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第4節 反應時研究的新進展(1 / 2)

第四節反應時研究的新進展

一、序列反應時

序列反應時(SRT)任務是序列學習範式中的經典任務之一,它以反應時作為反應指標,以序列規則下的操作成績和隨機序列下的操作成績之差來表示內隱學習的學習量。

(一)序列反應時的基本程序和原理

1.基本程序

這種研究範式以反應時作為指標,實驗過程類似於選擇反應時,認為處於不同空間位置的視覺刺激分別對應不同的反應鍵,每次呈現一個視覺刺激,被試按相應鍵盡快自以反應,該刺激隨即消失,短暫的時間間隔後出現下一個視覺刺激,整個實驗中刺激的呈現序列是有規律的。

實驗前,被試隻被告知將要進行的是反應時測試,他們不知道刺激是按某個固定但不明品的模式依次呈現的。主試在多次重複該固定位置序列的情況下插入一個隨機的位置序列,之後再恢複原定的位置序列。

結果發現,盡管被試沒有意識到序列規則的存在,其反應時還是會隨著固定序列的重複而逐漸下降,當對隨機序列的反應時顯著大於對固定序列時,便說明發生了序列學習。

2.原理

SRT對內隱學習的揭示符合減數法的基本邏輯,即反應時的差異對應著心理過程的差異。

在SRT實驗中,對固定序列和隨機序列的反應都是對同樣刺激的同樣規則的選擇反應任務,因此兩者的反應時差異隻可能說明,被試在固定序列中做出選擇反應的心理過程被易化了。

而這種心理過程的易化隻能是由個體的學習所引發,又由於本實驗中被試並沒有外顯地意識到固定序列的規則,因此這種學習就是內隱學習。

3.生成任務

該任務用來排除外顯學習的可能。即刺激位置仍按固定序列順序展現,但被試要根據屏上出現的刺激位置,預測下一個刺激出現的位置。其指標是準確度,它反映了被試的外顯序列知識,若反應時任務的反應時差異與生成任務的準確度相關低,說明發生的是內隱學習。

(二)序列反應時的變式

1. 對實驗材料的改變:目的是有效調節規則的難易程度,防止規則外顯化,增加規則被內隱習得的可能性。

2.對實驗程序的改變:目的是通過對被試的區分,發現實驗中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對序列學習的作用。

這些變式目的都是為了讓反應時差異精確對應內隱學習造成的心理過程差異,從而提高序列反應時任務的說服力。

三、內隱聯想測驗(IAT)

(一)內隱聯想測驗的基本程序和原理

內隱聯想測驗(IAT)是以反應時為指標,通過一種計算機化的分類任務來測量兩類詞(概念詞與屬性詞)之間自動化聯係的詳密程度,繼而對個體的內隱態度等內隱社會認知數行測量的一種研究方法。

1.基本程序

基本實驗程序分為七步:

(1)呈現概念詞樣例,要求被試盡快地進行辨別歸類,記錄反映時。

(2)對屬性詞樣例進行歸類反應,屬性詞為褒義詞或貶義詞。

(3)聯合任務1,要求被試對概念詞與屬性詞的聯合做出反應,聯合任務分為相容聯合任務和不相容聯合任務,相容指二者的聯係與被試內隱的態度一致,不相容指三者的聯係與被試內隱的態度不一致。但在實施IAT之前,無法知道哪個聯合是相容的,在此僅稱為聯合任務1和聯合任務2。

(4)對聯合任務1進行測試。

(5)為了配合聯合任務2的實施,交換左右鍵反應的內容,再次要求被試對概念詞樣例進行反應。

(6)聯合任務2,和聯合任務1的反映內容正好相反。

(7)對聯合任務2進行測試。

花-蟲內隱聯想測驗實驗程序

第1步—練習20次—練習—左鍵反應對象是花的圖像—右鍵反應對象是昆蟲的圖像

第2步—練習20次—練習—左鍵反應對象是褒義詞—右鍵反應對象是貶義詞

第3步—練習20次—練習—左鍵反應對象是花的圖像+褒義詞—右鍵反應對象是昆蟲的圖像+貶義詞

第4步—測驗40次—測驗—左鍵反應對象是花的圖像+褒義詞—右鍵反應對象是昆蟲的圖像+貶義詞

第5步—練習20次—練習—左鍵反應對象是昆蟲的圖像—右鍵反應對象是花的圖像

第6步—練習20次—練習—左鍵反應對象是昆蟲的圖像+褒義詞—右鍵反應對象是花的圖像+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