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秋分(1 / 1)

暮色靄靄,不見此湖岸幾方寬,葦草纖纖,風動而未見多曳。

未幾,皎月昭昭起雲紗,照見岸邊盡是皚皚白骨,或人或獸,蓋莫能辨。如此陰森之地,傳說生一仙草,聞之可疏骨活筋,食之可壽與天齊。此草三千年一出芽,三千年一開花,花開一夜,日出則花謝草枯,枯之則泯然雜草,功效盡失。

燕幽州,是九州的國都,當時開國二十三年,太祖勵精圖治,終於使四海為臣,七方來朝,唯獨那西北方的胡虜不服,常犯邊境。某日,前線又來戰事,時太宗繼位,遂升朝,會文武百官,專以此事商討國是。

七步階下,滿朝文武分列兩道,文道之首為丞相,在位者名曰“許申青”,膚色煞白,十指枯如敗枝,兩眼似睜未睜,一副垂垂老矣的樣貌,見他舉牌說道:“昔唐宗國強,威名嚇天下,是軍強兵勇之由也,今天下之勢順,當舉兵反擊,震懾胡蠻,教他萬世稱臣,莫敢再犯。”

武道之首為副丞相,在位者名曰“衛子謙”,相貌堂堂,體態鉛直,兩眼炯炯有神,一副奕奕神采的麵相,隨後舉牌也道:“昔宋祖國富,財重蓋四方,是商同海利之由也,今萬民之意歸,當差使協商,兩國友好,讓他腹飽興珊,莫有賊念。”

丞相駁道:“滿口癡心妄想言,斯蠻夷鄙陋之劣族,如狼豺虎豹,怎知厭?與虎謀皮,自討苦吃!宋朝之羸弱,有目共睹!”

副丞相亦駁道:“正丞目光太寸寸,此仁義溫和之大民,如山川河洋,何懼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唐代之安史,有口皆說。”

朝論一日,也未得成果,散還各處。翌日,太宗突然得了病,太子便暫替協政。所有來診治的禦醫都沒有查出病根所在,好在太宗宅心仁厚,隻革去了他們的職位,發配到其他八州。

這時,正丞來望,獻一藥方,說潭州有一仙草,三千年一出芽,三千年一開花,服之可祛百病......

潭州,據說是當初戰國時期楚國的國都,後來秦王掃六合,政治中心轉移到鹹陽,後來曆朝曆代的國都不是在開封就是在長安,或者群雄並起時的百花齊放,但最終也沒有那個朝代再在此地建立過國都。

這一輪又一輪下來,百姓官員們都急著向中心地帶轉移,導致這裏的土木水利都相對較落後。這裏的地理條件是不差的,丘陵為主,地勢較平坦,雨水充足,種的水稻能兩年三收。隻是人們都更願意留在發展程度更好的地方,這種開荒,如無必要,留給子孫輩去做即可。

潭州的知府率先拿到了這封禦旨,看了一眼之後隻是眉頭一皺,一臉不願,趕忙將這塊燙手山芋丟給了副知府。副知府也不樂意,加了點東西,又往下麵傳去。層層傳遞,添油加醋的聖旨最終落到了潭州城的縣令手上。

這個潭州城的縣令叫烏長葉,是個八品官。一般情況下,縣令也分設正副,正的是七品,副的才是八品,但這潭州城不大,人也不多,便讓他既是正縣令也是副縣令,最終定為八品。

烏長葉善文書辭辨,是前年考個進士出身被分配到這裏的。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很不樂意,但已經不能再往下傳了,好在他們上麵派了個“代理縣令”過來,接替他的事務,讓他隻管專心去尋找這株花。

烏長葉隻得盡早動身,免遭殺身之禍。

就這樣尋尋覓覓了一個月,烏長葉進展全無,他為此徹夜難眠,終於在翻找古典時找到了一點線索——三十年前,這潭州城附近的一個村子裏,出現過這株花。烏長葉喜出望外,抓緊時間就開始找這個村子。

可是他親自問遍了這城裏的老少婦孺,都無人知曉這個村子的位置,大多數人甚至聞所未聞。

正當烏長葉一籌莫展之際,一個靠坐在酒館門口的乞丐向烏長葉遠遠喊到:“大人,我知道那個村子。”

烏長葉便欣喜地快步走了過去。

那個乞丐全身斑駁地黑著,看不清臉麵,身上還隱隱發出食糜的臭味,讓人不想靠近。但找花要緊。

烏長葉正欲開口詢問,那乞丐搶答道:“大人,我知道那個村子在哪裏,但是我也不能白白告訴你啊。”

接著那乞丐拿起地上的破空碗,搖了搖道:“大人給我一百文錢,可否?”

烏長葉聽後摸了摸自己的錢袋,裏麵隻有約三十文,又在衣服裏抖了抖,掏出了幾兩銀子。烏長葉於是把銀子扔到他碗裏,說道:“都給你,你快點說吧。”

那乞丐全程沒有看向自己的碗,而是盯著烏長葉,他笑道:“大人,你先別急,告訴你位置之前,我先跟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不僅和那個村子有關,還和你要找的東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