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秦國鹹陽宮大殿。
秦王政龍盤虎踞,安坐殿上,饒有興致的看著殿外恭謹的荊軻,以及他身後稚嫩的少年秦舞陽。
荊軻捧著燕國堪輿圖,小少年舉著人頭大小的木盒。
秦王政不語,殿中寂靜無聲。
許是受不的這般威壓,少年人臉色微白,身體有些顫抖,額頭也滲出些許汗珠,好像很緊張。
見此情形,秦王政不由一笑,大秦奮六世而逞威,世人果然再難見藺相如那般風采。
隨即掃了一眼殿下群臣之中的蒙嘉,後者會意,轉身對著殿外高呼。
“燕國使臣覲見!”
二人遂步入大殿。
荊軻定了定神,恭敬呼道:“正使荊軻,副使秦舞陽,奉燕太子丹之命,特為秦王獻上燕國督亢堪輿圖,另有秦國叛將樊於期(fán wū jī)項上人頭,以期兩國罷兵安民,永為睦鄰,望秦王允臣使二人進獻。”
秦王政看了一眼荊軻身畔的少年,擺擺手,道:“你一人上前便可。”
荊軻無奈,隻得轉身接過秦舞陽手中木盒,躬身拾階而上。
待荊軻打開木盒,看到樊於期大好頭顱,秦王政麵露喜色,不由緊了緊腰間佩劍,快意大笑一聲“好”,而後示意荊軻近前為他展示堪輿圖。
荊軻稍稍近前,略微躬身,緩緩打開輿圖。
秦王政放眼一掃,圖中果為燕國督亢!
看著近在咫尺的輿圖,仿若燕地亦唾手可得,秦王政眼中熾熱大盛,不由鬆開佩劍,握住輿圖一角,細細打量。
待圖將盡,二人相離不過數寸,與圖赫然露出一柄寒光四溢的鋒利匕首。
徐夫人,寒月!
秦王政瞳孔一縮,大驚之下,悚然後退一步。
荊軻趁勢握住匕首,須臾間已扯住秦王袖袍,猛然前撲。
霎時,攝心寒光就要刺中秦王。
呲啦!
卻見秦王政躲避間,匕首反而劃裂衣袍。
得脫。
趁此間隙,秦王政扶劍躲入柱後,欲拔劍相抗。
奈何佩劍甚長,又有荊軻舍命糾纏,幾番掙紮竟未成功,隻得繞柱而行,堪堪與再次近身的荊軻相持。
電光石火間的變故,驚得殿中群臣大駭不已。
回神欲救秦王時,方才記起,群臣卸兵入殿,士卒無令禁入,遂一時竟無人敢上前。
荊軻心中急切,幾番奮力施為,怎奈秦王以殿柱為依仗,倉促間不能功成。
相持之中,有近臣醫官夏無且,怒吼一聲,將藥簍砸向荊軻,荊軻本能閃避開來。
秦王政趁勢拔劍而出,含怒一劍,砍斷荊軻一腿。
荊軻跌落在地,無望再近身,隻得將匕首狠狠擲向秦王。
然……隻能麵露悲切,無奈看著秦王輕巧避開。
秦王政激憤之下,連斬數劍。
待荊軻氣絕之前,回首看向秦舞陽時,卻見少年人依然躬身低頭,不斷顫抖,隻能暗歎。
秦舞陽誤我,刺秦終未能成!
荊軻刺秦,傳唱千年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就這樣落幕了。
有人感悲壯,有人歎奈何,更有人嗤之以鼻……眾說紛紜數千載,卻無人知曉秦舞陽之後的際遇,甚至連史書野聞都沒有交代他的結局。
偶爾有後人說起,大多也都是哂笑……猜測,可能,也許,秦王順手斬了吧。
誰會在乎。
……
公元2023年8月22日,帝都大學,大課室。
秦舞陽趴在課桌上,半睡半醒間嘀咕著什麼。
寬闊明亮的教室裏,史學教授侃侃而談。
他也很無奈呀。
正值壯年的教授,講的激情四射,唾沫橫飛,紅光滿麵。
“秦舞陽,年少就很勇猛,常與人打鬥,十二歲時以殺成名,所以燕太子丹計劃刺殺秦王政時,就為荊軻找了這麼一位少年英俠作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