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縣。
位於秦嶺山脈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山間穀地之中,是卡在北進關中平原,南下南陽平原的中間樞紐之地。
縣城不大,但亦有數萬戶百姓,更多的是曾經從關中避難的百姓彙聚於此,也因此流寇盛行,占據縣府,稱霸一方。
劉俊軍到達商洛,休整了數天,也肅清了盤踞周邊、占山稱王的流寇。
劉俊軍與當地百姓交好,打擊壓榨底層人民的宗賊地主,贏得了相當好的民間人心及波及周邊的政治影響。
但畢竟小城,城破糧少,哪怕劉俊軍從南陽出發時自備軍需物資,但很快也堅持不了長久,因此劉俊召集了龐統與賈詡,三人關在小屋內進行商議。
劉俊率先發言道:“在商洛也有不少時日了,我思考了很久,軍隊的改製迫在眉睫。”
龐統道:“是呀,士卒聽命於將領,若將領沒有好好的管束製約,長此以往招募來的士卒隻會導致士兵跟流寇沒什麼分別了。”
賈詡道:“改編完成後我們也將盡快北上。商洛小城,糧食也不足以支撐軍隊開支,需盡快到達藍田,到了藍田就進入關中平原了。”
劉俊道:“所以才叫二位前來,我們三人共議此事。”
龐統道:“主公的意思是...?”
劉俊道:“我打算將所有部曲部隊打散,混編成兵團,分別以數目‘一、二、三’代替,兵團由都督為主將管理,校尉為副將輔助;兵團上成立中軍部,所有兵團都督需對上報告,執行中軍部發出的所有指令。”
劉俊的這一新奇想法對龐統和賈詡來說是前所未聞,兩人帶著濃厚的興趣繼續聽劉俊講述他的方略。
劉俊接著道:“中軍部最高決策層我已經想好,由‘我、龐士元、賈老’三人組成,決策所有機要,下發兵團負責執行。同時中軍部還將成立參軍、文書、後勤以及直隸的護衛營等等機要部門,這些部門與兵團是平行機構,隻不過職能不同罷了。”
龐統連忙道:“主公,參軍、文書、後勤?你把這些職位提高到與這些將領們平等,他們會有怨言吧?”
劉俊解釋道:“還是有必要的。各個職能部門負責的領域不同,但都很重要。參軍以參謀軍事、上傳下達軍事指令為主;文書以緊抓兵團紀律、將領文化操守等方麵;後勤也需要單獨成立一個單位,讓專人負責。這樣安心在前作戰的在前作戰,供應大軍的專心為大軍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
賈詡對劉俊想出來的這一套頗有新意的製度倒挺滿意,道:“不妨試試,我覺得孝廉的想法很有創新性,不失為一個好的改編策略。”
劉俊道:“軍隊改編後,我們需要提出幾點紀律,要求部隊嚴格執行,這樣既可以統轄全軍,避免軍隊形成個人的部曲勢力,同時又能約束將領士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軍‘令行禁止’。”
龐統點點頭道:“首先第一條就是‘不得搶掠百姓,燒殺奸淫’。我們既然是為了平叛安民,那必然要做一支正義之師。”
賈詡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得‘一切行動聽指揮,不得擅自行動’。中軍部的命令下麵的兵團將領及士卒都必須嚴格執行。”
劉俊道:“昔日高祖進入關中曾‘約法三章’,今日我們最高決策‘三人組’還沒進關中,卻已經提前提出兩點紀律性要求,我就提出最後一項吧。”
龐統、賈詡笑道:“聽聽你的最後一項吧。”
劉俊道:“‘斬獲繳納一切歸公,不得私自收藏’,這樣我們軍隊所獲的戰利品彙集起來,就可以公平公正的分發給立功的將士及其他人,不愁該獎賞時拿不出物資,去剝削平民百姓。從而做到真正的賞罰分明。”
龐統、賈詡拍手叫好,認為這‘三條紀律’一定可以提升軍隊素質,提高戰鬥力。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處於亂世的諸侯軍閥,可以說比流氓都還不如。想要訓練出一支有信仰、有戰鬥力的軍隊,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意識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劉俊在荊州這幾年一直思考摸索的問題。
三人商議畢後,次日,劉俊召開全軍大會,將昨天定的改編方略告知全軍。
這次改編影響很大,底層的士卒都是跟隨自己的同鄉(如魏延、霍峻手下的部曲),或是投降招募跟隨多年的頭領(如劉磐、黃忠手下的士卒),這下要求聽指揮,促混編,部分中低層士卒表示不接受。
劉俊沒有跟這些有異議的士卒計較,而是采取‘願意則跟隨,不願意的,上繳武器盔甲,發放糧食,任其自由選擇出路’。
全軍士卒見狀,大部分的還是表示願意聽從命令指揮,服從安排;少部分的觀望之後還是選擇服從,隻有百餘人選擇領取糧食,各自返鄉。
劉俊有個優點還是讓人欽佩的,那就是他基本說到做到,沒有為難返鄉的百餘人,說到做到的發放糧食及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