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1 / 3)

絲絲縷縷的陽光從窗戶斜縫中散入屋內,讓空氣都溫暖了起來。

屋裏的擺設簡單但能看出是新件,一桌一椅在正對窗戶,有些矮小的木床放在陽光觸及的一角,碎花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上麵已沒了主人的身影。桌子旁放著一個簡易的鳥籠,前些日子被逮來的鵪鶉正窩著睡。

“吱扭”一聲,主人推門而入,走到窗前,雙手使勁一推打開了裝滿陽光的匣子,整個屋裏都有微醺醉人的暖,讓人不由自主眯起眼睛。

被吵醒的鵪鶉開始啄著已經空落落的小食盒,示意添飯,雖是被忽略,卻依舊不依不饒弄出聲響。

被阿娘從廚房趕出來的陳綺蓮剛把新修的屋子通通氣,還沒扭頭就聽見一陣陣“嘟嘟嘟”,不禁可笑這小東西對吃的可真執著。

當初她試著以前知道抓鳥的方法,果真抓到了一隻貪吃鬼。原本養它是為了留著一日果腹,後來日子漸漸好了,阿娘也就留著它給自己當個玩意兒養養。它也是心寬,一日比一日吃的胖,愈發懶惰,想吃東西都懶得叫喚。

哪像她自己,來了這個世界十五年了,每想到那時還心驚膽戰,怕這都是虛夢一場。

異世還是個剛準備上大學的陳綺蓮,考上大學的激動餘興還沒褪去,在去大學的火車上就睡了一覺,醒了就成了這個世界偏僻小山村——永豐村裏陳發的女兒陳起蓮。

陳發雖然名字帶著發財的“發”,可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大姐陳喜,下有小弟陳源。陳家父母雖不是精明之人,可也勤勞能幹,兩人辛勞大半生為子女攢下了一大片土地,每年租出去大半,自家也收拾幾畝,收著租金日積月累也算殷實人家。在永豐村裏置辦了一套一進兩出的宅院,招了一對李姓夫妻做雜役,即使比不得鎮裏其他大戶人家,可這方圓幾裏內,也算有錢的戶了。

陳家父母苦了半生,不想後代再步前塵,受那沒錢的苦,可對子女也不是有求必應,教導子女要自立自強,對大女兒陳喜更是嚴厲,不求以後富門高嫁,隻求有門手藝傍身,不愁生計。

所以陳家大姐自小就被送去了繡坊跟師傅,後來技藝練出了名聲,嫁了一家在永豐鎮裏做伢人生意的,姓王。王家有一堂兄在和州府州的世家做管家,知道弟妹繡技好,便把弟弟並弟妹一家接到府州,陳家大姐進了世家做繡娘,大姐夫則繼續自己的生意。過了兩年就有了一雙龍鳳,在婆家有地位,在世家繡坊又成了師傅輩的,家睦事順。

而陳家小弟陳源,幼時就聽私塾裏先生授課,家裏本是想他搏個功名,可他卻對儒文政事一竅不通,學問也強求不得,即使也輟學回家,可也是陳家最懂文墨的人。他雖大智慧沒有,小機靈卻不斷,學了點算法算術,在未成家時就央著父母自己要去鎮上,一步一步做到掌櫃,現在也是永豐鎮上唯二酒樓的掌櫃。他既對客人知變通,又對生意知輕重,娶了給酒樓日常送貨的一家菜農的女兒,兩人也和和睦睦過日子,在陳喜去府州的同年,有了一個兒子。

大姐和小弟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老二陳發卻還是一事無成。

因著當時老二老三隻隔了一年生,這邊還沒照顧好,那邊又不能等,可還是偏愛著小的些,就隻讓李婆照顧陳發,又因著偏袒著隻讓老三去私塾學堂,將來考個功名,光宗耀祖。對老三重視的多,便也就忽視老二陳發了。

這陳發小時候想找別人玩,弟弟被拘著在家不能出來,又沒誰帶著他一起玩。後來被幾個比他大的混混痞子招了過去,人傻錢多好使喚。有人一起玩了,可他總是被耍的那個,這家丟了碗,那家碎了盆,各種搗亂麻煩都他來抵,挨打了回家也不悶不響,依舊跟那些人混在一團,成了十裏八鄉痞子的跟班。

也是因為跟著別人出去亂逛,一眼相中了街上買東西的劉芳,每每尾隨,想多見劉芳幾麵,好趁此搭訕。一來二去,就都知道混子陳發看上了隔壁村劉芳。可劉芳家裏雖不富裕,卻也不願女兒嫁給一個混混,無自己家業,以後生活不得舒心。陳家父母想著陳發成家後能更顧家,不再與那些人為伍,那就一舉兩得,就千托萬托他人說媒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