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帶著數名隨從麵向初升的太陽,此時已經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方向。
在路途中,他們避過了從官道上大軍的疾馳。
隨從問道:“公子,這是誰的軍隊?”
楊修道:“是劉俊的,第三兵團。”
看著第三兵團快速的向著弘農急行軍,楊修明白,弘農是待不了。
楊修暗想道:“看來先走一步是對的選擇!我低估了劉俊的實力,他的部隊跟之前這些軍頭的不一樣。”
如果劉俊聽到楊修的讚美之詞,不知道又該作何感想。
隨從又問道:“公子,那咱們不回家,我們的妻子爹娘又怎麼辦?”
楊修道:“劉俊軍紀嚴明,以我這些時日與他的相處了解,他不會殺婦孺的。”
隨從道:“公子像是篤定劉將軍會贏?”
楊修輕輕一笑:“董遇的軍隊看似強大且人多勢眾,但其實不堪一擊,這也是我為何招他來弘農合擊。隻是....。”
隨從問:“隻是什麼?”
楊修沒有回答,他心裏明白:“隻是沒想到劉俊軍隊的強大超出了預期。”
其中一名隨從開口道:“劉俊要是燒死在山上了他的軍隊不是自然就瓦解了嗎?”
此刻楊修竟有些期盼劉俊要活著。
他非常明白,如果劉俊死在城內,那他的那些將領恐怕會報複楊家。
弘農楊氏,可能被自己拖入深淵之中。
但楊修現在顧不了這麼多,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閑言碎語了幾句之後,幾人繼續向東趕路。
隨從問道:“公子,我們現在是去往何處?”
“許都。”
...
恰如楊修所言,弘農城外,晌午。
董遇的軍隊在經曆了數次進攻第五兵團的營寨後,已經明顯呈現攻擊乏力。
副將向董遇稟報:“將軍,將軍,敵人堅守嚴密,箭弩射的厲害,我們難以靠近。”
董遇大怒,問道:“讓盾牌先頂上去,投石車安排好了嗎?”
副將為難道:“回將軍,咱們這次偷襲敵軍,因而沒有準備重型攻堅裝備。”
董遇罵道:“咱們這麼多人,不會就地取材造啊!”
副將苦不堪言,心裏罵道:“蠢材,你以為這些東西可以隨隨便便就造出來呀。”
但還是老老實實回答道:“沒有工匠協同,我們也造不出啊。”
這董遇字季直,和他哥哥在興平年間投靠將軍段煨麾下,好學且治經,但並非行軍打仗的能手。
聽完副將的話後這才明白,原來行軍打仗並非看書那般隻需裝進腦裏就行,而是需要實踐。
董遇無奈:“楊德祖這小子,說好內外夾擊,都已經天明了也未見他楊家派人出來合擊。”
副將嘴賤道:“難不成事情泄密了?楊修被...。”
董遇道:“可能是吧。咱們本就隻是看在他弘農楊氏的麵上過來協助,但現在這個情況,我們要趕緊撤退收縮了。”
副將道:“是啊將軍,如果被他們東線的軍隊回援,咱們不就被夾擊了嘛。”
就在大軍攻堅不利的情形下,董遇隻得下達了停止攻擊的命令。
好在董遇曾在段煨指導下帶兵協同討伐李傕,也有一些常識,又勝在兵多於第五兵團,因此趁著不受對方攻擊的情況下,將大軍撤出了戰鬥,安全退回紮營的駐地。
沒過一陣,探馬回報:“東側來了一支軍隊。”
董遇明白,肯定是劉俊放在東線與自己對峙的部隊回援了,慶幸自己剛剛沒有跟第五兵團繼續纏鬥。
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副將道:“敵人增援趕到,兵力不少,恐怕我們現在難以吃掉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