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明,幅山縣人也。幅山縣依山傍水,曆年間,雖然戰事頻發,卻也驚擾不到此地。而“幅”音似“富”音意通“福”,所以當地村民將之視為寶地,幅山的一草一木、一切生靈以及幅山湖的湖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幅山子民。
幅山縣的子民信奉山神,他們相信一直以來是山神在保佑他們平安健康,所以每年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村民就會自發地到山裏進行祈福典禮。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人身體安康。
王景明,歲十五這年,雖說家境殷實,但父親因病去世,然而家中母親思念成疾,身體每況愈下。禍不單行,由於商業競爭對手柴家趁人之危,暗地裏使壞導致王家的生意大額虧損,家產也所剩無幾。好在王家大伯念在景明尚且年幼,家中母親還需照料,未雨綢繆一直在幫襯,保住了王家的三間鋪子,王景明勉強靠著所剩的三間鋪子維持生活。然而光治病吃藥的花銷就幾乎讓王景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從戰爭第三個年頭開始,幅山縣的資源也開始麵臨枯竭,戰火紛飛,民不聊生。這對於開銷本就巨大的王家,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天,王景明幾乎遣散了家中所有的仆人,隻留下貼身仆人周正幫忙。
看著老母親每每發病,王景明內心很是痛苦,於是,為了讓老母親康複,王景明親自去山上尋找祈靈。
祈靈,山中神獸,傳說中祈靈隻在每年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出現,隻要遇見祈靈並向他許願便會心想事成,可要見到祈靈比登天還要難,據說有人見到祈靈可以幻化於無形,祈靈本就難遇,光是相遇就比登天還難,何談許願。
但王景明隱約記得小時候與同伴劉雲沛在山澗玩耍,一時忘了回家,傍晚在湖邊聽見了銅鈴的聲響,便與劉雲沛循著聲音在湖邊尋找,不久便遇見了一隻雄鹿,那鹿散發著溫暖的氣息,逆著夕陽望去,雄鹿身旁還站著一位金發少年。
王景明沉醉於眼前的景象,心想如果這美景我能畫下來就好了。
“這金發可不多見啊,阿景。”被劉沛雲的這一聲驚嚇到的鹿與金發少年望向二人,少年瞬間翻身,騎著鹿便跑開了。聽著銅鈴聲越來越遠,王景明漸漸回過神來。拉著沛雲就趕忙往家奔。
回到家後王景明迫不及待地拿出紙筆,將之前的景色繪於紙上,可他卻怎麼也畫不出鹿與少年的輪廓。
“你小子偷偷背著我精進自己的畫技,什麼時候畫得這麼好了”劉沛雲忙聲道。
“阿雲,你也看到了那鹿和少年對吧,可我卻怎麼也無法下筆,繪出他們的樣子。”
“交給我來”說罷劉沛雲拿起毛筆在王景明的畫上一揮而就,畫出的鹿更像是馬,少年更像是樹木。
“你這畫技可別在這丟人了,白白浪費我這畫的美景”王景明道
說罷兩人便打鬧起來,而此時王景明的貼身仆人周正進入房中剛要提醒王景明用晚膳的時間到了,看見王劉兩人追逐打鬧間墨水互相畫了一臉,便趕緊催促二人整理衣著後去用膳。兩人放下毛筆打鬧著離開了。周正走到桌前,看到桌上的畫,驚歎畫中的美景,潺潺的流水在石間流淌,夕陽透著鬆隙間灑在下光輝,隻是這馬……這馬將周正拉回思緒,接著便把畫卷起收了起來。收拾完散落的桌麵周正邊去尋了王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