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宛城事變(1 / 2)

建安元年六月。

在董承、楊奉等人的車駕下,狼狽不已的天子皇後及公卿百官渡過黃河,總算躲避了關中西涼軍的圍追堵截,在黃河以北的河內郡大陽縣落腳,河內太守張楊派人一車一車的送物資補寄天子。

董承派大夫趙岐至荊州,希望劉表能派人修繕殘破不堪的東都洛陽。

此時的朝廷雖早已威望全無,但畢竟還是處於漢廷統治下的地方官吏,基本遵循朝廷的要求。

荊州。

劉表決定派劉俊率兵士去東都修繕,中郎將的官職太低,不配給天子做事,遂擢升劉俊為虎威將軍、護軍,率三千士卒隨荊州使者別駕劉先一同北上。

劉俊令程磊、李嚴、陳到、徐庶等將領隨軍,令甘寧、霍峻等留守南陽,巡視防務;鄧潘、程秉主持郡內政務。

路過宛城,劉俊再次拜訪賈詡,向其詢問東都大致情況。

兩人雖年齡相差近三十,但並不影響聰明人的交往,關係日漸密切。

建安元年七月。

劉俊率部進入司隸,來到東都洛陽。

這裏的景象如同數年前在關中,一樣的凋敝殘破,人煙罕跡。

別駕劉先讓劉俊在此修繕宮宇,自己與大夫趙岐則前往河內郡迎接天子。

劉俊審視洛陽,發現宗廟及皇家陵墓被完善過,經打聽才知道當年江東猛虎孫堅打進洛陽,收拾了漢家宗廟及陵寢。

劉俊想到這兒,不禁對孫堅產生欽佩之情,像孫堅這樣為國為家,心係漢室的忠臣良將,天下又還有多少呢?

又想到孫堅後來戰死在荊襄,一代英豪隕落,又悲從中起,令人惋惜。

劉俊令李嚴、徐庶負責宮宇的修繕事宜,令陳到看守為天子準備的大量軍需物資。

令程磊巡視四處,繪製司隸山川地形,這也是從宛城出發前,與賈詡交流,賈詡建議劉俊辦的事情,也不知他做此事為何。

不久宮宇完善,天子回到洛陽,自然也是感慨不已。

劉俊隨眾朝拜天子,天子賜封劉俊為騎都尉。

騎都尉,秩比二千石,對於現在的朝廷來說,不過就是賞賜了劉俊一個空職。

劉俊謝恩後率部返回荊州。

建安元年八月。

占據豫州的曹操將天子接到潁川許昌,改稱許都。

...

劉俊返回襄陽述職,劉表對天子之事進行了詳細的詢問,劉俊也據實以答,劉表得知漢家天威不複存在,便在之後就愈加的放肆,出行車駕、服飾禮儀等等皆超過了州牧規定的範圍。

此皆後話,在此不表。

劉俊在襄陽與龐統交談,也將北上朝貢天子之事盡皆說出。

龐統感歎天子蒙難,天下已然大亂,想要力挽狂瀾,恢複天道秩序,非命世之人不可。

劉俊饒有興趣的問道何人。

龐統指指劉俊,兩人皆捧腹大笑起來。

這一年,北方依舊南下避難者不少,其中徐州琅琊諸葛玄帶家族投奔劉表。

建安二年。

迎奉天子於許都的曹操加封大將軍(不久後讓給了袁紹,自己改為司空),率兵剿滅了楊奉、韓暹、李樂等盤踞在洛陽周邊的勢力,版圖擴張到潼關、弘農以東。

三月。

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宛城的張繡。

戰報很快傳到荊州。

劉俊在新野連續等了兩日也不見襄陽任何調遣的將令,感到頗為意外。

劉俊召集眾將官議事:“前日北邊傳來戰訊,天子令曹公征討張繡,按道理來說襄陽應該安排我們北上援助的,可到今日還沒有動靜。”

眾將開始議論紛紛。

徐庶道:“隻怕鎮南將軍沒有打算讓我們北上,我們是等不到將令了。”

劉俊帶著疑惑道:“難道不知曉‘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徐庶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征討張繡是朝廷的旨意。荊州若去營救,隻怕出師無名。”

眾將又開始議論起來,有的認為與張繡唇齒相依,應該援助。有的認為徐庶說的是對的。

劉俊製止了眾人的發言,道:“人心不知足。若曹操吞並張繡占據宛城,隻怕下一個目標會是荊州。不行,我上書鎮南將軍,請命北上。”

主簿鄧潘阻止道:“襄陽沒有將令,我們按兵不動為好。孝廉若直言上書,恐惹鎮南將軍非議。”

劉俊道:“我還管非議不非議。再不行動,隻怕曹操就到了淯水了。”

於是書寫言陳,派人直送襄陽而去。

而此時的張繡,也早早向襄陽發來求救書信,在宛城焦急等待劉表派兵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