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劍的劍法主要包括點、崩、撩、掛、刺、雲、抹、腕花等動作,在套 路運轉過程中劍法與劍法的轉換須做到劍法細節技術清楚準確、連貫圓活、自 然有序。其前提是,握劍方法必須正確連貫,才能使劍法在千變萬化之中遊刃 有餘。
例如:三十二式太極劍中“左弓步刺”連接“轉身斜帶”的劍法變化過 程,要求做到細節準確,連貫順達。當轉身換勢時,劍須徐徐回抽,胸前慢慢 內旋翻轉,搠臂橫劍前推,抹劍向右帶劍。整個運動過程要求動作準確,隨走 隨變,貫穿一氣,運勁順達,不丟不斷,力點清晰。劍法在這一轉換中應注意 到回抽劍、內旋劍、前推劍、抹帶劍幾種劍法準確連貫的變化過程,表現出劍 法細膩的特點。不能隻重動作的結束部分斜帶劍,不注重轉換環節中的細微劍 法變化。
再如:由“並步點劍”連接“獨立反刺”的過程中,劍法轉換中握法必須 隨劍而變,不能成為劍法轉換的障礙,使劍在運動中順暢運轉。當由右腕直握
點劍開始,右手向下運動握法變為正握,向右下方引劍時須保持正握法,當劍 運至右下方時,劍臂成一直線,右腕伸直握法又換為直握,外旋臂,換握為正 握使劍尖上挑,進入反刺劍。如此反複數次地握法變化,如果不注意握法的正 確性和靈活性,劍法的運動很可能出現錯誤。這些細節變化都是影響劍法正確 性的關鍵技術。
(2)劍法工整,身劍合一。這裏講的是太極劍術演練中,劍法清楚、動作 規範和劍法身法協調配合一致的特點,共同表現出劍法的攻防含義。這一點既 是演練特點,又是技術要求。演練太極劍時,動作緩慢,劍法展示一覽無餘, 劍法、身法協調一致,以身運勁,以身領劍,使身法、劍法成為一個高度協調 的整體。
由於太極劍的動作緩慢,劍法工整比較容易做到;另外,當人伍I在練劍時, 無論是學還是練,精神首先貫注在劍器上,劍法往往不會出大問題,有問題也 會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所以,身法技術的研究與表現往往置於劍後,亦有身劍 脫節的現象,甚至有人長時間不能體驗到身劍協調的內在感覺。
太極拳拳理中講道:“腰為第一主宰J 腰往往是身法的代名詞。腰胯是上 肢、下肢運動的連接樞紐,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軀幹的運動和全身動作的配合 效果。因此,太極前輩無不重視對腰胯部技術的研究和總結,並提出了一係列 的經典論述。腰的變化決定劍法運轉的協調性,決定勁力運行的順達程度,決 定步法與劍法的和諧,最終的表現應當是身劍協調、身劍合一。
腰是主宰,腰轉劍才能動,腰靜劍才能住。在演練時,腰的變化是表現整 體演練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技術提高階段注意對身法技術的體驗,對 劍法與身法結合技術的體驗,是提高整體技術水平的重要環節。
(3)剛柔並濟,勁貫於劍。“剛柔並濟”是太極拳演練中勁力技術、技巧 的特點。太極拳演練以柔和為主,但在柔緩的運動中不失一種沉實的內勁貫注 於其中,練時看似柔緩輕巧,擊則剛勁沉實,一觸即發。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 要做到“剛柔並濟,力貫全身”之外,還要將這種飽滿的內勁順達地傳導並貫 注於劍身之上,使劍器成為練劍者身體的一部分,做到人劍合一,勁貫於劍, 劍動勁換,法換點變,身械協調,遊刃有餘。
太極劍套路中劍法很多,在練習中都要遵循一個共同的技術原則,即劍的 起止方位,運行路線準確無誤;劍的姿態正確,規範標準;整體動作運勁順達, 連綿不斷,沉實飽滿,勁貫力點;腕與劍要配合默契,連貫相合。這是表現 “剛柔並濟,勁貫於劍”的基礎條件。
(4)連貫圓活,氣勢飽滿。“連貫圓活,氣勢飽滿”是太極拳演練中重要
“師尊,太極劍法也挺不容易學的!”看了太極劍法的劍法技術介紹之後,從未學過劍術的王秋月感覺頭昏腦脹的。
“小月不用擔心,為師會好好指導你的!”看著垂頭喪氣的王秋月,尹落塵輕輕的摸了摸王秋月的秀發,然後很溫柔地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