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中國龍(Sinosaurus triassicus)是獸腳亞目(Theropoda)、中國龍屬(Sinosaurus)的一種。肉食性,兩足行走,體長約2.5米。生活在三疊紀晚期--侏羅紀早期。
2023年4月,雲南省楚雄州祿豐市恐龍研究取得新進展,1948年在祿豐發現並命名的三疊中國龍發現了最完整的頭骨標本,證實三疊中國龍是中國龍屬的獨立恐龍種。
三疊中國龍的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 最早楊鍾健根據一件頷骨殘片具四顆牙齒的標本,在1948年描述命名的。它可能屬於古老型的鳥龍科或稱是巨齒龍科。體型極為大型,發掘在祿豐盆地的下部祿豐組地層之中。
楊鍾健於1948年依據一塊帶有4顆牙齒的上頜骨碎塊,另一件相關的標本是一塊愈合薦椎,描述了一個肉食性恐龍,起名叫做三疊中國龍(Sinosaurus triassicus)。初期,楊氏將其歸於獸腳類恐龍中最原始的鱷龍類。後來的研究確認那件愈合薦椎是雲南龍的腰帶。
多數古生物學者認為中國龍是體型較大的肉食龍,體長估計在5公尺左右。它的頭大,嘴裂寬闊,牙齒側扁,呈匕首狀,後肢強壯,趾上有爪。
三疊中國龍的化石是一些牙齒及頜骨,存放在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2023年,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恐龍研究取得新突破——1948年在祿豐發現並命名的三疊中國龍有了最完整的頭骨標本,證實三疊中國龍是中國龍屬的獨立恐龍種;發現於昆明市晉寧區的中國雙脊龍為中國龍屬,而非原先認為的北美雙脊龍屬。
2023年3月,英國學術期刊《曆史生物學》刊登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張澤川、尤海魯,
以及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王濤共同研究撰寫的論文《A New Specimen of Sinosaurus triassicu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of Lufeng, Yunnan, China》。
該文係統地介紹了三疊中國龍的特征,並證實三疊中國龍是一個獨立恐龍種。
-----------------------
單脊龍。
在侏羅紀中期的新疆地區生活著一種奇特的恐龍,它頭上有著單一的脊冠,那就是有趣的單脊龍。
最初,單脊龍被歸於巨齒龍類,而後又被歸於異特龍類或原始的堅尾龍類,但最近的研究似乎又將其歸回到巨齒龍類。隨著研究的進步,恐龍的分類就是這麼經常變化。
一個非常完整的單脊龍骨骼於1984年被發現。最初在被科學文獻詳細描述以前,將其暫命名為“Jiangjunmiaosaurus將軍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