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最終章(1 / 1)

(兄弟們

此書隻是作者拿來練手的第一本書,通過一個月的寫作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

已經在準備新的一本書了,這本實驗性質的書本謝謝各位朋友們捧場!

愛你們!)

秦朝建立之初,丞相王綰認為楚國、齊國和燕國等舊地地處偏遠,如果不設置諸侯,難以征服當地百姓,所以希望秦始皇封諸皇子為諸侯王。秦始皇讓大臣討論這件事情,大部分大臣都認為可行,但李斯認為這不可,說分封諸侯容易導致天下大亂。秦始皇讚同李斯的話。秦朝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都設置守、尉、監等官職,並將百姓稱之為黥首。同時,秦始皇收繳天下兵器,熔鑄成12個銅人、鍾和鐻[f]。另外,秦始皇還把國內十二萬富豪之家都遷到了鹹陽。[1]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認為不更換名號,那麼就無法彰顯自己的成功,於是他令大臣為他取一個帝號。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等大臣都認為上古五帝的功績都比不上秦始皇,而且三皇中,泰皇最為尊貴,因此建議秦始皇為泰皇,發教令稱為“製書”,下命令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秦始皇去掉“泰”這個字,保留“皇”字,並采用上古“帝”位的叫法,合稱為皇帝,然後自稱為始皇帝。秦始皇推算五行循環的順序,認為周朝是火德,那麼秦朝應該是水德,所以以黑色為尊,一切數目都以六為單位,如六尺為一步。同時以每年10月初一[e]為元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命令尉屠雕率領50萬大軍,繼續向邊疆偏遠地區進攻。該大軍一共分為5路,一路向東攻擊東甌[g]和閩越[h],一路經由萌渚嶺入賀縣[i](現已改為賀州市),一路途徑越城嶺進攻桂林[j],剩餘兩路進攻南越。除了進攻東甌和閩越這一路外,其餘四路皆因河道縱橫運糧不便而遲遲不能前進。為此,秦始皇派遣史祿開鑿靈渠。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靈渠順利竣工,最終攻下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兵攻下陸梁地[k]。第二年,秦始皇又發配50萬罪徒戍守開墾陸梁地。[3][1]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派遣大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去河套地區進攻匈奴,並取得了勝利,最終收回了河套以北陰山一帶地區,並設置了九原郡。4年後,秦朝又遷內地3萬戶到北河、榆中(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以北地區)一帶屯墾。緊接著,為了防止匈奴卷土重來,秦始皇決定征發大量人力來修建一條東起遼東,西達臨洮(大致是今天甘肅省臨洮縣)的長達5000千米的長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整理各國文字,並規定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書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