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大婚流程(1 / 2)

“師尊,你穿這衣服真好看!不知道以後誰能嫁給你,當我的師娘?”

看著身著新郎裝異常俊美的尹落塵,王秋月笑著打趣他。

“小月,你穿這身衣服也特別好看!你說誰當你的師娘啊?小月到時候就知道了!”

聽著王秋月調皮的打趣,尹落塵卻深情款款的望著她,然後意有所指的回答道。

“哈哈……這位尹仙君和這位王仙師,你們兩人真的特別般配,而且也真的特別郎才女貌!你們都坐下我聽介紹大婚的特定流程,你們都要好好聽著,到時候才不會出錯。”

看著特別般配的尹落塵和王秋月,萬福一邊誇讚他們,一邊催促他們坐下,是聽他講大婚的流程。

大婚有著其特定流程:

大婚要從提親說起。經過提親、說媒、定親的環節之後,才能進入正式的婚禮環節:抬轎——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結發和謝媒等等。

雖然大婚的流程有些複雜、繁瑣,但流程的每一環節都代表了對新人的祝福,預示他們有好的未來,和美的生活。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淨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

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衝、三年小衝;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指兩隻、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

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繡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

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製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繡花或綢緞被麵、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係紮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裏,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裏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坐花轎

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也有八人抬之分。

這頂八人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隻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

迎親日,花轎出門,以淨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騎馬到嶽父家迎娶新娘。

開麵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麵”(含有現代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麵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