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華山(1 / 2)

六月,少華山。

草木鬱鬱蔥蔥,青翠欲滴。

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

微風拂過大地,吹在臉上,沒有帶來一絲的涼意。

倒是有一股股濃濃的血腥味,直衝鼻腔。

蘇軾眉頭緊鎖。從軍十數載,早已見慣了血雨腥風,他還是聞不慣,或者說不喜歡,這人血的味道。

更何況,這血腥味,大多數還來自於他的袍澤弟兄。

今天這一仗,絕對稱得上最憋屈的一場。

親率一營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追擊總兵力不到一隊,主將還身受重傷的殘兵散勇,居然讓他折損大半,打了整整一天,依然未能完全拿下對方。

他的這些兄弟,可不是長安城中臨時拚湊起的新兵。

曾經跟他翻越過蔥嶺,攻滅過小勃律。也曾跟著他遠征大食,在怛羅斯城下,與數倍於己的大食軍隊血戰五個晝夜。雖然最後因為葛邏祿部的突然叛變,功敗垂成,兵敗怛羅斯。

但是這一戰,他們打出了大唐軍人的威風,使得囂張跋扈的大食人,不敢繼續東進。

好在,這一仗,馬上就要結束了。

對麵,如今隻剩下三個人,三個渾身是血,幾乎快要被射成刺蝟,卻依舊死戰不退的人。

其中一人,蘇軾認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

“鳴金!”。蘇軾對著身邊的傳令兵喊道。

“鐺鐺鐺……”傳令兵敲響了手中傳令撤兵的銅鍾鑼。

正在奮勇向前的將士,聽到鑼聲,停下腳步,有序的向後撤退,一直撤退到距離唐軍一箭開外的地方,停下了腳步。

再向後退,就要退到石牆外了。

蘇軾之所以鳴金收兵,是有著他自己的考量。

他看的出來,眼前的這三人,早已經成了強弩之末,隻靠這一股血勇在強撐著沒有倒下。

可即便如此,困獸猶鬥,想要拿下眼前的這三人,他也勢必要付出些代價。

隻要再多點耐心,他們的血就會流幹,勝利,唾手可得!沒有必要為了幾個必死之人,徒增傷亡。

踩著被鮮血染紅的土地,蘇軾走上前,在距離兩人半箭之地停了下來,抱拳拱手道:“良器兄,別來無恙!”

被稱作良器之人,姓李名晟,字良器。身高六尺,虎背熊腰,身穿明光鎧,手持亮銀槍,英武非凡。

李晟冷冷的看著蘇軾,並不答話,反而把手中的亮銀槍握的更緊了些。

“看來良器兄的狀況並不怎麼好啊。實在對不住良器兄。小弟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在戰場上,與良器兄兵戎相見,以命相搏。”蘇軾也不在意,他當然知道,此時的李晟就靠一口氣,一開口,氣一泄,人很快就不行了。於是又自顧自的說著。

“小弟也沒辦法,我等跟著高將軍,東擋西殺,也曾立誓,要效仿先祖,為大唐,開疆拓土,守土安民。隻可惜,天不遂人願。”

“漁陽鞞鼓,天下震動。我等隨高將軍,奉命征討。封常清將軍,以新募之兵,對戰範陽百戰之卒,一敗再敗。無可奈何,隻能退守潼關,以保長安。”

“良器兄久在軍旅,也跟燕軍交過手,也該明白,高,封兩位將軍的選擇,乃是最優選。可恨長安的那位,居然聽信一個閹人的讒言,以貪墨軍餉的罪名,殺了高,封兩位將軍。”

“敗軍之將,死而無怨。但以如此齷齪的罪名,死不瞑目!”

“哥舒將軍,重兵臥床,臨危受命,力保潼關不失。又是長安的那位,聽信讒言,一再催促哥舒將軍出關平叛。”

“哥舒將軍,明知前麵是陷阱,卻不得不跳。兵敗靈寶西,以致潼關失守,他本人被俘。我等除了投降燕軍,可還有其他出路?”

“對良器兄,我向來敬重。良器兄乃世之英雄,弟不忍加害。隻要良器兄交出你身後之人,良器兄若要降燕,小弟我願為兄引薦,以兄之才,必能得到重用。若是兄不願,小弟也可做主,放良器兄離開。”

李晟充耳不聞,蘇軾所言,的確是有幾分道理。但這絕對不能成為他投敵的理由。

大丈夫在世,生有何歡,死有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