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擾動三界(1 / 2)

寶闕樓台漸次去,霞光紫霧彌滿天。天庭裏金碧輝煌、巍峨雄壯。

彌羅宮淩霄寶殿內,眾仙班矗立於大殿兩側,托塔抱拂、持銑擁旄、懸鞭仗劍,列隊整齊,側目端望。朝堂之上,元始天尊正襟安坐於金龍作靠、白玉為底的龍椅寶座,兩手扶於旁,待眾仙朝報。

片刻,紫薇大帝上前兩步,躬身作揖道:“啟稟天尊,近日我推萬物眾生天道輪回之事,已懸遊於天地間500年的遠古靈氣晃蕩期至,即將進入輪回,投胎借體成人。”

話音剛落,淩霄殿內,眾神仙愕然,麵麵相覷。

“此乃事關重大,願諸仙共議,望天尊定奪處之。”

一時間,諸仙熱議,交談之聲不絕於耳,甚是喧囂。

過了一會,毫無結果,眾仙將目光移向天台之上,等待元始天尊的旨意。

元始天尊對著眾仙瞥了瞥,緩緩道:“此遠古靈氣乃開天大帝盤古將死之時呼出的最後一口精氣,恰與女媧娘娘造人時的第一滴汗珠所互融,懸浮於天地之間,吸山川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每500年輪回一次,借投胎轉世之機,依附肉身降臨凡間。雖為凡人之軀,同凡人之壽,畢竟其蘊藏之氣始於遠古洪荒,又享山川靈氣日月精華,一旦靈氣貫通,促其潛能,其力不可測,其勢不可窺,天庭亦無可奈何也。”

聞此言,諸仙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每逢輪回,落入凡間,若為道宗所得,循循善誘,引入正道,實乃善哉;若為魔教所用,誤入邪道,必然導致三界浩劫,生靈塗炭。萬千年來恒複之。”道其言,亦感元始天尊所隱憂。

“若任其發展,變數甚大,未來之事不可料,萬不可輕易試之。”南極仙翁搖首歎息,少傾惶恐問詢:“豈無其他破解之法?”

一時竟無人應答,淩霄殿內刹時沉寂。

“並非無破解之法。”元始天尊打破靜謐,眾仙目光彙聚其身。

“既已投胎轉世,化作凡人,隻需在其墜地之初,尚未受人間雜氣所侵擾,取其體內遠古靈氣,離散之,可使其無肉身所依,再入懸遊之道,可解天地之危矣。”

眾仙如釋重負,長籲一口悶氣。

“然行其事,須於呱呱墜地之時方可,誤其時,已成凡人,瑤池豈管凡事,唯有遵天道,聽天由命,願如眾仙家所盼。”元始天尊不免籲歎。

聞天尊所言,諸仙失色之態盡顯於臉,原本靜穩之心亦複波瀾。

“既得其法,使人行之,以除後患。”一神上前進諫。

“吾推輪回之事,依時而斷,遠古靈氣借體投胎將於三日後,降於酉時五刻,東南方。”紫薇大帝續言之。

“既知時辰和方位,此事由太陰星君及太陽星君二位天庭使者前往處之。”元始天尊思索片刻,隨即吩咐。

聞訊身擔重任,兩位使者跨出行列,躬身領命。

“稍後,吾傳爾等取精去氣之法,汝等務必周密行事,萬不可耽誤。”

“下凡公事之時,不可叨擾黎庶,違反天規。”

“吾等遵命,事必達之。”太陰及太陽二位星君異口同聲答曰。

待眾仙散去,獨留太陰及太陽二位星君立於大殿,元始天尊對其麵授機宜,傳其功法。

……

道宗聖地梵修山之巔無涯峰,紅崖絕壁旁,道聖慧虛子抬首仰望浩瀚蒼穹,觀日月星辰運勢,陷入深思之中,灰白色道袍隨風翩舞,其姿如神,其態似仙。道帝太虛子立於其身後,亦隨之抬首細細端望。

良久過後,慧虛子回過頭對著太虛子道:“近日我觀星河變化,太歲、熒惑、啟明、辰星、鎮星等星漢逐日向太陽一側彙聚,即將形成九星連珠之奇觀,此乃祥瑞之兆,是大吉天象。”

“九星連珠500年難得一遇,逢此天象奇觀,必定有非凡之人降臨,從我道宗史料記載來看,兼是如此。若獲此賢能之才,必將有助我道宗基業千秋鼎盛。”

“恭賀師兄迎此盛世,有師兄英武領導,有上天的幫助,一定能夠率領道宗開創千秋盛世,師兄亦可早日得到道成仙。”太虛子雙手抱拳作揖,弓著身子,表示祝賀。

慧虛子突然話鋒一轉:“師弟切勿喜之過早,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太虛子聽後一愣,滿臉疑惑的看著慧虛子。

“雖然已成九星連珠之象,但昨夜天降隕鐵,其形之巨,其灼之烈,亦是非同尋常,此乃大災之兆。”

“如此相悖的天象同時出現,實屬罕見,一吉一凶,到底孰強孰弱,最終是喜是悲,難以預料。”慧虛子望著漫天繁星,一手扶於後背,一手捋著胡子,臉上盡顯惆悵。

“此事還得從長計議,煩請師弟速速通知道君以上人等速往三清觀議事。”

“請師兄放心,我這就去辦。”說完,太虛子向師兄作禮告別,轉身匆匆離去。

太虛子走後,慧虛子腳踩著輕盈的步伐,淩空飛行,直奔三清觀而去。

轉眼,道君以上十餘人聚於三清觀內,慧虛子正坐於觀內高堂之上,大家紛紛望向他,聽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