子。“哥哥認為該當如何呢?”皇後道。
“當前最要緊之事,還是妹妹要先有子嗣,確保東宮有主,才能做下一步打算。”張首輔接著說道:“我聽說最近太醫院新來了幾個太醫,新方可有效果?”皇後哎了一聲,並未作答。
“妹妹且放寬心,我可以告訴妹妹一個好消息。老祖不日就會出關,倒時我懇請老祖賜下仙方,想必能藥到病除。”張首輔道。
皇後眼睛一亮,喜上眉梢道:“真的嗎?那可太好了,一切仰仗哥哥了。”
“但有一事,妹妹切記,關於老祖一事,切勿向任何人提起,包括聖上在內。事關天機,切記切記。”
皇後翻了個白眼道:“知道啦,哥哥已經說了好多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