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x86架構與Win生態的深度融合,使得國內芯片企業在市場推廣上舉步維艱。
沒有x86架構的授權,意味著無法推出與Windows係統無縫對接的芯片產品,從而錯失了PC市場這一巨大的商機。
早期乃至現在的一些國產CPU產品,盡管性能不俗,但由於缺乏生態支持,最終未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他們還通過構建複雜的專利壁壘和技術標準,進一步限製了國內企業的發展空間。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就開始嚐試自主研發半導體芯片。
當時,盡管我們成功研製出了自主設計的16位和32位處理器,但由於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限製,資金和市場等多方麵的因素,這一努力並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這些產品並未能大規模應用於實際生產中,隻能依賴進口芯片來滿足國內需求。
為了提升芯片技術水平,我們開始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尋求與國際企業的合作。
然而,在與某些國際巨頭的合作中,我們企業往往隻能獲得一些邊緣技術或過時產品,難以接觸到核心技術和前沿成果。
那送上門的機會,自己必須好好掌握了。
事實也是如此。
因特耳公司近期正緊鑼密鼓地設計生產一款全新的電子計算機CPU,然而,在申請專利的過程中,他們卻遭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障礙——他們想要使用的X86架構竟然已經被林凡提前申請注冊了。
麵對這一突發情況,因特耳公司迅速派出了經驗豐富的摩爾先生前來與林凡進行談判,希望能夠收購這項至關重要的專利。
林凡點頭示意了解,並讓經理安排摩爾先生第二天來董事長辦公室麵談。
經理繼續彙報說:
“在老板您的帶領下,我們公司在1977年年底成功推出了當時極為先進的隨身聽產品,以及設計精巧、功能全麵的小型收音機。
這些產品一問世,就在港島市場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因為這些產品的音質表現極為出色,設計便攜且時尚,迅速吸引了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
因為老板您的先見之明,單獨成立了海外拓展部,讓他們推廣拓展電風扇銷售渠道的時候,順便把我們的電子隨身聽和收音機給推廣到了海外市場,使得這些創新產品推向了全世界。
因為我們的產品非常受歡迎,很多人主動接洽成為了我們的經銷商,我們更是建立了廣泛的國際銷售網絡,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銷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目前一台隨身聽售價高達兩三千港幣,在歐美售價更是高達六百美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截至1978年6月,僅僅經過一年的市場推廣與銷售,我們輝煌電子科技的營收就達到了10億港幣!
而如果按照目前的訂單量來算的話,明年達到三十億港幣根本不在話下!”