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130118111829118”的打賞……近一月啦,終於又見到有打賞的了,,555激動。。..
..
清閑時逍遙自在,可一忙起來,便是手不閑嘴不停,兩腳撈不到沾地。林翹隻恨自己不會分身術,同時應付不過來這麼多事情。
踏白營的編製和職責,林翹趕了個通宵方才弄出,雖然有諸多不滿意之處,但時間緊急,也隻能如此了。於是把哨探集結完畢,讓老兵王九暫任頭目,帶到神仙口特種訓練場,交給石秀負責集訓。
然後又著手組建陷陣營,人員擇選方麵,鎮三山黃信已經是輕車熟路,交給他負責到也放心。可餘下的編製裝備,訓練職責、以及各種戰術編組,把林翹搞得頭大無比,直直憋了四天,好歹才弄出個雛形,讓黃信先依著訓練。
最省心的,還要數遊奕營擴編一事了。
諸般輕騎戰術,遊奕營已經練得精熟,擴充的兩百騎直接跟著訓練就行。副營頭高大嗓子武藝低鎮不住場麵,林翹幹脆找了朱武,把做事穩重的白花蛇楊春借來,臨時充任營頭,統領遊奕營訓練諸事,等自己回來再接管。
因為,三月二十日便是穀雨節氣,在神機軍師兼鐵口神算朱武的嘴裏,正是春暖花開之時,最適合扶靈遠行。
師父王進的遺骸,從延安府起運回來後,便一直盛斂在棺材裏,隨大隊人馬一路運到二龍山。如今天氣漸漸轉暖,再不運去安葬,恐有汙毀遺骸之憂。
於是,林翹緊趕慢趕,終在穀雨前一日,把諸般事情安排妥當。與師兄史進兩人換上孝服,齋戒守靈一夜後,淩晨動身,在以魯智深秦明為首的眾位當家相送中,扶棺下山,開始去往東京汴梁的漫漫之路。
百善孝為先,宋朝最講孝道,禮儀繁瑣,半絲也不能馬虎。作為徒弟,林翹和史進兩人必須執親子之禮,束發赤足,一路步行,護送遺骸安葬。
但此去東京得有千裏,即便林翹兩人都是習武之人,身體強健,不怕路途受苦,但等兩月三月的趕到東京,天氣也變熱了啊!
有鑒於此,智謀多端的朱武再度出馬,投機取巧地擬定了條護送路線。
出青州後一直往南,兩日後便抵達沂水渡口。那裏,早已安排好艘船艙寬大的貨船,棺材、騾車以及隨行幾人的座騎等等,一並裝載上去,沿水路前行,經邳州拐進黃河,逆流而上,直抵汴梁。
北宋時期的內河航運,已經極為發達,完全形成規模。特別進入黃河水道後,來往船隻川流不息,上至掛滿風帆尖底海船,下至撐篙劃槳小漁船,檣櫓林立,帆影如雲,猶如有人指揮般,各按左右,順序前行。
這等水運盛況,對於出身西北的林翹和史進兩人來講,真如鄉下人進城滿眼都是新奇,趴在船舷上看了整整一個白日新鮮,直到夜幕降臨,船隻進港靠岸,這才作罷。
因著身穿孝服,幾人不願上岸吃酒,便隨著船家一起,吃了頓充滿漁家風味的晚飯。
一碗有些咯牙的糙米飯,半條鹹得發麻的醃魚,外加兩根山東大蔥,口味重的讓林翹次日醒來,還覺得滿嘴都是那種麻麻滋味。
既然在水上生活,就不能弄條鮮魚蒸蒸嘛?什麼,本船是專門載貨的單桅大船,不是捕撈小魚小蝦的漁船,弄不到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