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肴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
公元1894年元月的一天,俄國駐華公使喀西尼向俄國沙皇秘報:“全朝鮮陷於沉重而日益增長的激憤情緒已有相當時日,這種激憤情緒極易轉變為公開的暴亂。”
2月15日,農曆甲午年正月十日,全羅道古阜(fu二聲)郡,由東學道首領 全唪(feng三聲)準 組織武裝起義。起義軍大敗官軍,領兵官李庚鎬被擊斃。朝鮮政府軍在東學起義軍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被迫向清政府求援。
6月6日,清政府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在清政府授權下,率淮軍2000人分兩批在朝鮮牙山登陸,為鎮壓東學黨起義軍進行戰爭準備。
6月10日,朝鮮政府和起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清軍未經戰鬥,起義宣告平息。隨即,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軍,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開始和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進行撤兵談判。
7月14日,中日在朝鮮撤軍談判破裂。
7月17日,日本大本營作出開戰決定。日朝談判也宣告破裂。
7月23日淩晨,日軍突襲漢城王宮,挾持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麵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政府軍艦“濟遠”、“廣乙”號。史稱“豐島海戰”,引爆甲午中日戰爭。
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
是年初秋的夜晚,北平金寶街
街口,佇立著一個身材消瘦的身影
良久,消瘦身影如失魂喪屍一般,挪動著僵硬的腳步
一道閃電,照亮了街巷---
此人,劉本秋,太醫院六品禦醫。
滾滾雷聲,將昨天發生的事情,再次呈現在他的眼前
醇親王府,嫡福晉婉貞病重,太醫院著劉本秋等人速去診治。
禦醫劉本秋,因診治慈禧太後病症時,得罪了大總管李蓮英,已被革職,念其世代行醫,令其“戴罪當差”。此一番,禍福雙至。
治好了,可以免罪,重獲品級,治的不好,恐怕人頭不保。但醇親王嫡福晉的這個病,又豈能是治的好的?這是思子陳屙啊!
什麼叫思子陳屙?顧名思義,思,思念;子,兒子;陳,老舊;屙,疾病。連起來,就是因思念兒子積久不愈的疾病。
那麼,這醇親王嫡福晉婉貞又是誰呢——其父,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而惠征,全名葉赫那拉·惠征,官居正四品。鑲黃旗滿洲。(這個“徽寧池廣太”,也有說“徽寧池太廣”的,兩者都對。為什麼呢?“徽寧池廣太”是指徽(徽州府),寧(寧國府),池(池州府),廣(廣德州),太(太平府)等五府,這個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市,官員名稱為知府。排列順序而已。道台也叫道員,是介乎於巡撫與知府之間的地方官員,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地區。巡撫是省級的,知府相當於市,再下麵就是知縣)。
我們一聽到葉赫那拉,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想起一個人來,對了,慈禧,慈禧太後,慈禧本名:葉赫那拉.杏貞。那麼,這個葉赫那拉.杏貞,現如今的慈禧太後,就是惠征的女兒,醇親王嫡福晉婉貞是葉赫那拉.婉貞,慈禧太後的親妹妹。也有傳說,說這個慈禧啊本名蘭兒,是惠征的侄女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劉本秋,世代行醫,祖上就代代都有禦醫,是純純的中醫世家傳人。就在前陣子,慈禧老太後身體不適,太醫院命數位太醫前往西苑儀鑾殿為太後診治,這其中,就有太醫劉本秋。因劉本秋生性耿直,不喜阿諛逢迎,惹得總管李蓮英的不滿。遂借此機會,奪了劉本秋的六品頂子,責其戴罪當差。
此番,醇親王嫡福晉婉貞病重,太醫院命劉本秋,章學思,趙文定等三科太醫前往診治(這在太醫院的醫生,不都叫禦醫,品級高的叫禦醫,一般是正六品及以上,人數也不多,一般為13人。其餘的是吏目、醫士、醫生,如果有官職的話,一般是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太醫院最初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傷寒、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正骨、痘疹共十一科。後咽喉並入口齒,痘疹並入小方脈,成為九科。至光緒年間,傷寒、婦人並入大方脈,瘡瘍(羊)改為外科,針灸、正骨停辦,最終成為大方脈、小方脈、外科、眼科、口齒等五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