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相愛相殺的因特耳和AMC(2 / 2)

“港島這些所謂的小醫院,麵積小得可憐,怎麼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

怎麼能夠承載未來癌症治療的重擔?”林凡自言自語道。

醫院的建設不僅僅是蓋幾棟樓、買幾台設備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醫療體係,包括各個科室的設置、醫護人員的培訓、醫療流程的優化等等。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

“就先按照國內三甲醫院的規模弄吧。

唉,沒有一千個床位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林凡心中暗想:“港島地價雖然不便宜,但相對於未來的收益來說,這點投資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且,醫院是長期盈利的單位,隻要我們能夠打造出優質的醫療服務,患者自然會絡繹不絕。”

想到這裏,林凡決定讓人尋找合適的地塊,準備開啟輝煌連鎖藥業在醫療領域的又一新征程。他知道,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想到自己明天要見因特耳的摩爾副總裁,林凡就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壟斷和反壟斷!

這就不得不提因特耳與AMC相愛相殺的故事了。

在CPU市場,基本上被兩家壟斷,他們分別是因特耳與超威半導體(AMC)。

這兩家公司,從80年代起,便在全球處理器市場上演繹著一場既激烈又微妙的相愛相殺。

因特耳,這位科技界的巨人,憑借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獨到的市場策略,迅速在個人電腦處理器領域嶄露頭角。

然而,AMC麵對因特耳的強勢地位,並未選擇退縮,而是勇敢地迎難而上。

通過逆向工程等技術手段,AMC成功推出了與因特耳兼容的處理器產品,如Am286、Am386等。

這些產品不僅為AMC贏得了寶貴的市場份額,更在技術上逐漸逼近乃至在某些方麵超越了因特耳。

雙方如同兩位武林高手,不斷推陳出新,從單核到多核,從頻率提升到能效優化,每一次技術革新都伴隨著激烈的競爭與碰撞。

然而,在這場看似水火不容的競爭中,因特耳與AMC之間卻存在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默契與合作。

隨著反壟斷法的日益嚴格和消費者對於市場多樣性的需求,兩家公司意識到,過度的競爭可能導致雙方元氣大傷,甚至為第三方勢力提供可乘之機。

於是,它們開始在某些領域尋找合作的可能性,維持市場的健康競爭狀態。

當其中一方在某個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時,另一方會適時跟進,通過相互“借鑒”。

在某些特定市場或產品線上,因特耳與AMC更是采取了“默契分工”的策略。

在遊戲處理器市場,AMC憑借其高頻多核的優勢吸引了大量遊戲玩家;而在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因特耳則鞏固了其領先地位。

至於為什麼因特耳沒有憑借強大的實力吞並AMD,那就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