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嗯,還有呢?”
老爺子說:“還有就是存酒的酒庫,存多久?存多少呢?”
我說:“這個也不需要您考慮,生產出來就拉走。”
老爺子說:“這一頭一尾都在外麵,我這裏隻管蒸糧、發酵和蒸酒,那就簡單多了。
我說:“如果糧食的成本也不需要你們考慮,你們隻需要負責質量把關,那最多需要多少投資?”
老爺子說:“建二十個窖池,再增加一個蒸鍋,倉庫再改造一下,要小兩萬。”
我問:“窖池發酵和陶缸發酵有什麼區別嗎?”
老爺子說:“那區別大了,窖池是埋在地下的,保溫效果好,冬暖夏涼,窖泥本身就能催化發酵,縮短一半發酵的時間,出料方便又快。
“而且出來的酒比陶缸發酵更香,酒味更純。陶缸還容易漲開,一缸料就廢了。”
我問老爺子:“既然窖池發酵有這麼多的好處,那你們為什麼不用呢?”
老爺子慨然長歎道:“老祖宗用了幾百年的窖池,三年自然災害,人都快餓死了,哪有糧食釀酒?
“窖池幹了,塌了,毀了,後來又‘講愛國衛生除四害’運動來了,說窖池發酵不衛生,底下都是爛泥發酵,有許多有害細菌。
“再後來又講什麼破舊立新,推廣我們用陶缸發酵,時間久了就這麼適應了,也沒人用窖池發酵了。”
我問:“現在還有人懂建窖池嗎?”
老爺子說:“自從曹老爺子去世後,這裏上下,懂建窖池的隻剩我一個了,我走了,這門手藝怕要絕咯!”
我們回到了醉謫仙,我將思路和想法,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說:“ 假如,我說的是假如,就按照這個思路,來個庖丁解牛,一項一項剖開了分折:
“假如每個月要兩千斤基酒,按照老爺子的估算,要儲備三萬六千斤糧食,這裏麵包括各種雜糧啊,大約需要三萬塊錢。
“建二十個窖池,加上整理改造,增加一口蒸鍋,也需要兩萬塊。
“建儲存的酒庫,買酒缸不算,按半年存一萬兩千斤酒周轉算,大約需要成本多少?”。
萬老板說:“你按四塊算,要五萬塊。”
“中藥成本暫且不算,僅建個庫存半年月出兩千斤的基酒倉庫,大約需要投入十萬塊錢。”
師傅說:“既然要算,就算準確一點,糧庫建在哪裏?酒庫又建在哪裏?每月兩千斤藥酒,需要各種藥材,大約一萬塊錢。”
我說:“糧庫就在糧站去租,我駕校的老板就是租的糧站,現在的糧站倉庫都空的,這個我來負責。
“酒庫暫時放在新樓的一樓,底下空間大,有一百五十多平,進出也方便,不像這裏車子都開不進來。
師傅點點頭:“放一樓也比較幹爽,陰涼,倒也適合庫存酒。”
萬老板說:“咱是實在人,有多大鍋做多大粑粑,你真要擴大生產,建窖池和添加設備的錢,
“這兩萬,我老丈人可以拿得出。糧食向你們調,生產出的五糧基酒你們包銷,等於給你們加工,這樣他才敢投。
“建酒庫的錢你們又省了, 買四十個能裝三百斤的酒缸,就能存一萬兩千斤酒了,這存酒的錢算我的,不夠我去借。
“你每月結兩千斤的基酒錢,就按4塊五一斤,你不管我四塊還是四塊五收的,我有酒存在那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