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煨,字忠明,武威人。
東漢太尉、新豐縣候段熲的弟弟,與賈詡、張濟、張繡乃是同鄉。
建安三年,因平定李傕有功,朝廷增加了段煨的封邑。同時曹操考慮到段煨頗有實力,又占據著弘農這塊關中連接洛陽的中樞要地,因此將他從司隸弘農郡改封至涼州北地郡,欲另尋他人就職弘農。
段煨接到朝廷的調令,猶豫之後選擇聽命。
畢竟屬於大漢之臣,且段煨並無雄心壯誌,因此從大軍中選拔了一支精銳部隊,帶著家眷及大量物資由風陵渡過黃河至河東郡,再由蒲阪津過黃河,從夏陽至北地郡。
此時劉俊已經完成相應部署,並決定親自到達弘農參與行動。
屬下們紛紛建議劉俊不要輕動,最主要的原因是劉俊大傷初愈,大家都害怕他來回奔波舊病複發。
但劉俊堅持這次遷徙弘農的事情他一定要親自完成,不想當中出現任何失誤。
眾人勸阻不得,隻得作罷。
...
甘寧的驍騎營動作很快,在華陰集結後冒著風雪趕在臘月二十九左右抵達弘農郡治所:弘農。
甘寧奉令占據了外圍村落,安排部眾修建了多處躲避風雪的大帳,沿途設置探台,這一切並未驚動城內官吏及百姓。
就在中華大地都沉浸在寒冬中準備迎來新的一年時,關中的部隊陸續由華陰過潼關,進入崤函穀道。
建安四年,一月。
劉俊率白毦營、第五兵團抵達弘農,與驍騎營彙合,正式進入城內。
城內本有郡兵,大部分的還是段煨留下的部隊。
但劉俊率兵清晨突然入城,直奔郡守府,因此很快控製住城內局勢。
弘農郡丞聽聞有大軍入城,大驚失色,以為是北方南匈奴趁著漫天大雪,突然南下劫掠,正準備收拾家當跑路,卻被陳到一把揪回。
郡丞戰戰兢兢地問道:“將軍何人?”
劉俊道:“蕩寇將軍、領馮翊太守、藍田侯劉俊,是也。”
郡丞這才鎮定下來,道:“將軍既為京兆將領,為何率兵來犯本郡?”
劉俊笑道:“我想郡丞誤會了,在下是來迎回我郡內百姓的。”
郡丞聽完,眼睛都睜大了:“這是什麼意思?!”
劉俊沒有回答他,而是饒有興致地問道:“敢問郡丞姓名?”
郡丞這才整了整衣冠,拱手回禮道:“在下本郡郡丞,楊清。”
劉俊道:“莫非公是弘農楊氏?”
楊清道:“正是。”
劉俊此時眼裏一股狡黠之色躍然而出,隻是楊清沒有和劉俊對視,因此沒有看出。
弘農楊氏。
本地大族,也是天下皆知的世家豪族。
因此在弘農任職的官吏,誰都要依附楊家,畢竟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劉俊當然知道這一點,但世家大族再厲害,他們手裏沒有兵,在劉俊看來也不過是一塊案板上的肉。
幾日下來,李嚴、徐庶、孟達對弘農各地的召回動員逐步開展起來。
第四兵團負責在潼關至函穀關一段接應百姓,送至關中;
第三兵團負責在弘農東側駐防,因為那裏有一支董遇的部隊。
與此同時,劉俊幾次登門拜訪楊家,與其見麵溝通。
而楊家作為交涉代表的是,楊修。
原來楊家的家主楊彪陪同天子東遷,身在許都,所以留在弘農主持大局的是其嫡子,年輕有為的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