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幫媽媽把餐具收到廚房,用濕布把桌子擦
幹淨。媽媽在洗碗,爸爸抽了一支煙,準備到生薑地裏繼
續勞作。因為去年生薑歉收,價格很高,達到了一塊一二
一斤,要知道在這個時候,豬肉才一塊五左右,如果是賣
年豬的時候價格還要跌不少。所以今年家裏準備多種一點
生薑,不但是李城家,就是同村的其他人都是這樣想的。
李城還知道今年由於附近鄉鎮都大麵積種生薑,再加上豐
收,所以導致了生薑價格的大幅下降。到十月份收獲的時
候,降到了幾分錢一斤。他記得,上一世媽媽和鄰居一個
阿姨背了100多斤生薑到街上去賣,結果隻賣了四五塊。
算下來還不夠買化肥的錢,這一年的農戶可以說是損失慘
重。李城雖然知道這些,但是他現在並沒有能力去阻止,
有誰會相信一個三歲小孩的話呢?在農村,由於信息閉塞
,農民文化水平低,對經濟活動、經濟規律基本沒有了解
,。再加上交通落後和觀念落後,當地農戶隻能把生薑賣
給到鎮上收貨的小商販,農民又不能把生薑當主食吃,隻
能賣掉。所以一豐收,價格就下降,價格頭一年下降,第
二年農民就不種或者少中,這樣價格又猛漲,農民又大麵
積加種,價格又下降···農民就在這種怪圈子裏循環。
不要說是在改革開放還不久的現在,就是在二十一世紀的
將來,生豬市場還是和現在的生薑市場一樣。收拾好廚房,給兩頭年豬喂好豬食,媽媽就背上背簍
準備出去割青草喂牛。李城當然是找了一把大鐮刀跟上了
(相對於他的小胳膊來說的)。“城城,你真的要去嗎?割草可是很辛苦的。”媽媽
看到李城跟在自己身後說到。“當然要去了,我要幫媽媽.”“那好吧,你要跟好,注意腳下的路。”反正孩子在
家裏也沒人帶,就讓他跟在一起也方便自己照顧,周紅珍
想了一下就答應了。當然為了小孩,今天沒走那些陡峭的
地方去,雖然那些地方的青草長得好一些。李城跟著媽媽到了一條小河邊,這條小河是從遠處的
山上發源的,一直流到注入鎮上的兩條稍微大一點的河裏
。李城家鄉所在的鎮子也因為這兩條小河而得名雙河鎮。看著媽媽在河邊快速的割草,李城也是開動了起來。
隻是這些看著柔弱的小草卻一點都不聽話,努力了半天也
才割了一把草的樣子,可能家裏的老黃牛一口就吃了。轉
悠一下,想找個好欺負的地方下手。忽然,李城的眼光看到一個貌似團魚的大家夥躲在河
邊的草叢中,可能是今天的太陽大,出來取暖來了。心裏
一陣驚喜,這種野生的甲魚很貴的。李城有一個姨夫,很
擅長在河裏捉甲魚,看到他在街上賣過,好像要100多一
斤。這種野生的甲魚力量很大,加上又生活在水中,所以
很難捕捉。野生甲魚對水質要求很高,李城還記得,自從
初中開始河裏的水就逐漸被嚴重汙染,最後再也沒誰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