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公說:“我背你記:
夫天地者,乃陰陽之樞機也。
陰陽者,乃生死之玄關也;氣運者,乃陰陽之體用也;八卦者,乃陰陽之橐龠也;奇儀者,乃陰陽之經緯也;幹支者,乃陰陽之變化也。
是故,立十幹以緯天,所以統氣運而斡旋於上;建十二支以緯地,所以承氣運而分支於下。
誠哉!非幹支無以辨陰陽之變化、氣運之推移、八門之休咎、星神之感召、宮卦之體用、奇儀之吉凶,皆幹支互動以明之矣!
人之失陰陽,缺炁神,惑昏昧,故有六症,曰:疾,病,痹,痿,瘋,癲。
疾病者刀砭湯藥除之; 痹痿者針炙刺酒除之; 瘋癲者祝由除之。
除之不卻,蓋天地之數,陰陽之機盡也。”
叔公一共背了三遍,我大體記住了,這裏沒有紙筆,回去我要將它記下來。
我說:“這前麵的三段,講陰陽和天運,幹支,星神,八卦之間的關係,這個我能理解。”
叔公說:“古之醫者,不通易者不為太醫,學醫先懂得易經。”
我問:“我看內經,人體生病,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邪而引起的。
“可這《天醫經》上卻說是:疾,病,痹,痿,瘋,癲?”
叔公說:“風寒暑濕燥火,是外界的六種邪氣,引起人體生病,而人體生病的六種表證是:疾,病,痹,痿,瘋,癲。”
我說:“我們說疾病,疾病,難道疾和病還有不同嗎?”
叔公說:“你想古人,在木頭上、竹簡上、龜甲上刻字,多麼不容易,如果是一個意思,他就不會造出兩個字來。
“你看‘疾’字,人體邊上有一顆箭矢。”
我說:“那叫疾病頭。”
叔公說:“你叫疾病頭也行,古篆其實就是一個人體,一個人頭雙手雙腳。
“人身體中了箭,才叫疾,疾也指快。疾指外傷病,輕微的病,小病。
“刀砭除之,就是用刀做個手術,用發熱的石頭熨燙穴位,就可以治好了,一般不需要用湯藥。”
我問:“那病呢?”
叔公說:“病是人體有火,丙者火也。指人體發熱流汗,故而有病,有炎症,熱症就發燒發熱。
“湯藥除之,這類炎症的病,湯藥治療是最好的。”
我又問:“那人體不發燒,不發熱也生病了,甚至發寒發冷,叫什麼呢?”
叔公說:“這類病叫痹症。痹者敝也,阻塞不通,寒凝癰疽,腫瘤癥瘕,癥瘕(音征霞)就是癌症,這些統統都是痹症。
“痹症比較麻煩,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痿是收縮,痹是生發。”
我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痹症呢?”
叔公說:“先是有濕,形成了清痰,
“清痰遇到了寒,凝成了粘痰。
“粘痰凝成痰核,形成了節結。
“節結聚成團,形成了腫塊。
“腫塊繼續長大,就形成了瘤。
“ 瘤繼續惡化,就成了癌。”
我說:“那癌症也不是一時得的,是由濕一步一步變化來的?”
叔公說:“人體陽虛則濕存,濕是萬病之源。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並不容易除去的,祛濕是終生的。”
我問:“那要怎樣祛濕呢?”
叔公說:“讓人體溫熙,保持陽氣充足,不吃寒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