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雙方有獨立人格 ,和明確的是非判斷標準,並且三觀一致。否則遠嫁 和遠娶的結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大多數女孩一旦遠嫁,在自己的內心裏就背負上了原罪,以後會對父母的一些要求和建議言聽計從,不論正確與否,都會抱著贖罪 的心裏無原則的聽從。而且她的原罪也會強行綁架到男方身上,認為無條件的孝順 女方父母是天經地義的,而且這樣也隻能彌補於萬一。
而且作為男方你身上又背負了第二重原罪,就是讓她遠離了父母親朋,讓她成為了一個可憐人。你們之間任何一點矛盾 都會被上綱上線 地無限放大,男方覺得女方小題大做,無理取鬧,女方覺得男方婚前婚後大變樣,自己悔不該當初。
結婚那年,悅悅才二十一歲。年齡很小,眼睛裏沒有其他,隻有愛情,隻有自己覺的愛得很深的愛人。
悅悅家是甘肅的。在家鄉不上學的女孩子,就可以結婚了,每年回家過年,都有媒人到她家來說親,悅悅總是本能的排斥,除了她不想相親,更多的是,不想嫁在家鄉這個小地方。
後來遇到了她現在的老公迪先生,兩個人兩情相悅,談了兩年,就準備結婚事宜了。
然而她們結婚的事情並沒有戀愛那般容易。她與迪先生的婚姻遭到了悅悅爸爸的強烈反對。他不願意悅悅遠嫁,說了一大堆理由給她,可是她一句沒有聽進去。
她隻記得爸爸反反複複重複那句,“你嫁那麼遠,人家把你打死了,我都不知道。”聲音有些沙啞。
爸爸的阻止讓悅悅覺得難過,心裏一遍一遍的罵他,“老頑固。”
因為無法和迪先生在一起,她心裏很難過,每天吃的很少,甚至連話都說的很少。爸爸看著她不停的歎氣,然後蹲在院子門口一根接一根的抽著老旱煙。餘暉照在他的身上,恍惚間覺得他就那樣老了。
悅悅打電話給迪先生說,“我們分手吧,我爸爸不同意我們的婚事。”
迪先生那邊傳來無盡的沉默,知道他也難過了,然後她們都哭了。
那是悅悅和迪先生唯一一次說分手。分手以後,悅悅的情緒更低落了,每天把自己關在房子裏,每次吃飯都吃的很少。其實她從來沒有怪過爸爸,她知道他是為我好,可是還是難過。
直到第五天,爸爸終於爆發了,他衝悅悅發火,“我再也不管你了,愛嫁誰嫁誰去,別把自己餓死了。”
他主動打電話給迪先生,讓他們家來提親。
後來悅悅問爸爸,“你為什麼,後來又同意了。”
悅悅爸爸說,“我怕把你餓死了。”
她才懂得,不吃不喝,折騰的是自己,疼的卻是爸爸。她姊妹兩個,爸爸從小就比較偏愛她,用別人的話來說,就是他把女子都慣壞了。
那時候,太小,她不懂,總覺得一直愛自己的爸爸,突然不愛自己了,還變得蠻不講理。
再後來悅悅結婚了,結婚那天是臘月的天氣,悅悅爸爸裹著厚厚的棉襖,站在門口送她,“好好過日子,常回來。”忽然說不下去了,轉身離開了。
然後婚車啟動,悅悅就離開了家鄉。與迪先生結婚以後,她才越來越多的時候,能體會到爸爸為什麼不讓她遠嫁。為什麼極力阻止她嫁給迪先生。
結婚頭兩年,她們一直生活在新疆,除了生活習慣的不同,還有那不能適應的冷,讓她的脾氣變得暴躁。
常常吵架,每次吵完架,她都覺得好孤獨,沒有地方可去,一個人在大街上轉來轉去,轉到很晚的時候,又灰溜溜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