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六年三月初一
永安帝照常開了朝會,他坐在龍椅之上想著自己自從接任皇位以來,日夜加勉勵精圖治,執行仁政,大周一片祥和,就甚感欣慰。可望著下麵的臣子們每天都因為政見不同而進行唇槍舌戰,就又開心不起來了,因為他總是要出麵去當和事佬。
今日臣子們的辯駁依然進行著,永安帝望向身旁的大太監許得祿輕輕咳了一聲。
伺候了永安帝這麼多年的許公公,心裏早已門清這位皇上是想讓各位大臣們安靜下來。
許得祿揮了揮手裏的拂塵,連忙出聲:“哎呦,各位大人,不要吵啦,讓皇上說兩句吧,你們這吵來吵去,皇上都要插不上話啦。”
聽見許公公這一聲喊,眾人逐漸停止了爭吵,然後一個個麵向永安帝行禮。
永安帝望著不再吵鬧的大臣們,笑了笑道“我知諸位愛卿理念有所不合,但也沒必要天天吵嘛。”
大臣們見皇帝又想當和事佬紛紛想要諫言,哪知永安帝完全不給機會,繼續言語“朕繼位以來百姓安居樂業,朝堂上愛卿們也是上下一心”永安帝想到剛剛還在大吵大鬧的臣子們,又尷尬的笑了笑。
永安帝繼續道;“朕忙於政務多年,對於自己的皇兒們疏於管教,朕思慮良久打算特辦一個尚學堂。”
殿內一片安靜。前幾年就有太傅在教導諸位皇子,眾臣一時想不明白這特辦還能怎麼特辦?不就是那一套之乎者也嗎?
見無人搭腔,身為丞相的徐乾自然得幫皇帝打破冷場麵,詢問道:“陛下,前幾年便有太傅教導諸位殿下,不知特辦尚學堂所為何?”
永安帝見徐乾搭腔,立馬回道“朕之所辦尚學堂,將準許諸位愛卿的子嗣與皇子們一同聽講,且女娃娃也可一同聽講。”
徐乾聞言,聯想到永安帝一貫的風格,所作所為皆在利民,於是開口試問:“陛下是想讓大周往來無白丁?”
永安帝聽聞立馬笑道:“哈哈哈,知我者丞相也。”永安帝踏步走近徐乾繼續道:“朕想讓天下有心讀書之人不再受門戶之見,又怕各地世家不會心悅誠服,為此朕決定由我皇家開始打破這種格局,再由上而下推廣開來,在各地廣開尚學堂。聖人有言‘有教無類’。眼下我大周雖是一片祥和,人人得以溫飽,但仍然有太多人得不到讀書的機會,因此朕打算特辦尚學堂,教書先生將由朕親自挑選,而學生隻有一個條件,那便是我大周子民!”
大周自建國以來雖然人人都可進行科考,但無可避免教學質量存在差異,就如世家子弟皆有家中長輩從小教導,各大官員也會在自家辦一個小小的私塾請先生來教學。而普通老百姓想要讀書就隻能去世家送帖子拜師,或是去書院。可前者自恃身份高貴,看不起絕大多數人家,後者又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兩,也就碰見幾個老秀才那般的先生。但如今永安帝敢自選先生去開化萬民,無疑是給了更多寒門科考的機會。
大周的各級官員自然是想得到這些,其中也不乏一些世家來的官員心生不滿,畢竟給了寒門更多機會就代表以後世家的機會變少了,哪怕一點兒利益也不願意損失。
在永安帝說完安靜了一會兒之後,終於有人站了出來
身為蘭陵謝氏的戶部尚書謝正元開口道:“陛下,如若真的廣開尚學堂,勢必會有諸多寒門子弟來求學,可想過所收學費為多少?臣認為,過多則與那些書院毫無分別,過少,則入不敷出,救不了全天下的學子,反而會有損陛下的顏麵,還望陛下三思啊!”
永安帝見有人跳出來反駁自己,也不惱,思慮片刻回道:“不知這麼多年的國泰民安,此刻國庫有多少銀兩,謝尚書可否告知朕?”
謝正元身為戶部尚書豈能不知,迅速答道:“啟稟陛下,國庫每年除去花銷可收入500萬兩,今年還有3000萬兩!”
其餘大臣聞言也沒有多大驚訝,畢竟大周在永安帝的治理下,已經達到了最頂峰的時期。永安帝對此也是感到很開心,反問謝正元:“國庫此時有這麼多空餘銀兩,豈會不夠朕去開辦尚學堂?朕雖然不會多收求學人的書費,就算入不敷出,又何至於損失顏麵?”
見永安帝此言一出,謝正元立馬抓住機會哭訴道:“陛下,如果單單隻是為了開辦尚學堂又怎會不夠,可大將軍天天來我戶部要軍餉啊,這一要就是30萬人的軍餉,單單最普通的士卒就要2兩一個月,30萬人可是最起碼要800多萬兩啊!”
永安帝自上任以來就極少關心軍事,基本都是交給大將軍陳嵩嶽,況且這幾年也極少打仗,難免對軍餉的開銷感到極為震驚。
未等永安帝回神,大將軍陳嵩嶽直接朝永安帝行禮,並且出言解釋:“陛下,臣向戶部所要軍餉乃是一兵一卒用命換來的,難不成像謝尚書一般在這大殿上動動嘴皮子,隻知道彈劾別人才算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