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慢慢的啟蒙者與施教者的身份在同一天都宣告結束,慢慢和李老頭都把三千字文掌握了,換句話說,他們都啟蒙了。
啟蒙了的慢慢突然很想看書,單純的隻想要看看書裏的世界,世人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慢慢不知道黃金屋與顏如玉有什麼用,但六歲的慢慢正是好學的年紀於是,他向擁有很多書的虎哥提出了需求。
虎哥自然很樂意,虎哥現在的老師身份可真真的是個虛職了,畢竟隻是一個幾百號人的小村子,小孩子就那麼幾個,啟蒙了就不再進學,這一點,頗讓林先生感到頗為失望。
不過,在慢慢看書之前,虎哥很有深意的對慢慢說道:“慢慢,如果你是矢誌學業,那麼,我建議你專攻一門,上三家,儒釋道,中九道,墨法農兵醫畫縱橫陰陽都是主流,選一家之言專攻領略先賢智慧,那麼開悟也就不遠了,一旦開悟便異於常人,上可直接入朝為官,下可逍遙江湖,畢竟開悟之人且不過專注學業的學子的千人之一啊。”
慢慢表示知道了,慢慢有自知之明,他比不上大多數人聰明,讀書剛剛開始是為了交流,現在是隻是為了看書,慢慢從來沒奢望有一天他會站的比別人高,從出生到現在,慢慢一直在仰視。慢慢從來沒有想自己會變成虎哥那麼厲害,還會飛,會飄在空中。其實要說沒有渴望,那是騙人的,一個六歲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變成大英雄的,然而慢慢是腳踏實地的慢慢,腳踏實地的慢慢不會幻想,隻會做。
虎哥家有三千道的總綱三千本,其實是他拿來應付考試的,大唐帝國的“科舉”分文試與武試,文試之中有很一部分是考三千大道的一些東西,大多數參加“科舉”的學子都是開悟者,背誦這一三千冊書還是有所困難的。
中虎就不打算死記硬背,因為中虎努力學業,爭取早日頓悟。一旦頓悟,神通穩固,智慧大進,且擁有過目不忘之能,區區三千本書一天足矣記完。然而看慢慢翻開了一本“小說家”在那裏看,虎哥搖搖頭,卻並沒說什麼,這個小友對他來說很特別,他第一眼見到就覺得很投緣。雖然慢慢的“資質”不是太好,但學業一途從來資質都是輔助。但既然慢慢誌不在此,虎哥也不在意,各人各有自己的緣法,不過,等自己頓悟必然得回大唐去奪回自己原本的榮譽,離別之後可能就很少交集了。
林中虎負手觀竹,不動如山。
慢慢看的很入神,一本小說家總綱也就幾萬個字,他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仿佛裏麵有金屋似的,直至天黑,慢慢才放回書本,踏月而歸。
第二天,依舊捧起小說家看,隻看不誦。
林中虎抬頭望天,竹下安眠。
第三天,誦讀,一遍,十遍,百遍,遍遍滋味各異,使人聽之不厭。
中虎畫竹,胸有成竹,卻下筆無神。
八年時間,李慢慢風雨無阻看遍了三千大道的總綱,誦讀了不下千遍,讀書使人明智,這點確實不假,慢慢在後來隻要看過一遍,那些文字就像是鐫刻在腦子裏一樣,揮之不去,然而,每次誦讀都會有不同感受,比如誦讀道教總綱會給人一種玄妙異常的感覺,每次誦讀,道可道,……無名萬物之母有名……總感覺自己身在虛空,那一字一頓仿佛是從四麵八方傳來,欲尋找出處,收獲的隻是茫然。
佛教的金剛經則莫名給人以莊嚴,誦讀之,心境平和,然佛經之中有大智慧,大佛金口一開質問:雲何應住,隻是瞠目,大佛微笑,隻道:應如是住。閉眼,無悲無喜。雙手合十,大佛智慧無邊。
墨家的綱要是慢慢比較欣賞的,雖說有些地方過於激進了些,但兼愛非攻這類思想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