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第一節 實驗心理學的由來(1 / 2)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實驗心理學的由來

一、費希納

(一)生平

在教授心理物理學的同時,他率先采用了心理物理法方法研究色覺和後像,後運用心理物理學方法研究物理刺激變化和感覺變化之間關係。他於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奠定了實驗心理學的基礎。

(二)費希納對心理學的貢獻

1.聯係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1)費希納定律的提出

1860年,費希納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采用物理學方法研究感覺生理,以探討哲學心理學中身心關係的問題,提出了用以了解人們對刺激量的心理經驗(即知覺大小)的費希納定律。其公式為:P\u003dK㏒I。其中,S為感覺到的刺激強度,R為實際刺激強度,K為常數。

費希納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覺大小是該感覺係統的K值與刺激強度的對數之積。當刺激量越大時,產生一個最小可覺差所需要的變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時,為了感知到同樣的差異,需要更大的刺激變化。

(2)費希納定律的意義

①這一定律證明了內部世界(心理和經驗的世界)與外部世界(物理和環境刺激)之間存在聯係,而且這種聯係可以進行簡單的數學表達。

②該定律表明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異,刺激強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於已有感覺的強度。

2.心理現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1)方法類型: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研究中創造了三種感覺測量方法,它們分別是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和均差法。

(2)意義:這三種方法第一次使心理現象得以被精確量化的描述。從此,實驗心理學家將有能力以科學的方式確定人的心理狀態,實驗心理學成立的前提由此得到了滿足。

(三)對現代實驗心理學的影響

費希納創立了實驗計量心理學,並把這門學問從其原來的途徑搬回來導入了正軌,其思想及方法深刻地影響了隨後的實驗心理學研究。

1、他關於感覺測量的思想被後人進一步深化:對各種心理現象都試圖進行科學量化的研究,並用數字形式表現出來。這種不斷量化心理現象的趨勢,最終還奠定了心理測量學的基礎。

2、從費希納閾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發,後人發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學方法—一信號檢測論。信號檢測論是現代實驗心理學最有力的研究工具之一。雖然信號檢測論反對費希納的閔限觀念,但從量化研究人類心理這個大方向而言,卻依然與費希納的工作一脈相承。

二、馮特

(一)生平

在《對感官知覺學說的貢獻》一書中,他闡述了關於新心理科學的思考和建議。在這本書裏,馮特第一次講到“實驗心理學”,這本書與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一起被稱作新心理學著作誕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