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第一集(1 / 2)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有得,必有失。人世間,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

撫今思昔,對這一點,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福樓拜曾寫道:“你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並非是成功的那一天,而是能從悲歎和絕望中,湧出對人生挑戰的心情和幹勁的日子。”

入伍第一年的那個五月,本是“崗位練精兵”,卻把我練成了廢鋼。隨著一聲哀嚎,我倒在了訓練場上。

進醫院的那天,我忍著劇痛,看著因骨折而腫脹的右臂,一股寒流湧上心頭。

“難道我的軍旅生涯,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了嗎?”

出院回到了排房以後,整個人心神不寧的,就像是……漏了氣的大皮球。

造化弄人,本想在部隊裏,好好地鍛煉鍛煉,所以就硬撐著。沒成想,卻適得其反。生活中的不便難以想象,耳邊人的閑言碎語,更是惱人。看著手臂上醫院贈送的鐵架子,落寞的心情,就像是在過零仃洋。

“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預備期裏,無聊之中,我發現了一本排房裏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不知道為何,就像是雙手上長上了兩個大吸盤,一打開它來,就放不下了。

曾聞:“讀書,是沿著作者的腳印,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去體察人生。”

從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我得到了莫大的樂趣與鼓舞。

不知不覺中,《童年》、《在人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朱德傳》、《聶榮臻傳》、《金融家》、《呼嘯山莊》、《家》、《春》、《秋》、《寒夜》……被我一股腦地看完了。

這些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陶冶了我的情操,更填滿了我……那些險被虛度的光陰。

手臂好了一些以後,我開始練起了字來,繼而恢複體能,為連隊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夢中人 霧與城》,便是在那個時候,利用業餘時間初步寫出來的。

本文,是對自己美好童年的回憶;是對青年時,恣意人生的反思;也是對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禮讚。

雖然文字還顯稚嫩,意脈也無法通達,但仍然是……有感而發的吧!

雪萊曾說過:“如果你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也不能再淩空飛翔。”

兩年下來,我任勞任怨,流下了不少的血與汗,還是大受裨益的。

這便應了開頭的那句老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又聞:“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強健輕年光。”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收藏起脆弱,展開笑顏,振作起精神,開啟生命中……那金子一般耀眼……全新的一天吧!”

……

惠能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