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南十字龍的化石在巴西被首次發現,因為當時在南半球發現的恐龍化石很少,因此古生物學家便以隻有在南半球才能看見的南十字星座為這種恐龍命名。
南十字龍化石的發現,為古生物學家研究南半球的原始生態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南十字龍的唯一標本發現於巴西南部南裏約格朗德州(Rio Grande de Sul)的聖瑪利亞組(Santa Maria Formation)地層。
它的個頭兒很小,身長約2米,體重才30千克左右,長著一口小而彎曲的牙齒;前肢較短,後肢較長,長長的尾巴在快速行走和奔跑時能平衡身體。它是肉食性恐龍,喜歡以小型動物為食。
南十字龍是一種體型比較小的恐龍。長顎上長著整齊的牙齒,這是用於捕捉獵物的。細長的像鳥腿一樣的後肢可用來追逐獵物。它們的尾巴不長,長度大約隻有80厘米,但是與較晚期的其他蜥腳類恐龍比起來,它們的尾巴已經算短的了。
南十字龍的化石記錄極為不完整,隻有大部分的脊椎骨、後肢、和大型下頜。
但是,因為化石的年代是在恐龍時代的早期,而且原始,所以大部分的南十字龍特征都得以重建。譬如南十字龍常被提及的五根手指與五個腳趾,這是一個非常原始的恐龍特征。
自從南十字龍的腿部骨骸被發現後,南十字龍被視為快速奔跑者。南十字龍隻有兩個脊椎骨連接骨盆與脊柱,這是一個明顯的原始排列方式。南十字龍的尾巴可能長而細;較晚期的蜥腳下目恐龍,相較於它們的重量,有較大、較短的尾巴。
重建過的下頜骨,顯示出滑動的下巴關節,可讓下頜做出前後、左右、上下移動的動作。因此,南十字龍能將較小的獵物,沿著小而往後彎曲的牙齒,往喉嚨後方推動。這個特征在當時的獸腳亞目恐龍相當普遍,但在晚期的獸腳亞目恐龍則消失了,被推測是因為它們吞食較小獵物時,已不需要這種方式。
雖然它的牙齒和姿態顯示它是一個肉食類的恐龍,
但是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它是屬於蜥腳下目類的恐龍,因為南十字龍的骨骸類似原蜥腳下目。南十字龍可能代表蜥臀目的祖先到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的分岐進化的過渡期。然而一個在亞利桑那州多色沙漠發現的未命名化石,被認為是種典型原蜥腳下目恐龍,似乎原蜥腳下目是在南十字龍出現前已經演化出來。
新的研究顯示南十字龍與近親始盜龍、艾雷拉龍屬於獸腳亞目,而且是在蜥腳下目與獸腳亞目分開演化後,才演化出來。
----------------
小問答。
南十字龍的唯一標本發現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個頭兒很小,身長約___米,體重才____千克左右。
重建過的下頜骨,顯示出滑動的下巴關節,可讓下頜做出_____、______、______移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