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餘斯琂偶遇的頻率,其實並不高。
她和他的專業、所屬學院、年級都不同,除了周二晚上的選修課之外,她很難碰上他。
加上寧遲玉宅,她不太喜歡出門去人擠人,就連吃飯,她都要錯開高峰去,要不就是點外賣解決。
她有因為自己的小心思而去過一段時間食堂,可惜,她都沒能看見他,之後便沒再去了。
她的堅持和耐心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她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
寧遲玉的人生目標是躺平,她覺得,自己以後要是步入社會了,她去工作了,也是為了未來有資本讓她可以選擇不工作。
她用“擺爛”來標榜自己的生活方式,可她永無止境的焦慮,卻不允許自己真的爛在泥土裏,她喜歡無休無止地給自己找事做,讓自己忙起來。
這種習慣,從高中的時候就有了。
那時候,所有老師都說,隻要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所以,她毫無規律地安排著自己的每一天,隻知道把刷題的日程塞得滿滿當當。
可等她真的上了大學後,她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大學根本不輕鬆,至少對於她來說是這樣的。
課堂展示、人際關係、聽說讀寫的專業能力……所有或大或小的問題,都成了她四年來要做好的課題。
而且,她和其他人的認知相差得太大了 。
這是自幼的成長環境不同所導致的差距,從物質,到精神的各個方麵。
簡單來說,就是她沒有投胎到一個有錢的家庭裏。
她對此沒有任何怨言。
既然無法改變過往,那她就接受現在的局麵,再做出改變。
她時常能從同齡人身上學到一些新的、奇奇怪怪的知識點,譬如摸盲盒的訣竅,奢侈品的分類,甚至是關於酒吧的一些東西。
這些事情,她此前隻在網絡上接觸過,知道它們的存在,卻沒有在現實裏遇到有過相關經曆或是愛好的人。
原來,她才是一隻井底之蛙,以為自己知道的一切便是全部了。
她試圖從她的世界裏、狹窄的井口裏,看到其他人的世界,卻發現,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豐富而多彩的,她跟他們似乎都不在同一個世界。
不過,她並沒有覺得無所適從,因為她知道她和別人不是一類人,她不會做出為了買名牌包,省吃儉用之類的行為。
她在父母、親戚眼裏,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還算標準的乖乖女,她偶爾也有叛逆和不成熟的時候,可大多時間裏,她都是聽話的。
好看的物品誰會不喜歡?
寧遲玉當然也喜歡。
隻是她知道,以自己目前的經濟能力和家庭狀況,還不足以支撐她的消費欲望,她的購買欲也因此慢慢消退了。
可她有時候又想,要是她真的有錢了,她也無法做到亂花錢的。
她小時候去超市買零食時,會自己估量著價格,比起隨心所欲、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表妹,她要顯得拘謹很多,她會擔心自己是不是亂花錢了,是否會因此挨罵。
寧遲玉一直十分清楚,自己是個異類,可她希望她的“異”,是特殊,是不會泯然於世間,而非在大大小小的事上,都跟想挑刺似的,硬要追求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