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張謇(1 / 2)

????“……剛剛得到的消息,蕪湖紡織廠的人已經開始派人聯係當地棉農,並且已經定下了價值數十萬的原料…”

????“他們還派人和當地的一些織戶進行接觸,似乎是想看看有沒有把生產出來的棉紗銷售給他們的可能…”

????大生紗廠的例行董事會上,幾個負責人正在一一彙報著情況,會議上的氣氛也因此變得十分沉重。

????包括張謇在內的幾個負責人本來還因為不久前日本人被坑了一把的事情高興,沒想到現在就不得不麵對一個新的競爭對手…

????大生紗廠的幾個負責人會對日本人被坑感到幸災樂禍,主要還是因為這一時期日本人和大生紗廠競爭時,把‘放價爭購、濫而無擇’當成了自己的殺手鐧,結果弄得南通當地的棉花價格持續上漲。

????現在張謇最頭疼的也是這件事,幸好紗廠的效益非常不錯,年利潤幾乎每年都能達到30%上下,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106%的驚人程度,所以日本人的這點手段暫時還動搖不了大生紗廠。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日本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就又冒出來了一個蕪湖紡織廠——————八萬枚紗錠動起來後的消耗,隻要想想就讓他們覺得有些恐怖,要知道那可是大生紗廠全部紗錠兩倍的數量…

????大生紗廠能夠在後來形成那麼大的規模,主要還是靠的三點。

????一個就是‘土產土銷’,也就是從當地收購棉花,然後在把棉花紡出來的紗賣給當地織戶。

????再就是不缺工人,南通當地不缺熟練工人,尋常農家的女孩十一二歲就會紡紗,唐閘一帶婦女多是天足,能長久站立,“上工能遠行,做工能久立”。

????還有一個則是成本問題,大生是在南通本地收購棉花,在成本上比其他紗廠有著明顯的優勢。而且南通當地工人的工資也要比上海低,普通女工的工資隻有八分錢,熟練女工的也隻有一角錢…

????第四是日俄戰爭…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傾銷東北的洋布銳減,南通關莊土布得以在東北暢銷,一年總銷數在15萬件以上,而大生紗廠的棉紗是銷售給當地織戶的,這就給大生紗廠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也正是因為日俄戰爭這段期間,大生紗廠獲利很多,最後張謇才會在1907年又辦了一家分廠。

????不過現在的話,安徽那邊的人工成本比南通還要低,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抵銷了運輸成本上的劣勢。何況就算沒有這點,往南通賣紗也能獲得極大的利潤,大生紗廠也就不得不麵對蕪湖紡織廠競爭的威脅。

????————————————————————

????看到房間裏幾個紗廠的負責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張謇皺了皺眉,輕拍了幾下桌。“都這麼愁眉苦臉的做什麼…”

????見幾個負責人都看了過來,清了清嗓後張謇正色道。“就算他蕪湖紡織廠的棉紗賣過來了又如何,我張謇辦廠本來就是為了‘設廠自救’,如今華商又多了一家新秀,正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聽到張謇這麼說,其他幾個人表麵上不敢說什麼,心裏卻撇了撇嘴。

????和張謇不同,大生的幾個負責人固然有‘設廠自救’的理念,但更多還是想要從獲利。如果說人人都有‘設廠自救’的想法,那當初張謇辦廠的時候也不可能會那麼困難,等到大生陷入困境的時候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指責他。

????不過就在幾個人還在那裏唉聲歎氣的時候,張謇卻是話鋒一轉。“而且,紗廠所產的棉紗僅及關莊大布用紗量的一半,就算他蕪湖的棉紗進來了,也未必會對我們產生多少威脅,何況我大生紗廠難道還不如一個連廠房都沒建完的新紗廠嗎…”

????聽到張謇這麼說,那幾個負責人的臉色總算好看了一些。

????的確,如今大生紗廠四萬枚紗錠所產的棉紗,隻能滿足南通關莊布一半的用紗量,就算蕪湖紡織廠建成,也不過是把另一半填滿罷了——————何況他畢竟是家安徽的紗廠,總不能把所有的產品都賣到南通來,不管自己的根基之地了吧。

????而且就像張謇說的,現在那家紡織廠連廠房都沒有建完,就算是想要投產,沒有個一年半載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段時間已經足夠大生牢固自己的銷售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