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臘月年味(1 / 2)

農村過年,先從殺年豬開始的,最早的從臘月十五就開始請吃殺豬飯了。

農村養豬一是為了攢糞,二是為了賣錢,三是為了殺年豬。殺年豬也是農村一項重要娛樂活動。

進入臘月十幾,幾乎村村都可以聽到豬的慘叫聲,小孩和狗都比較歡。

小孩因為有肉吃了,狗是因為有骨頭啃。

自然那些沒有養豬的鎮上人家或者早早把豬賣了的人家,這時就要到殺豬的人家買過年吃的肉,還有頓殺豬飯吃!

趁著天氣好,醃上臘肉,灌好香腸,和一隻隻的鹹雞鹹鴨鹹魚掛在一起。

每家門前竹杆上的臘貨數量的多少,顯示著這家人這一年生活的狀況,和過年的質量。

“二十四,寫大字,家家撣塵掃房子。”掃灰就是年終大掃除。

春節前掃灰,是農村人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去一年的灰塵和穢氣,清洗各種器具,準備過大年。

寫大字指的就是寫春聯,過春節,家家戶戶春聯總要貼的,春聯一貼,討債的都不敢上門了。

人家過年了,神鬼都放假,債精也清靜幾日,除非你是黃世仁,大年三十上門逼債。

那時沒有印刷好的春聯賣的,每家買來大紅紙,家裏有人能寫的自己寫,更多的是找有學問的字漂亮的人寫春聯。

師傅從臘月十五就開始,忙著吃年豬飯和寫春聯,他的行草和隸書是一絕,和他水平不相上下的,也隻有幾位老先生和老師。

那時候農村文化人少,能應人所請給人家寫春聯是一種榮耀,是有文化的象征。

“熬糖祭灶,年關要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熬糖和做切糖也是農村的重頭大戲,糖是用山芋甜麥芽熬出來的,加上炒米,也有用爆米花,炒熟的花生米和芝麻,切出一片片又甜又脆又香的切糖。

做豆腐做千張(也有的叫百葉),家家必備,豆腐用山茶油炸成豆腐果子,可加鹽可不加鹽,千張直接用鹽醃好,一起曬幹,可吃到第二年的茶季。

蒸饅頭包餃子,這不是每家必有,有人家做,也有不做。還有打粉絲,做掛麵的。

打散裝酒和買香煙,條件好的批瓶裝酒。

“二十六,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集中采購。

趕集主要是買賣年貨:鞭炮、香燭、燒紙、牛羊肉、小孩子的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有錢的人家,大人小孩都要添幾件新衣服;沒錢的人家,大人無所謂,小孩子總歸要有的。

楊白勞過年,還給喜兒扯了二尺紅頭繩呢!

師傅問我:“過年回去不?”

我說:“想陪奶奶一起過年。”

奶奶說:“這也是你在新家過的頭一個年,按風俗呢,應該在新家過,暖房子。但你有父母在家,不回去過年總歸說不過去的。”

師娘說:“那這樣吧,在這裏過個小年,如萱也正好回來了,也算是過了年,再回去。

“過大年的時候,我們陪奶奶過,一起吃年夜飯。”

我說:“那就這樣吧,我二十五六回家。”

臘月二十四上午,我一大早就往江城趕,那時的特快也要二十多個小時,到江城已經快十二點了。

還好春節有加班車, 我趕到火車站才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